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该买多大的好?选购固态硬盘需要避开的五个坑!
由于采用了全盘动态模拟SLC方案,就算持续写入1T的数据,依然火力全开。 于是我们填盘至空间仅剩40G的时候开始读写测试 仅仅剩20G容量的时候,写入速度才开始跌落。 反观256G固态这边,空盘状态下写入100G的数据,在30G左右就出现了掉速,SLC缓存用完了。 所以,越大的容量空间有利于你的SSD更好的预留op空间,构建SLC缓存,也可以有利于主控更好的进行垃圾回收,所以,买固态,能买大的就尽量往大的买,128G固态就像当年的iPhone 16g内存一样,捉襟见肘了。 第二、不要迷信跑分: SSD跑分造假已经是一个常态,说是造假可能有点言重~但是SLC Cache的存在确实会混淆迷惑消费者。 我们知道TLC颗粒的读写速度其实是低于MLC的,那为什么市面上很多TLC的固态硬盘跑分还辣么好看呢? 大多数的固态硬盘厂商会拿出一部分的TLC空间,来模拟成SLC的工作方式,这就是所谓的SLC Cache,一般在1G~30G不等。甚至半盘,全盘模拟SLC的都有,大多数的跑分软件的读写数据量都是在这个SLC 缓存里进行的,但当你跑个大一点的数据量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这才是固态的真正水平。 (某固态测试10G数据量的时候,分数明显下滑) 虽然说SLC Cache对于日用体验有着很大的提升,但是我认为消费者应该拥有知情权。 所以,不要过分迷信厂商给的跑分数据~ 第三、不要迷信MLC,主控好才是真的好: 听完上面的话,很多人可能会投奔MLC颗粒了~对于TLC的吐槽无非有以下几点:寿命短、掉速严重。 先不说MLC颗粒市面上已经少之又少了。MLC颗粒的价格也不是那么的划算。由于SLC Cache的存在,TLC颗粒已经可以应付多数日用场景。 至于寿命的话,固态硬盘是按照一次全盘擦写次数( P/E)来算命的,就算是128G的TLC固态,也有至少500次的写入寿命,那么也有64T的写入量(当然还要算上写入放大等其他影响因素),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用不完。80%固态寿终正寝更多的是因为主控挂掉了。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主控比颗粒更为重要,如果你真的想给固态续命的话,真的买个容量大一点比什么都靠谱,紧接着未来QLC的普及,大容量固态会越来越便宜!容量就是性能和体验的全面碾压! 第四、远离黑片和不知名厂商: 如果你有钱,那么质量上乘完全OJBK的原厂颗粒肯定是你最好的选择。原厂颗粒大多是出现在有自主生产颗粒能力的品牌上,比如说intel啊,三星啊,闪迪啊镁光东芝啊。当然也有很多良心厂商用的是原厂颗粒,还有一种叫白片,说白了就是有瑕疵的原厂颗粒,价格相对低廉,在你预算不足的时候可以退而求其次。 至于黑片,拆机边角料,不知名的SSD厂商,为了你的数据安全,碰都不要碰! 第五、 不一定非得NVME: 由于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走的是直连CPU的PCIE通道,所以如果你的主板有M.2接口,直接上啊。当然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你想要一块又大又快的m.2 SSD,你又没有钱,去睡觉吧,梦里什么都有~虽然从纸面数据上来说,nvme 固态的跑分真的是吊着SATA 固态打,但是日常的实际使用体验上,差距并不会那么大~ 所以预算不足的时候,大容量的SATA固态,会是你一个性价比之选! 说白了,你有多少钱,决定了你能买到什么样的固态,加钱上更好党,和又不是不能用党,你是哪种呢?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