.......................2254782
需要用到主控计算能力的地方有很多,比如FTL闪存映射表的结构管理、闪存磨损均衡的规划、垃圾回收时控制先读取,再写入,后擦除的步伐。一些定位比较高的主控通常会有多个处理器核心,分别用来执行不一样的任务,并且在多个核心之间还需要有一套协同的机制。现在很多主控都运用了ARM的处理器架构,通常选择Cortex-R系列。 这个架构和我们平时在手机上见到的A系列不一样,R系列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在响应速度上更有优势,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运用的往往就是R系列,当然我们的硬盘主控也用到了它。 第二点,主控一方面是固态硬盘的大脑,另一方面也处在大脑主机与闪存颗粒之间,起到一个搭桥的作用,一方面要跟主机沟通协作,接受和处理主机发来的命令,另一方面也要跟呆头呆脑缺乏智能的闪存颗粒打交道,搞好底层数据存取的具体实现。对于主机端的沟通,主要难点在于节能特点的把握上,SATA链路节能可以降低功耗,提升笔记本电脑电池电池续航时间,同时也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但是SATA链路进出节能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主机和固态硬盘双方的协同,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卡慢甚至掉盘的恶劣情况出现。现在很多非原厂的主控为了减少麻烦,图省事直接禁用了节能特点,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 主控与闪存的沟通同样很复杂。固态硬盘中的闪存通常被叫做RAW闪存,智能化程度很低,只能遵循特定的闪存接口,如Toggle或者ONFI进行访问。而不一样的闪存芯片在工作特点上有些千丝万别的不一样,这就需要主控去主动适应闪存的特点。 单单要往闪存芯片中写入一个数据就要通过给闪存芯片不一样针脚施加各种高低电位,完成控制和传输指令的发出。这个过程如果仔细研究,绝对是个耗费脑细胞的工作,所以不要小看那些能够自己研究主控或是给主控开发固件的攻城狮,绝对是高智商人群。主控要完成的功能还有很多,譬如温度管理、SMART健康度报告、坏块管理等等,绝非易事。 第三点,是对主控纠错引擎以及断电保护功能的要求。我们平时经常看到固态硬盘标注"支持LDPC纠错"。LDPC纠错实际上包含了硬判决和软判决两部分,前者在主控硬件内有硬件加速实现,后者则需要结合主控的运算能力去加强纠错效果。 和很多朋友想象中不一样,闪存颗粒并不是只到了寿命末期才会出错的,只是末期的出错率更高一些。所以说主控纠错引擎其实是始终在运作的,每一笔写入和读出的数据,都要经过主控纠错引擎的检验和处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