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媒特性及新冷媒空调安装维修要点
安装后试运行 1)系统检验方法及要求(检漏):整机运行前,按照前面提到的检漏方法进行系统检漏。 2)电气检验方法及要求:检验方法与普通机型相同,因出厂时已保证整机安全性,因此只要检测系统没有泄漏即可。 4维修操作规范 1、维修点需具备的维修工具 拆机维修时请注意: 由于室内侧连接管外安装有不可拆卸的防拆帽,所以当涉及室内机系统需要返回专业网点维修时,必须破坏防拆帽,操作要求如下: 1)先对冷媒进行回收,关紧大小阀芯。 2) 用剪刀或斜口钳把大小连接管处的防拆卸帽剪断。 3)剪断防拆帽后对大小连接管、蒸发器大小管进行防尘处理,然后对内机、蒸发器进行拆卸及对漏点进行补焊(为安全起见,建议把内机拆回维修点维修)。 2、维修后二次安装 1)将连接管穿入室内机对接,用扳手紧固大小连接管。 2)抽真空、保压。 3)系统保压无问题后打开大小阀芯,紧固后盖螺母。 4)安装防拆帽。按照前面提到的安装连接管防拆帽的方法,重新将新的同规格防拆帽装到螺帽外面。(维修人员上门前需自带一对同规格的防拆帽) 3、维修注意事项: 3.1维修场所及人员要求 在维修场所内的所有维修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应该知道所从事作业的性质。应避免在密闭的空间内维修,保持维修场所通风(打开门窗)。维修区域应适当隔离,通过控制可燃材料以确保维修区域内的工作条件的安全。 3.2检查制冷剂是否存在 维修前和维修过程中应当使用适当的制冷剂监测仪在区域内进行监测,确保维修人员意识到存在潜在可燃性气体。 3.3灭火器的放置 对制冷系统或相关部件进行热加工作业时,应将适用的灭火器置于就近处。制冷剂注入区域应配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3.4禁止火源 对维修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明火和潜在点火源(包括吸烟在内)并控制隔离可燃材料。 3.5制冷设备的检查 假如更换电气元件,这些电气元件应按照使用目的和正确的操作规定进行安装。 3.6电气装置的检查 电气元件的维修和维护应包括初始的安全检查和元件检查步骤。假如存在危及安全的缺陷,则要将器具电源断电,直到缺陷得到妥善的处置。假如最后不能完全消除缺陷,而且又必须继续操作,那么就应当采取适当的临时解决办法。将此情况报告给空调器的所有者,并且对所有相关人员提出警告。 3.7线缆检查 检查线缆是否会受到磨损、腐蚀、过压、震动、锋利边缘或其他不利环境的影响。该检查也应考虑老化或压缩机、风扇的持续震动对线缆造成的影响。 3.8可燃性制冷剂的检查 检查制冷剂的泄漏应当在没有潜在点火源的环境中进行。不应使用卤素探头(或其他任何使用明火的探测器)进行检测。 假如怀疑有泄漏,则应将所有的明火从现场移走或将火熄灭。 假如发生泄漏的位置需要进行焊接,则应回收所有的制冷剂,或者将制冷剂全部隔离在远离泄漏点的部位(使用截止阀门)。在进行焊接之前以及在焊接的过程中,要使用无氧氮(OFN)对整个系统进行净化。 其它注意事项 1、维修、报废与回收空调时冷媒清除注意事项 维修、报废、回收空调器时需清除系统中的制冷剂,在空旷的通风区域进行冷媒排放,在排空R32冷媒后应使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尤其是吸气管端),彻底排干净残存的R32冷媒。 怀疑冷媒有泄漏的空调维修时,直接用六角锁紧室外机截止阀芯,然后松开截止阀处连接管,将室内机内冷媒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严禁开机收冷媒,以免压缩机混入空气压缩。 2、R32冷媒的储存管理要求 冷媒贮罐应单独放置在-10~50°C的环境中,通风良好,并贴警示标签; 维修工具中与制冷剂接触的维修工具应单独存放和使用,不同制冷剂的维修工具不得混用或混放。 3、拆装机(移机)操作规范 拆机前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保持通风(打开门窗),拆机场所不能有点火源(包括吸烟在内)并控制隔离可燃材料。 拆机前请先对制冷剂进行排除操作。 拆机时尽量采取连接管与内机一起抽出;如连接管太长,采取从外侧割管,再加长焊接的方式处理。 拆机后对产品运输、装卸时严禁碰撞、跌落;禁止将机组储存在密闭空间及有火源的空间内。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