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3.8323.563.563
对比起试验版,这个是要缩短了不少的.玩过CDM4电路的都应该很容易看得出,去掉复杂的多路稳压和多路数字输出,实际上跟CDM有关的东西是非常少的.几乎是最简单的配置,当然这也是最核心的,跟NAIM一样. 十周年版本这样调整了布局,是放开手脚的搞的节奏.但有同学疑问,既然都放开手脚搞了,为什么还跟MARK原版没多大区别啊?之所以大部分还是采用MARK的布局,是因为MARK有一样东西非常巧妙,那就是最短信号: ![]() 如图,按照这个布局,光头读取到的信号直接从光头插座下来进入电路板走线传输.整个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电阻,IC,电容最后进入7310,2705再到输出同轴...这个过程,走的几乎都是最短路径.更没有了因为分开驱动板而带来的排线和拖拖带带的问题. 大家知道,只要维持这个目标,那么这个布局就几乎没办法做大的改动,只要光头插座维持在那个位置,其他关于定位,开盖之类的就只能顺着来走.从上图这个就可以看出,MCU是整台机器的轴心,所有伺服信号几乎直接,间接经过它处理,监测,发出指令等等.同时它还要接收用户控制指令. 而这个玩意,当然并不简单的跟读碟,跟声音无关的.有对比过的人会知道,它对声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 ![]() ![]() ![]() 这是一个功能板块分布图,其他用8808,8809组成的伺服系统大多也跟这个类似.八九不离十. A是数字输出的驱动IC,1个IC负责电缆接口,一个负责光学接口. B是DECODER--由SAA7310,2706,MN4624组成,功能就是将D过来的信号最终调解转换输出同轴信号给A. C就是MCU所在,负责初始化,用户控制,伺服控制等. D就是光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核心是TDA8808T.对焦驱动也是由它产生的. E就是对焦驱动和摇摆驱动. F就是摇摆信号产生的,由TDA8809负责. H是G的供电稳压. G是主轴驱动. M是摇摆对焦驱动稳压 N是后备.暂时不用. [page] 剩下还有一个对上面的O,这个是机箱接地的位置.跟信号地线有电容隔离. ![]() ![]() ![]() ![]() 好快就收到了加厚正式版...二话不说先焊了. ![]() ![]() ![]() ![]() 先焊好阻容通电试试..很顺利的搞定. ![]() ![]() ![]()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