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终究会到来,即使迟到也不会缺席。日前,工信部出台了携号转网新规,12月1日起,首批试点的天津、湖北、云南、江西、海南5省市用户,可以通过短信查询是否具有携号转网资格,并申请授权码,然后即可前往转入方运营商营业厅办理携号转网业务。 所谓携号转网,是指电信运营商的用户可以在不更换号码的情况下,随意转换到三大运营商中的任何一家。携号转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2006年10月份,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产业部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该文件被业界视为最早的携号转网政策,但实际试点进展异常缓慢。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第一批携号转网试点才在天津、海南启动。2014年9月20日,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然而,对于这项公众满怀期待、寄予厚望的业务,因为种种原因,推进得却并不如人意。这用一个数据可以说明:云南从2014年9月20日推行至2018年11月30日,4年间有仅17000人成功携转。对于人口总数达到近5000万的云南省来说,1.7万人成功转网显然只是沧海一粟。这敢于吃螃蟹的一万多人,经历了多少折腾?其中心酸又有几人能懂?看看这个流程,就让人望而生畏:需要用户本人携带有效证件前往各自运营商的自营营业厅,查询是否符合携出条件并开具携转证明,仅查询时间就至少需要1天以上。由于系统和网络问题,拿到携转证明到新的运营商直营营业厅还不一定能办理,往返至少两趟以上,时间至少两天。总之,携号可以转网,但程序很复杂、过程很周折、用户只能慢慢来。 再来看看本次新政的最新战果,据湖北省通信管理局统计,从12月1日零时至下午六点半,湖北省共有522个手机号码在新流程下实现了携号转网。江西省方面,新流程实施首日,江西省有60余个手机号码成功完成了携号转网。无疑,很多手机用户在新规实施的第一天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忍无可忍”地转投其他运营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明白。显然,这一次降低携号转网的门槛,为更多有需求的电信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携转服务,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 投石问路:携号转网正面社会效益不一般 近些年,信息通信行业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服务理念上,都可谓是日新月异,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取消通话和流量漫游,让更多老百姓以更优惠的资费、更优质的服务享受到了现代信息通信服务。近来有不少用户甚至专家质疑携号转网政策已失去其原本意义,因为三家运营商的资费已日趋相同,双卡双待手机日渐普及,加之携号转网涉及网络改造、用户系统改造、数据库建设、系统测试和业务试用等多方面工作,劳民伤财,大可不必重拳推广。笔者认为,虽然携号转网虽耗资巨大,运营商之间的结算程序繁琐,但其社会价值显然是不能用经济成本来进行简单核算的。 (一)携号转网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电信用户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电信条例》第四十条、四十一条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电信用户选择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电信服务。携号转网实施之前的电信用户自主选择权显然是有边界的,电信用户选择某一运营商的号码即可任意选择该运营商的各项服务,每一家运营商都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个体,国家分配给该运营商的码号就是其独享的资源。携号转网的推行,将打破这种资源垄断,最大程度地保障电信用户的自主选择权,电信用户可以随时带着手机号码跟运营商说再见,不再因对手机号码的留恋、牵绊而忍受令其不满的服务。说走就走,是对电信用户自主选择最大的尊重。 (二)携号转网将倒逼电信运营商服务提质。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伴紧接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电信服务也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对电信服务的需求也从简单的通话、传真发展到了百兆光纤、高速移动网络、各种融合业务等。从排着队走后门安装一部固定电话,到运营商三分天下开展市场竞争,运营商的服务提升有目共睹,但并不意味着运营商的服务已经没有提升空间,更不能说运营商已做到了让每一位用户都满意。市场经济就是激发用户需求潜能的经济,在携号转网的时代,用户携号盯着运营商的服务,主动权在手,随时用脚投票,不满意就改换门庭,势必倒逼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 (三)携号转网将更有效地促进码号资源的节约利用。根据《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码号资源归国家所有。显然,貌似可以无限延展的码号资源其实也是一种有限资源,码号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考虑饱和程度、社会成本、系统改造等因素,并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那么简单。而在眼下,一人手持三家运营商不同号码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手机用户上网需求与通话需求分离、工作电话与生活电话分离,有些用户甚至几个手机号码仅仅只为了接收不同渠道的短信验证码,这不仅提高了手机用户的用卡成本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同时也造成了码号资源的极大浪费。携号转网实施之后,手机用户将不再拘束于某一家运营商,可以轻易地实现一个手机号码的从一而终,这将极大地提高码号资源的利用效率。 携号转网的实施,一方面能够更大限度地释放电信市场的活力,让电信用户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电信服务,另外一方面将数十亿电信用户放置在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市场中,电信运营商将使出浑身解数来获取手机用户的“芳心”。 行业观察:究竟谁将成为大赢家 2018年,三大运营商分别在互有优势的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增量市场上继续延续你追我赶的趋势。截至2018年9月份,中国移动在两项主要业务上实现了全面领先,中国电信紧随其后,而中国联通继续垫底。 从用户数量来看,截至2018年9月份,中国移动的移动客户总数达到9.16亿户,其中4G客户总数达6.95亿户;中国电信移动客户总数达到2.94亿户,其中4G客户总数达2.30亿户;中国联通移动客户总数达到3.10亿户,其中4G客户总数达2.14亿户。很显然,中国移动在用户数量以及兵家必争的4G用户数量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两家运营商,必将成为这一轮携号转网业务推进过程中的“唐僧肉”。 (一)中国移动必将通过大力提升服务提高用户粘性。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移动累积了大量用户,其移动用户数占中国市场的移动用户数比例高达六成以上,中国移动也利用用户规模庞大的优势,建立了校园网、家庭网、单位网等多种用户模式集群,节省了用户的电话资费,让用户对它产生了较大的粘性。当然紧接着4G的普及以及即将到来的5G时代,语音资费显然已不是那么重要,数据早已超越语音成为用户的日常主要应用,这就对中国移动早期通过各种方式培养的用户粘性带来挑战。根据公开信息,中国移动已推出多款优惠力度较大的套餐和各项新应用、新服务来应对携号转网带来的挑战,力争将挑战化解为一次发展的机遇。 (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未必能够通过携号转网撼动中国移动。 早在2010年刚推出携号转网政策之时,就有许多评论文章认为携号转网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是一个极大利好,可以用更优惠的资费、更优质的服务吸引部分中国移动的老客户。早期曾有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携号转网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流入中国移动的用户数明显多于流出的用户数,这就很好的说明了携号转网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也并非一个完全的利好。当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大力营销互联网套餐,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套餐给两家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在这个流量为王的年代,两家运营商或许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提高这一部分用户的粘性,让互联网用户慢慢转化为真正的忠诚用户。 (三)消费者应当成为真正的赢家。 在开放、包容、法治的市场环境下,良性竞争无疑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市场公平、提升用户感知,携号转网就是排除市场障碍、降低竞争门槛的一针“强心剂”。工信部副部长罗文曾表示,携号转网的工作一直在积极稳妥推进当中,但在实际试点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在全国范围实现至少要到2020年。不管如何,携号转网终将会全国推广,为运营商和通信市场带来看得见的变化,如更低的通信资费、更优质的用户服务、更完善的投诉渠道等等,这些变化也恰恰是当下手机用户的痛点,通过机制和体制改革来解决多年来通信行业的诟病,让手机用户能在携号转网政策中分享到改革的红利,这些都将促使消费者成为真正的赢家。 悬而未决: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2018年12月1日起推行的携号转网政策可谓是典型的“老瓶装新酒”,相较于早几年的携号转网政策,在程序上、力度上无疑更进一步,但任何一项政策并非无缺陷、无瑕疵的,还有诸多问题有待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一)手机号码到底是不是用户的私有财产。 码号资源归国家所有,这显然是法律已经予以明确的,但既然是国家所有的码号资源为何可以任由用户高兴而随意转网。结合近日的司法实践,因债务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市法院首次尝试拍卖被执行人尾号为“77777”的手机靓号,经公开竞拍,最终以 24.2 万元成交,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从这个案例来看,显然手机靓号已成为一项价值不菲的个人财产,且具备明显的财产属性,可用于司法拍卖偿还债务。手机号码的财产权其实和土地使用权类似,属于民法上的一项用益物权,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经合法途径可获得土地使用权,手机号码经实名登记后从国家合法取得码号资源的使用权,这些用益物权当然属于个人财产。 (二)吉祥号码能否顺利转网。 在“百度贴吧”、论坛等网络渠道上,不少用户反映吉祥号码携号转网遇阻。在目前的通信市场环境下,号码资源是每家运营商最重要的私有资产,在携号转网只是小范围的实验环境及相关制度和措施未能跟上发展需要的同时,被拔高门槛也是情有所原,更何况还是稀有性更高的靓号资源。大家知道,工信部对于吉祥号码的管理实行的是“合约制”,即运营商提前告知消费者吉祥号码的消费门槛、合约期限等限制性条件且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前提下,可以承认吉祥号码的最低消费、合约期限等。在实践中,目前运营商基本上对吉祥号码推出的是终身合约制,即消费者只要使用该号码,就终身受到最低消费的约束。可以预见的是,运营商将会以“合约未到期”来限制吉祥号码的携号转网,而吉祥号码的合约是无限期,将永远不能享受携号转网,这是否有悖携号转网政策的初衷,这些都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 (三)别让人设障碍阻碍市场进步。 根据最近的公开报道,部分运营商采取减少经办网点、捆绑业务套餐、延长排队时间等做法变相设置人为障碍,部分有携号转网意图的用户确实因为这些人为障碍放弃了携号转网。从市场秩序和行业发展角度说,用户拥有无障碍选择权,携号转网即便处在试点阶段,监管部门也不能坐视运营商对用户转网的“磕磕绊绊”。在笔者看来,运营商通过合约业务等手段留住用户,这不是市场行为,而是一种“反市场”行为。运营商给携号转网设置的障碍,用户个体维权成本较高,行政主管部门和消协应主动作为,共同促进携号转网业务顺利推进,让广大消费者早日享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竞争的红利。中国手机用户离携号转网有多远,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推进这项政策的决心和行政监管的有效跟进。显然,在市场自由和行政干预这对矛盾上,行政监管部门该如何平衡,保护有序的市场竞争,打击滥用市场地位的干扰,这些都将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四)虚拟运营商如何分享这场盛宴。 虚拟运营商从2013年年底开始试运营,最初有42家企业拿到试点牌照,经过这艰难的5年发展,最终15家企业拿到转正的牌照,成为运营商队伍的“正规军”,通信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这些正规军包括以阿里京东为首电商企业,以小米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互联网公司等等。虚拟运营商多数属于非公企业,天生具有极强的创新基因,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用户规模。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携号转网政策似乎将虚拟运营商拦在门外,或是虚拟运营商已被完全遗忘在了角落,这显然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符,有待制度设计者重新考量。 结语 纵观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实施了携号转网政策。有研究指出,在日韩等国,政策实行初期的确使主运营商市场份额下降,但3年窗口期过后,主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就开始保持稳定;在希腊、葡萄牙等国,这种政策反而加大主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在捷克、立陶宛等国,新政策甚至遏制了主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下降趋势。 不论如何,携号转网政策将以不可逆的姿态向我们走来,消费者、运营商、监管部门都将面临一个新的机遇或挑战,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携号转网有利于促进市场更充分、更有效的竞争,从而打破市场几近僵化的格局,为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和可能性,给予市场参与者后来居上的期望,这或许是携号转网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