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75863365
来源:苹果 今年的iPad Pro 12.9”在mini LED背光的选配上也算是相当华丽了。苹果在宣传中提到这款平板的屏幕有超过10000个mini 这个分区数量听起来已经比传统LCD电视面板多出很多了,但如前文所述,当它与OLED(或micro 更细致地理解光晕问题 虽说mini LED被很多人认为是通往OLED的过渡方案,iPad Pro开始采用mini 接下来的部分,让我们更细致地来观察mini LED的光晕问题,以及mini LED存在的更多挑战。2019年SID有篇名为Prospects and 光晕(halo)是局部调光技术下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如前文所述,光晕效应是在显示亮色对象时,漏光到临近黑色区域的现象。配套出现的还有一种clipping 上面这张图探讨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这里横轴(Xzone)每一格表示不同的背光分区,纵轴则表示亮度。这一例中,仅中心分区为峰值亮度,周围的分区处于“熄灭”状态。理想情况下应该是图(A)那样的。但实际上,每个分区的光亮度不仅和光源本身有关,而且还与临近分区的漏光有关。图(B)展示了这种情况,如此一来中心分区的光泄露到临近分区,且该分区的光强被削弱,也就同时产生了光晕和削弱效应。 另一方面,LCD面板的背光单元(BLU)会对LED做更进一步的调制,以获得更好的细节表现,目标是图(C)这样的。那么加上光晕和削弱效应,最终就会变成图(D)那样。 针对这两种效应,事实上有很多算法做缓解,也是不同厂商努力的方向——各种算法的提出远早于我们的认知。从硬件层面来看,更高的LCD对比度,或者精细到像素级的调光能够显著缓解/消除这两种效应。对于LCD而言,也就是增加背光分区数量,减少受光晕效应影响的暗区(图B中的黄色区域);增加对比度则缓解了亮区的光晕效应(图D中的中央分区的黄色部分)。 背光分区的数量和LCD对比度,对于抑制光晕和削弱效应具有最大的影响作用;另外,LED光的扩散、分区光的隔离等光学设计同样也对分区调光的最终表现有影响——光学设计上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更少的分区,却在光晕效应抑制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针对光晕效应是否被人眼察觉,早前就有研究人员提出过以LabPSNR(CIE 1976 上面这张图中的黑色虚线,即是LabPSNR的这一临界值。不同颜色的曲线代表了不同的LCD对比度(如蓝色为对比度为1000:1时);横轴表示的是背光分区的数量。(其前置条件是基于对6.4英寸屏幕,25cm视距下的判断。不同尺寸的面板可能需要综合考虑视距问题,但这个数据对大面板仍有参考价值。) 这张图也可以一定程度套用于今年的iPad 除此之外,对于LCD面板而言,从mini LED背光到液晶层,光会发生扩散。这与LED发射孔径、mini 其中黄色、红色、蓝色三条曲线依然对应于前面那张图中(Figure 鉴于篇幅关系,本文不再深入光晕效应的更多影响因素及对应关系,比如说临近背光分区的串扰同样还受到透镜准直、隔离等光学结构的影响,所以分区内背光的界限控制也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现在的mini 来源:三星 Mini LED市场竞争在加剧 总的来说,iPad Pro 12.9”在mini 好在这一现状将很快发生变化。韩国、中国台湾的诸多面板制造商都在向mini/micro 如LED芯片制造商三安光电将mini/micro 另外还有诸如国星光电投资10亿元人民币扩充用于mini LED背光的LED封装产能;利亚德与晶元光电联合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在无锡生产mini/micro 基于中国国内对mini/micr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