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3883434643378988
有多天马行空的价?自作者发那个帖子被顶了不知道多少页,而最终的结果是我拿到了大陆的第一套套件,PCB编号086-000001,也就是说一个帖子被几千人看了,只有我一个做了白老鼠(果然自己是万中无一的2B)。 但是收到后还是处处有惊喜,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电子管测试仪器了,当然也有不完美,不过留到夸完了优点再说性能就不再提了,基本是目前已知的商品里性能最出色的了,且没有之一。 首先是机箱,这东西要算钱的,独立于套件之外,价格买的人很肉疼(1K),但是到手之后,觉得物有所值,铝板材质,但是拉丝工艺很是漂亮,与国内那些铝制品的精细度不知好了多少。固定位的细节很让人满意,该用固定螺母柱的地方都嵌有柱子,与平时接触的DIY产品截然不同,最惊喜的是灰色侧板的工艺,不知是氧化还是喷涂,铝板做的比塑料还细腻且有抚摸欲望,超好~(这算不算是为自己高价买的东西找一个让自己觉得物有所值的理由)其次,轻便,原来觉得商先生的那套一只手可以端起的仪器算是轻便,结果这个更是轻便的两个手指就可以托起了,果然是技术含量越高的东西越轻便。 再次,就是整机设计的管座面板可更换,管座面板通过测试跳线与位于另一块板上的输出孔位连接,这个设计对于强迫症患者超治愈,可以自己去加工几块板分别装各国的系列管座,比如一块装101、205、215这些大体积或很古董管的管座,一块装英系的B4 7脚和德系管座、一块装美系,简直不要太方便!大赞这个设计~ 当然也是有不足的,比如: 机箱管座面板的钢性还不足,尤其配合国产的那些垃圾管座,你懂的... 这么贵的机器竟然木有配套桥接线! 再再有就是整机到手竟然交了500多的关税,耿耿于怀至今... 再再再有就是这么高的价格买到的竟然是散件,装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我得承认自己慢工也没出细活... 最后,附上一张测试图说明下我对“用脉冲测量的方法测量出的数据与实际据会有出入”的理解: 不同的测试仪器在定义测量结果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不同的就是工作点,其次不同的是结果。除了几台高端测管仪器具备了定义任意工作点的能力以外,大多数仪器都是给出参考分数结果或者GM结果。 如图所示在持续性的环境中电子管的工作状态都是波动的,所以你只能在电子管的动态工作中获得一个静态采样点,所以首先可以做一个肯定 对于大多数进口或国产的常规测管仪器来说,只能够判断电子管的好坏,其测试得到的配对参考价值是非常低的。 而现有这个或者Utracer的测试方式是静态多点采样,对任何一个仪器而言,误差与不确定度都是存在的,我们在做的就是减小不确定度,而曲线扫描的情况又减小了误差的存在。 如果对比一个1V -0.1采样点生成出的曲线,如果有一个点的结果是存在精度误差的,其他所有的点都存在么?而验证冷管与热管的准确性也比较容易,测试时的第一个点和MS级别的脉冲连续测试了20分钟后的情况我们可以认定20分钟持续测试的管已经进入了工作温度,那这时再回头去测第一个点...我试过了,没什么区别,结果误差在2~4%范围内。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