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家电维修网 网站首页 手机维修 查看内容

手机真能取代电脑吗?谈手机/PC系统的大一统

2018-10-23 10:14| 发布者: 南召修电视| 查看: 276| 评论: 0

摘要: 用手机办公到底靠不靠谱?紧接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很多人使用最频繁的电子产品。不过在大多数场合下,手机只能用于娱乐或者简单处理一些信息文稿,仍只是玩物而不是生产力工具。之所以如此,和手机的形 ...
手机真能取代电脑吗?谈手机/PC系统的大一统2


假如你是智能机的老玩家,一定不会忘记Palm这个名字。Palm曾经和微软、诺基亚在塞班时代分庭抗礼,在2007年它也曾经尝试过奇招——推出手机电脑二合一产品Palm Foleo。Palm Foleo可以连接Palm Treo系列手机使用,合体后变成运行定制Linux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可以提供蓝牙、wifi等网络连接,还内置了E-mail客户端、Opera浏览器等应用。



Palm的手机PC二合一产品,操作系统也下了心思,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然而,Palm Foleo的市场表现却比上面提及的产品还更加失败。这款产品在2007年第三季度上市,售价为499美元,但在不久后的9月,就宣布取消产品退市了。针对Palm Foleo的批评认为,这款产品并没有比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更加便携,没有足够的应用生态,甚至视频都没法好好播放,假如只用来上网和处理邮件,其实手机本身就可以胜任,何必购买这样的二合一产品?

显然,Palm Foleo的最大问题在于虽然有着笔记本电脑的形态,却没法做到和PC一样的事情,这也是大多数手机PC二合一产品面临的最大窘境。

◆安卓二合一设备

除了Windows和Palm,不少安卓厂商也尝试过推出手机PC二合一产品。例如在前面就提到过,摩托罗拉推出过能够LapDock,插上Atrix手机后可以转变为笔记本电脑形态,甚至能通过WebTop来运行桌面版的Ubuntu;三星则推出了Dex底座,将Galaxy手机插入底座后再和显示器相连,就可以作为PC主机使用,最新版的Dex甚至不需要鼠标,直接用手机即可当成PC的触控板;老罗的锤子TNT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专门为桌面环境设计了一套指点式语音+触控的操作方案。



三星S9的安卓系统为适配桌面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锤子TNT的桌面模式号称革命,但目前仍只是个传说&笑谈

然而,这些产品到目前为止,仍未在市场上广为流行。摩托罗拉的LapDock推出后很快就凉凉,摩托罗拉还将WebTop的相关代码进行了开元;三星的Dex现在并不需要什么使用成本,但传统显示器使用需要转接线比较麻烦,而USB Tpye-C输入的显示器又仍为普及,因此真正这样用的用户不多;至于锤子TNT,我们看到的仍只是一个贵价大饼,而这个大饼看着似乎还挺难下咽的,起码老罗在发布会上就被这饼哽了好几次,理解不理解就看各位是怎么想的了。

3PC手机系统整合难点:界面UI

PC系统和手机系统真的能统一吗?

从以往的迹象来看,要做出一款让市场广泛接受的手机、PC二合一产品绝非易事,移动和桌面操作系统大一统之路更是困难重重。在上面的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操作系统大一统的方案,例如简单投射画面、单独设立桌面模式、推出跨平台应用生态等等,但这些策略依然没能酿造出一个真正实用的二合一系统。那么PC系统和手机系统合二为一,到底存在怎样的难点?我们就以投入精力最多的Windows为例,探讨一下相关问题吧。

◆UI界面难以统一

手机、PC二合一系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应该就是UI界面了,这也是用户最容易察觉到的问题。在2000年4月19日举行的CES大会上,微软推出了Windows Mobile的原型Pocket PC 2000。当时,桌面版本Windows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劈天盖地的欢呼声淹没了微软设计师的头脑。因此,Pocket PC 2000的界面和桌面版本Windows十分相似,同样有着开始菜单、程序列表及桌面。在这个阶段,微软的桌面-移动融合思路,是让移动版本的Windows向桌面版本靠拢。人们只要懂得桌面Windows如何使用,自然也就会操作移动版本的Windows。



微软融合手机PC界面的初步思路:将PC的界面照搬到手机当中(Pocket PC)

的确,人们是很容易明白和桌面系统差不多的界面该如何操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好的体验。生搬硬套的设计理念为Pocket PC带来了几乎桌面级别的强大功能,但却缺失了良好畅快的操作体验,很多朋友应该都对WM时代牙签戳按钮的痛苦深有体会。WM的这一照搬桌面UI的思路,为之后iOS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到了WP时代,微软痛定思痛,为移动设备设计出了一套完全为触控而生的磁贴UI界面。但是,微软仍未放弃移动和桌面平台大一统的想法。或许是由于操作系统竞争的中心逐渐从桌面平台转移向移动平台,最先进、最具活力的想法多从移动操作系统中出现,于是微软冒出了这样一个点子——将移动版Windows的界面引渡到桌面平台,也许能够产生令人吃惊的化学反应?很快,布局了动态磁贴界面的Windows 8,就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微软融合手机PC界面的改进思路:将手机界面照搬到PC当中(Windows 8)

遗憾的是,磁贴在桌面平台上水土不服,暴露出了信息密度低等严重问题。在Windows 10当中,微软不得不重新引入开始菜单、抛出UWP应用框架,试图用可变的UI同时适配移动和桌面平台。但由于之前种种错误决策,Windows在移动平台的影响力已经降到冰点,未及Win10的界面成熟,移动平台的Windows已经宣告GG,不得不说实在遗憾。


Win10终于打造出了可变形适配PC手机的界面,但为时已晚

可见,用同一套UI,想要在移动平台和桌面平台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生搬硬套会严重影响体验,而可变形的UI则在种种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工程量,这或许也是为何苹果坚持让iOS、macOS使用两套完全不同的UI方案的原因吧。

4PC手机系统整合难点:应用生态

◆应用生态难以建设

其实不少二合一设备,其操作系统都为桌面平台设计了特别的界面,例如前面提到的Windows 10,手机在Continuum模式下连接显示器后会显示桌面模式的UI;又例如三星Dex和锤子TNT,这些安卓二合一设备也都设计了适用于桌面的交互。连接显示器和键鼠后,系统还是比之前较为初级的方案更加顺手的。但是,这些二合一设备总体而言仍不堪大用,缺乏应用生态成为了它们不容忽视的短板。



并不是没有桌面版安卓,但APP可没有那么多桌面版

在桌面模式下,继续使用为手机设计的应用软件是不现实的。一来,手机APP的UI并没有匹配桌面模式,操作也并非为键鼠设计;二来手机APP功能有限,在桌面环境人们更多地是需要生产力,移动平台的APP们往往只能用于娱乐。要让PC手机二合一设备真正实用,就需要打通移动平台和桌面平台的生态沟壑,同一个APP得有移动环境下的灵便性,还得兼有桌面环境下的生产力,这工程量大得很。

微软就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在WM时代,微软就尝试在移动系统当中内置跨平台的开发框架。Windows Mobile 5内置了.NET框架2.0,这在一定程度上架起Windows移动平台和桌面平台的桥梁。在WP时代,为了进一步融合移动平台和桌面,微软不惜毁掉之前积累的应用生态,将CE内核换用为NT内核。而到了Win10M时代,微软推出了UWP框架,试图从交互、开发、兼容等多方面统一桌面和移动平台。在最近,微软还和高通合作,推出了ARM架构的平板电脑,让传统的Win32软件也能运行中移动平台的ARM架构上。



微软推出UWP框架,试图统一多平台生态,但UWP的成品仍很难胜任生产力需求

那么微软这些艰巨的工作效果如何?不尽人意。WM时代由于性能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跨平台生态只是空中楼阁;而在WP/Win10M的时代,UWP应用的表现却也没有达到人们的期待。UWP应用API限制太过严格,甚至缺乏了色彩管理、音频API切换等和生产力息息相关的基础功能;加之本身不稳定,UWP应用在桌面平台难堪大任。而现在虽然Win32软件可以跑在特定的ARM芯片上,但并不能对移动设备进行适配,仍未做到移动化。



ARM芯片也可以跑完整的Win10并使用传统的Win32软件了,但这无助于软件的移动化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手机和PC在使用方式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一个软件需要同时适配两种形态迥然不同的硬件,这给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加之硬件架构的差别,开发跨平台的APP费力不讨好。就算是微软如此实力,在相关领域耕耘多年,成果依然难以令人满意。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厂商能拿出一套低成本的、能让一个软件同时在移动平台、桌面平台都有高度可用性的开发方案,缺乏应用生态成为了二合一设备们不可不提的痛。

总结

除了上文提到的难点,手机、PC二合一设备还需要克服外设连接、性能等问题。目前的手机接口越来越少,化身PC往往需要扩展坞转接,这又增加了使用成本,如此情况可能需要等到USB Tpye-C全面普及才有改观。在性能方面,目前ARM处理器仍不足以运行大型的生产力工具,但这些都是可以紧接着时间得到改善的。

手机真的可以取代PC吗?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太多有实力的厂商去将这一课题作为未来的主打战略。无论是三星Dex还是微软Win10,其上的二合一系统仍处于一个摸索、未成熟的阶段。在填平界面、应用生态等沟壑之前,恐怕手机取代PC仍是不切实际的,期待未来业界能够出现更完善的方案吧。


12

最新评论

QQ|门户地图|网站地图|家电维修|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16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2号 )

GMT+8, 2025-5-4 1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