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皂上插了一圈珠针,缠上丝带,最终效果竟然是……
他就是“西溪小花篮” 说起西溪小花篮,它也是有故事的呢。 相传,西溪小花篮清末时期发源于杭州老东岳村,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早前,村里年年都有庙会,杭嘉湖、南京、上海一带往来的香客,都会在路边买上个小花篮,讨个好彩头。 “西溪小花篮”最早也叫“杭州小花篮”,后来就改叫“西溪小花篮”了。 紧接着西溪湿地旅游的开发,消失了20年的小花篮又重新出现在了大众的视线中,并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溪小花篮样式繁多,种类丰富。元宝篮、猪笼篮、提包篮、发篮、圆篮、五角星篮……。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来的。 精致小巧的“提包篮”甚是有意思,像极了儿时过家家的手提包。 花篮虽小,编织工序却并不简单。从选材开始,再撕篾、上色、搭底、编织、别口、收边、插篾…… 撕篾极其复杂,竹节要选用西溪沿山河一带的苦竹,必须是冬日取材,必须是向阳方向的竹子。 而在所有程序中,“撕篾”最难也最重要的。 如何从一颗细竹子上撕下每条宽度厚度均等的竹片 却是十分需要考验技巧的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