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家电维修网 网站首页 手机维修 查看内容

​iPad上的mini LED屏幕翻车了?探讨“光晕效应”背后的秘密

2021-5-27 15:23| 发布者: 好人| 查看: 814| 评论: 0

摘要: 今年iPad Pro 12.9寸版更新的一个亮点就是采用mini LED背光屏幕。很多体验文章将mini LED的视觉体验形容为惊艳。不过伴随夸赞声的,也有很多用户提到iPad Pro的mini LED屏幕“疑似翻车”,主要表现在画面的黑色背景 ...
53275863365


来源:苹果


今年的iPad Pro 12.9”在mini LED背光的选配上也算是相当华丽了。苹果在宣传中提到这款平板的屏幕有超过10000个mini
LED,构成2500个分区。要知道这块屏才12.9寸,比那些电视小多了。作为对比,上一代iPad Pro背光总共72个LED。所以新款iPad
Pro这块屏幕的单个LED的尺寸比前代小了大约120倍。


这个分区数量听起来已经比传统LCD电视面板多出很多了,但如前文所述,当它与OLED(或micro
LED)像素级的精度做比较时,仍然差了不止一个量级。所以mini
LED能够做的是以更多的LED和分区来缓解光晕效应,但它仍然无法做到像素级别的精细控制,光晕问题可能仍然会存在。


更细致地理解光晕问题


虽说mini LED被很多人认为是通往OLED的过渡方案,iPad Pro开始采用mini
LED屏幕还是让人看到了这类面板的大好前景的,也表明其大规模量产并普及的可行性。这种技术不仅能够让LCD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呈现更黑的黑色,而且在背光均匀度、面板厚度、功耗方面也有红利;另外成本低于OLED,峰值亮度可以做得更高。关于mini
LED的价值,本文不再多做探讨了。


接下来的部分,让我们更细致地来观察mini LED的光晕问题,以及mini LED存在的更多挑战。2019年SID有篇名为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of mini-LED and micro-LED displays的paper中比较详细地谈到了mini LED遭遇的挑战。


光晕(halo)是局部调光技术下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如前文所述,光晕效应是在显示亮色对象时,漏光到临近黑色区域的现象。配套出现的还有一种clipping
effect——这里我们暂且翻译成削弱效应,削弱效应是分区光的亮度不充分的现象。



上面这张图探讨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这里横轴(Xzone)每一格表示不同的背光分区,纵轴则表示亮度。这一例中,仅中心分区为峰值亮度,周围的分区处于“熄灭”状态。理想情况下应该是图(A)那样的。但实际上,每个分区的光亮度不仅和光源本身有关,而且还与临近分区的漏光有关。图(B)展示了这种情况,如此一来中心分区的光泄露到临近分区,且该分区的光强被削弱,也就同时产生了光晕和削弱效应。


另一方面,LCD面板的背光单元(BLU)会对LED做更进一步的调制,以获得更好的细节表现,目标是图(C)这样的。那么加上光晕和削弱效应,最终就会变成图(D)那样。


针对这两种效应,事实上有很多算法做缓解,也是不同厂商努力的方向——各种算法的提出远早于我们的认知。从硬件层面来看,更高的LCD对比度,或者精细到像素级的调光能够显著缓解/消除这两种效应。对于LCD而言,也就是增加背光分区数量,减少受光晕效应影响的暗区(图B中的黄色区域);增加对比度则缓解了亮区的光晕效应(图D中的中央分区的黄色部分)。


背光分区的数量和LCD对比度,对于抑制光晕和削弱效应具有最大的影响作用;另外,LED光的扩散、分区光的隔离等光学设计同样也对分区调光的最终表现有影响——光学设计上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更少的分区,却在光晕效应抑制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针对光晕效应是否被人眼察觉,早前就有研究人员提出过以LabPSNR(CIE 1976
L*a*b*色彩空间中的峰值信噪比)作为光晕效应的衡量指标。LabPSNR > 47.7dB时,仅有5%的人能够区分出是否用了mini
LED背光。



上面这张图中的黑色虚线,即是LabPSNR的这一临界值。不同颜色的曲线代表了不同的LCD对比度(如蓝色为对比度为1000:1时);横轴表示的是背光分区的数量。(其前置条件是基于对6.4英寸屏幕,25cm视距下的判断。不同尺寸的面板可能需要综合考虑视距问题,但这个数据对大面板仍有参考价值。)


这张图也可以一定程度套用于今年的iPad
Pro。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对比度指的是LCD液晶本身所能达到的对比度,而不是加入了局部调光技术以后整块屏幕的对比度。对于2000:1对比度的LCD而言,需要超过3000个背光分区,才能大致消除光晕效应产生的影响。但如果LCD本身对比度低于1000:1,那么所需的分区数量即便到10000个,也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



除此之外,对于LCD面板而言,从mini LED背光到液晶层,光会发生扩散。这与LED发射孔径、mini
LED与diffuser之间的距离,以及BEF(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等光学层都相关。上面这张图给出了某个背光分区中的LED数量(NLED)变化时,LabPSNR受到σ/xLED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更小LED发射孔径和更短的光程,就能令LabPSNR更高。


其中黄色、红色、蓝色三条曲线依然对应于前面那张图中(Figure
4)不同的LCD对比度。比如当一个背光分区中有2x2个LED,且对比度为2000:1,σ/xLED=0.5时,光晕效应就不再明显(上图中的图B)。


鉴于篇幅关系,本文不再深入光晕效应的更多影响因素及对应关系,比如说临近背光分区的串扰同样还受到透镜准直、隔离等光学结构的影响,所以分区内背光的界限控制也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现在的mini
LED还是有改进空间的。


来源:三星


Mini LED市场竞争在加剧


总的来说,iPad Pro 12.9”在mini
LED屏幕虽然有光晕效应的影响,但瑕不掩瑜,这块屏幕在亮度、对比度方面的惊艳表现仍远优于同类产品,也为mini LED的发展做了前期探索。不过虽说mini
LED的价格目前开始逐渐显现出优势,但这款iPad Pro在没有Apple
Care+的情况下,其破损维修费用达到699美元,比前代的499美元高出不少,可见mini LED成本仍然不算低。


好在这一现状将很快发生变化。韩国、中国台湾的诸多面板制造商都在向mini/micro
LED面板发力,大陆地区的供应链相关企业表现得更加积极,包括京东方、TCL/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这些面板厂商都在这两种产品的R&D方面加大投入。LED供应链上,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国星光电、聚飞光电等这两年都在对应技术上开展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探讨的是mini
LED,而不是micro LED。后者是实现了像素级背光控制的技术,其成本目前看来仍然是居高不下的,未来我们将转另外撰文探讨)


如LED芯片制造商三安光电将mini/micro
LED作为开发策略的重点,2019年三安光电就宣布投资12亿元人民币在湖北鄂州的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研发生产做布局;去年,三安光电与华星光电宣布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投入3亿元人民币共同开发micro
LED材料、制造工艺和设备。


另外还有诸如国星光电投资10亿元人民币扩充用于mini LED背光的LED封装产能;利亚德与晶元光电联合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在无锡生产mini/micro
LED芯片和模块,加速新一代显示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进程等等。


基于中国国内对mini/micro
LED技术的投入,这一市场的竞争预计将持续加剧,并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市场上的电视、PC、平板等大屏产品都将很快受到影响,显示领域的一场变革正从今年的iPad
Pro开始悄然进行...


12

最新评论

QQ|门户地图|网站地图|家电维修|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16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2号 )

GMT+8, 2025-5-29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