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一带的迎春花开了: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6 19:49 编辑
拍摄日期是2025年3月3号。
还有两三天进入春季第三个节气惊蛰节,两三天的春季高温,导致今年的迎春花比往年早开了一星期左右。这种小黄花没有绿叶相称,不畏严寒,在凌晨昏暗的路灯下率先绽放,让人敬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vRKY1ET5/?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a18111a6e79111939cd8e11f45525251
华北地区的冬天是没有绿色的树木和植物的,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只有冰雪。台湾的孩子来游玩问家长说:为什么大陆的树没有叶子?小爸妈竟答不上来。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6 20:24 编辑
你家应该在北回归线附近或以南。
湖北这里桃花开了一小部分
武汉周边冬天有零度和零下的气温,基本上不结冰,有绿色,冬天地里还能种菜。
本帖最后由 包子三 于 2025-3-6 23:09 编辑
我们广西根本不知道冬天

昨天我们还穿短袖
以前用有线电视的时候看过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长节目讲1987年台湾的蒋经国开放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的事,有一个台湾人讲述,他当年第一次来北京探路,下了飞机从机场坐出租车进市区,一路看到公路两边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没树叶,就想到台湾的宣传说大陆人民饿得吃树叶,没想到亲眼看到树叶真的被大陆人吃得精光,后来才知道他来的时候是冬天的缘故。
进入冬季后,窗外的洋紫荆花一直盛开,美丽异木棉已经结果
李超版的普通话很准,天津与北京虽离得近,但天津本地话口音还是挺重的,李超版是天津出生长大的吗?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7 19:03 编辑
以前天津话出了中环进入北辰区就基本都是普通话了,天津市区说标准的天津话。我小时候生活在天津武清区北端,距离北京通州区只有十里地(五公里),所以我说话口音接近北京话,并夹杂北京方言。比如:红薯,北京叫做白薯。红瓤的应该叫做红薯,北京话:红瓤白薯。
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儿化音很重,方言很多。真正接近普通话的地区在东三省的黑龙江,距离我们这里直线一千多公里。就是咱们老论坛的王玉萍(超版)老师,最接近普通话。
我这里的季节一年四季分明,春天长,夏天短,秋天长,冬天短,现在花花草草刚刚发芽,胶东半岛 青岛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8 18:58 编辑
那里人们讲话发音和字典标注的基本一致,去掉方言就是普通话,那个地区过去出了不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
胶东半岛也是四季分明的地方,距离天津不远。

关键是当初为什么专选黑龙江的话当官方语言,至于字典标注的发音应是先定官方语言后才会有针对性的编写字典标注的发音,我想会不会与清朝满族统治中国有关?如果当年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后把广东方言粤语定为中国的官方语言的话,随后就会把粤语发音编写出版字典标注,把粤语发音当作中国官方语言发音的标准。
本帖最后由 打破沙锅问到底 于 2025-3-8 22:43 编辑
我最早知道天津话与普通话的差别是从相声得知,天津似乎是相声的发源地,好多相声演员出自天津,也经常在相声中用天津话,好像冯巩就是天津人。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9 19:43 编辑
普通话并不是满族的语言。
从甲骨文的出现到现在已经几千年了。汉字从象形字到现在的样子;字形虽有很大变化,但是发音没变,否则,千年的出土文物中的文献就无法阅读了。历朝历代也只是归纳、总结、出书。如: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等。这么大一个国家,最好的统一语言就是依据字典发音,用地方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会有很多缺陷。就像韩国的身份证要有汉字一样。
韩国的身份证上有汉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韩文同音字过多的问题。韩文是一种表音文字,同音字较多,仅使用韩文标注人名时容易产生混淆,尤其是在区分不同人名时会造成困扰。因此,韩国政府在身份证上使用汉字来标注人名,以避免同音字带来的混淆,确保身份证的准确性。这说明他们的文字不能完全表达,有缺陷。
天津是曲艺之都。不过现在有很多没有人传承,快绝种了,比如;京东大鼓、京韵大鼓、河南坠子、天津时调等,无人传承。
你还是没答复“当初为什么专选黑龙江的话当普通话”的原由,在我的印象中,普通话是由北京方言而来,所以一直没去考究这个问题,听你说普通话由黑龙江的话而来,打破了我的印象,故特地去搜索了一下,粗的是由北京方言而来,细的是由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而来,证明了普通话的由来与黑龙江没关系:
中国普通话的由来
https://www.360kuai.com/pc/994bbb8cf7ed06183?cota=3&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普通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标准汉语”。是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言……
由于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国各地来京应考、做官和经商的人很多,他们虽然学会北京话,却仍然夹着不少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来比喻这种夹杂的北京话。起初这种话只在官场上使用,称之为“官话”,又称“蓝青官话”。“蓝青”的意思是不纯粹,有大杂烩的意思。后来会说这种官话的人越来越多,改称“普通话”。民国初期更名“国语”,甚至小学语文课本亦称“国语”,即教“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话”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9 19:35 编辑
我只是说过黑龙江有的地方去掉方言接近或就是普通话。(演员王刚、著名播音员夏青就是黑龙江人。)我没说过“专选黑龙江的话当普通话”。你理解偏了。
不过你倒是把普通话的来龙去脉在网上找全了,辛苦了。
练习题: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这是哪里的方言?“就在昨个眼擦烂儿那会儿,家来“qiě”了”。
我就不理解了。河北省承德地区滦平县在我家东北方向,直线距离300公里左右,开车4个小时到了,那里是普通话之乡。再往东北方向1000公里就到了黑龙江,那里人讲话口音和滦平县口音相比;没什么变化。可是;由我家向南几十公里就到了天津市区。口音变化很大,再往南几百公里的邯郸;说地方话就完全听不懂了。
真正接近普通话的地区在东三省的黑龙江
那里人们讲话发音和字典标注的基本一致,去掉方言就是普通话,那个地区过去出了不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
以上引用你的发言的言下之意不就是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来自于黑龙江某地吗?你如果说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来自于河北或者河北承德,我就不觉得奇怪,北京天津是直辖市,如果刨去直辖市这个名称,就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毕竟可算同一省域内,隔不远,黑龙江省与河北省都不相邻,隔着老远,离北京市更远,所以觉得普通话不可能拿相隔老远的黑龙江某地话当标准,我们这隔条河的镇隔几公里的镇口音就明显不同,至于中央台播音员是黑龙江人不能说明问题,中央台播音员来自各省市的多了去,开国大典播音员
丁一岚和齐越来自河北省天津市塘沽镇和内蒙古满洲里,白岩松来自内蒙古,孙小梅来自上海,撒贝宁出生于广东湛江在武汉长大,还有新疆的等等。
当年越匪说过,有木棉树的地方都是它家的,最后被自祥老兄吓跑了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10 18:58 编辑
打破沙锅问到底 发表于 2025-3-9 22:36
以上引用你的发言的言下之意不就是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来自于黑龙江某地吗?你如果说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来自 ...于河北或者河北承德,我就不觉得奇怪,北京天津是直辖市,如果刨去直辖市这个名称,就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毕竟可算同一省域内,隔不远,黑龙江省与河北省都不相邻,隔着老远,离北京市更远,所以觉得普通话不可能拿相隔老远的黑龙江某地话当标准,我们这隔条河的镇隔几公里的镇口音就明显不同,至于中央台播音员是黑龙江人不能说明问题,中央台播音员来自各省市的多了去,开国大典播音员丁一岚和齐越来自河北省天津市塘沽镇和内蒙古满洲里,白岩松来自内蒙古,孙小梅来自上海,撒贝宁出生于广东湛江在武汉长大,还有新疆的等等。
1、问题是我没有说。
2、广播电台播音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两个不同的职业,你把他们弄混了。

3、国家推广普通话最显著的标志是各地广播电台播音用普通话,小学有语言课。
1、言下之意啦!
2、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最严肃权威的节目,其播音员发音难道不是全国的标准?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差?播音招收考核标准会比广播电台低?来自上海的孙小梅就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倪萍约二十年前在电视上说过,读错一个音或字幕错一字责任人要扣50元。
3、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来自各省市人都有,只能说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功劳和归功于学语言的个人天赋,加拿大的大山学普通话,相信中国有超一半人口以上不如他。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10 21:13 编辑
年代不一样,各地电视台都差不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及以后相继建立,广播电台在建国前后就开始播音了,那时候懂得“普通话”这三个字含义的人还不多。
国家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各地在90年代前后涌现出大批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新闻播音员。
顺便问一句:他们当中有几位是滦平县人?
本帖最后由 李立山 于 2025-3-10 21:41 编辑
打破沙锅问到底 发表于 2025-3-10 20:10
1、言下之意啦!2、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最严肃权威的节目,其播音员发音难道不是全国的标准?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差?播音招收考核标准会比广播电台低?来自上海的孙小梅就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倪萍约二十年前在电视上说过,读错一个音或字幕错一字责任人要扣50元。3、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来自各省市人都有,只能说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功劳和归功于学语言的个人天赋,加拿大的大山学普通话,
相信中国有超一半人口以上不如他。
这就是汉语普通话的重要性,必须用这种语言做国家的官方语言。
在上海如果有人问你“贵姓”?你告诉他你姓“王”。他还要追问你一句“哪个王?三横王?还是共田王?”就是说:上海话里“王”和“黄”发音一样“王”。王、黄不分。
米、面不分,三、山不分。而汉语普通话发音依据字典,不存在语言上的缺陷。我觉得如果当年孙中山领导中国,他也会用普通话或国语做官方语言,不会用粤语。
加拿大的大山学普通话,确实真棒!但是,百分之九十都是北京话的成分。
今天是3月11号了,迎春花已经到了盛开的阶段。在早晨5点昏暗的路灯下,拍摄效果不太好。
坐标济南,前几天的一场暴雪,刚刚化完,农村的小麦刚刚有点绿色,树上还光秃秃的。
好的是;雪后没有大的寒潮,对农作物没多少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