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老学不了,学了就死了!:我一个66岁老头,1980年20多岁开始修家电,后期生意不好,加了复印打印照证件照,之前照证件照只用一般数码相机,可是照出的照片只能给接收部门接受,没有档次感,一些要求质量高的人满足不了,最近买来单反相机,因我一直搞家电维修那懂这相机,数码相机和手机拍照是啥瓜型拿起就拍,要求质量高只有单反,单反所有数据可自己调整,单反相机直接不懂,不得不从头学起,单反相机最重要掌握爆光三要素,1;F,光圈大小,2;TV,爆光时间 3;ISO,爆光补赏。就靠这三要素掌握拍好照片,自己一直不懂,好的摄影师一眼就能看出拍这个镜该用多少爆光时间,多大的光圈,多少的爆光补赏,我们只能一次一次拍了试,几十年来修家电没进过学校天天在学,不知以后还学什么,一生都有学不完的东些,不进入摄影不知道有三要素。
现在的相机很智能,简单一点就调到自动模式,手动模式能出自动模式的效果,那就不一般了
本帖最后由 打破沙锅问到底 于 2025-9-4 15:47 编辑
ISO是感光度,以前用胶卷的时候根据胶卷感光度调定,以前常用胶卷的感光度是100,适合白天室外拍摄,室内拍摄要加灯光或闪光灯,室内自然光较暗不用闪光灯拍照用200、400以上,以前胶卷感光度最高到1600,可拍夜景可拍蜡烛光,现在都是数码相机,用的是图像传感器,感光度应该可达到更高,感光度太高将引起图像噪点粗。
以前照相机是手动操作,手动对焦,根据光线亮度和经验调光圈及曝光速度来调整曝光量,光圈大或速度慢曝光量就大,反之曝光量小,光圈大景深小(拍近照除对焦点外变模糊),拍风景照用小光圈。
再后来照相机有半自动全自动的,轻按自动对焦,有光圈优先速度自动,有速度优先光圈自动,根据光线强弱自动调整曝光量,如果是手持相机拍照,速度最好调在1/30秒以上,慢速拍照最好用三脚架,防抖动模糊。
能够把单反相机用得出神入化,绝非易事,得勤学苦练加巧练。
单拍证件照,自动档 P 档 都可以的,不用非得M档。
输出不要太差的。 热升华的效果够用的。
你是参战老兵,每月民政局应该发给你一笔可观的生活津贴。都这个年纪了,不要搞得太累了。

玩摄影不是简单按一下快门就行的,除非你的是傻瓜机。
单反机也有智能自动功能,但比不上傻瓜机那么好用,我有一台尼康D90,自动(傻瓜)的效果就很差,只能用手动才效果好些。但手动如果你没玩过胶卷机的话,现在想学就很难啦,光取光设定光圈你就要摸索很久,更不用说取景啦。
取光需要根据所拍环境的光线强度设定光圈的大小和拍摄速度,这个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拍出好的相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为了自学摄影,买了不少关于摄影的单行本自学,自己冲洗相片。参加工作后一年后花了一百多买了一台珠江牌120双镜头相机,从那个时候开始实践所学的知识,才逐渐掌握用光知识的。但自从使用傻瓜相机后,所学的用光知识也忘得七七八八的。
前些年对摄影突然感兴趣起来,买了一个索尼A6300,显示屏和取景器都能看到实时效果,设置成光圈优先,多点测光,多点聚焦,平常用得时候拉伸一下镜头,拍出的照片也相当不错,至于手动,那就太复杂了,对应我这种娱乐型的,开心才是重要的
不但看过,还买过呢,已经60多年了,经过多次搬家不知道还能不能翻出来。
景深、透视、反差等专业术语就从吴印咸的书学到的,我还记得硫代硫酸钠。
我12年前后买了个佳能130卡片机,买的具体多少钱我忘了,大概2~2千吧,前几天一个微信群里面的人求购,还卖了2200呢
本帖最后由 老灰兔子 于 2025-9-6 21:21 编辑
下面就是我在参加工作一年后买了珠江牌120双镜头相机,为了用好照相机而买的学习拍照的单行本书籍,吴印咸的书也买了,今天找不到,可能当年借给了一位转行当公安的刑侦技术员同学(兼工友同事)忘了取回来了。其中还买了不少修理照相机的书籍,这些是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版的书。
当年是自己拍,自己冲洗,自己晒相,自己放大,工具基本上都是自制,暗房没有,就利用晚上在宿舍关上门窗,拉上窗帘,冲洗用绿灯,晒相用红灯,放大就买一个镜头,另找铁路手提信号灯的半弧形玻璃,做成一台放大机。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9-6 21:43 编辑
老灰兔子 发表于 2025-9-4 22:02
玩摄影不是简单按一下快门就行的,除非你的是傻瓜机。
单反机也有智能自动功能,但比不上傻瓜机那么好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为了自学摄影,买了不少关于摄影的单行本自学,自己冲洗相片。参加工作后一年后花了一百多买了一台珠江牌120双镜头相机,
那个年代玩摄影,说明经济基础很过硬!

我刚参加工作是铁路养路工,熟练期(相当于学徒)工资40+元。因为铁路养路工是铁路沿线小工区的铁路养护工人,在前不靠村,后不近市的山沟沟里,连水、蔬菜、大米都要由火车运来。没有消费的地方,靠铁路供应车每个月发工资后停靠才能买到一些零食日用用品。
所以,一年后存够了一百多,首先买个相机玩玩。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9-6 22:03 编辑
是属于铁路的“工务段”吗?当时,铁路系统在国内工资高!当年我们单位的年轻女工都愿意嫁到铁路家属宿舍。
本帖最后由 打破沙锅问到底 于 2025-9-7 14:57 编辑
拍夜景为什么两本重复?浪费钱!
冲胶卷用暗袋和显影罐能白天冲洗,我放大黑白照片最大尺寸是12英寸x28英寸。
我也没学过照相技术,但是80年代我买的第一台照相机是青岛6型傻瓜相机。
本帖最后由 老灰兔子 于 2025-9-7 21:10 编辑
是的。当时刚入路的时候是三年文化大革命后期。因为我读书较晚(八岁入学),加上小学四年级刚从农村小学转入城市一家干部子弟学校,语文中的写作考试不及格留了一级。后来小学毕业考上当地一家省级重点中学,三年初中没有上过一天课,都在停课闹革命、斗走资派、文攻武卫中度过,只能在家自学初中的课程(两位兄长用过的课本)。
毕业的时候已经满十八岁了,名字是下到了某干校,但人没有被通知下去,过了一段时间直接分配到铁路工务段(当时以连队称呼)。修了八年铁路就带了七年的班(任班长),那时我们受的教育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
后来由于自己有无线电电子技术的基础,被抽调到技术室的钢轨超声波探伤组搞探伤,同时兼探伤仪维修,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又被授予组建电工组而调到机修车间任电工组的组长,当维修电工一直到退休,期间途中因调回珠三角地方某大型企业,曾干过电磁、温度、压力的计量检定员(兼维修),企业倒闭后又在某国有建筑企业干建材检测试验兼长度计量检定和电器维修。
计量、检定专用设备维修,电磁、温度、压力的计量检定员,多面手!
其中一台是汕头的,这种是台式的,一般用于探轨道车轮轴的。
而钢轨探伤仪是小车式的,放在钢轨上推着走的那种,印象中好像是上海生产的。
当年在铁路就被人称为“博士(博学之士之意)”。调回珠三角后,九十年代末工厂倒闭失业不到一年就进入某国有建筑企业建材实验室工作,被领导称为“甘草(可配伍各种药方)”。
就因为懂得不少,几次失业都能很快就业。最后的一项工作是为某干电气工程的老板当送材料的司机兼仓库管理,直到退休几年后才辞职不干了,在这段时间里还同时兼职某特种作业(电工)考证培训公司的授课老师以及市安监局的外聘电工作业考评员(2017年才全部辞去这些职务)。
汕头曾经拥有“中国超声仪器第一家”美誉:
https://www.st-ndt.com/about.html
1964年成功研制CTS-4型钢轨超声波探伤仪。 这是与铁道部铁科院合作研制的专用仪器,并顺利通过技术鉴定:

1991年成功研制GT-1B型手推式铁路钢轨探伤车:

1993年成功研制GT-1C型手推式钢轨探伤车,该仪器在铁路工务系统获得大量应用:

2006年推出国内首台全数字钢轨超声探伤仪GT-2。 全数字轨超声探伤仪GT-2型在铁路工务系统推出并获得高度好评和应用后,引领工务系统超声仪器应用进入全数字仪器时代,原有的模拟钢轨探伤仪很快全部被淘汰:

2016年,推出第二代全数字铁路专用钢轨超声波探伤仪GT-2+,顺应中国高铁行业快速发展,除全面满足铁道部TB/T 2340-2012《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标准的要求外,还具备GPS定位、全程实时B扫描和记录回放功能,广泛应用于铁路系统各种钢轨检测应用作业:

2017年,集多项创新设计的第三代全数字钢轨探伤仪GT-20研制成功。汇集60年汕头超声技术积淀和创新优势,年青技术研发团队不负众望,成功研制出60周年厂庆献礼产品—EGT-60电动双轨探伤车面世!
本帖最后由 老灰兔子 于 2025-9-8 22:04 编辑
这是当年的我,推的就是超声波钢轨探伤小车,用自己的珠江牌120胶卷双镜头相机拍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使用的就是这种上海(好像是吧)产的JTG-1晶体管(印象中好像是这个型号吧)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小车)。
调走的时候好像已经升级到JTG-3型(集成电路的了)。
这是当年维护探伤小车的相片。
本帖最后由 老灰兔子 于 2025-9-8 21:51 编辑
我使用汕头产的超声波探伤仪就是你图片中开始的头两张中可手提的那种台式机,用于给轨道车轮轴探伤。
你图中的钢轨探伤车实际上就是用台式探伤仪加装在单轨小车上组合而成的,我使用的是整体式专用钢轨探伤小车。
小车主要使用装水和电池的。

有椰树的照片在哪里?背后那块是红布吗?起警示作用?七十年代的国人有用进口化肥包装布袋做衣服或补衣服的,有的经染色后才看不出是化肥袋。
本帖最后由 老灰兔子 于 2025-9-9 21:07 编辑
亚热带地区,有椰树的地方(天涯海角)。背后那块是工作服的补丁,那个年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年一套的工作服经常一年不到就破了(一是日晒雨淋出汗多,二是工作需要常年累月背东西流动工作)。
天涯海角指海南三亚,整个海南岛属于热带,并非亚热带:
本帖最后由 老灰兔子 于 2025-9-10 20:55 编辑
海南岛属于亚热带,并非真正的热带,中国的热带还需要到南沙群岛才是。
海南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B7%E5%8D%97%E5%B2%9B/179653
岛上热带雨林茂密
珍稀的热带动植物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是热带浅水造礁珊瑚虫群体骨骼和其他石灰质生物遗体长期堆积而成
海南的自然植被有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
你说海南岛属于亚热带,请拿出资料证明来。
温度带的划分有两种划法,粗划是按纬度来划,细划是按年平均气温来划:
偷偷地问一声,云南也有热带雨林,算不算热带?
同样,广东也有红树林,是不是也是热带?
上面第二图的中国温度带已标明海南岛、广东西南部、台湾岛南部、云南南部为红色,表示为热带,一个特点就是都在北回归线以南。你认为海南岛属亚热带,请拿出资料证据来。
雨林可以是热带雨林、亚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A8%E6%9E%97/35453
红树林也可以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2%E6%A0%91%E6%9E%97/1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