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8|回复: 0

初学入门:浅谈由极性电容组成的无极性电容

[复制链接]

67

主题

13

回帖

72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20
发表于 2023-6-13 1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容分有极性和无极性,以CBB电容为代表的属无极性电容,以铝电解电容为代表的属极性电容。大容量的无极性电容体积很大,同容量、同额定工作电压的电解电容的体积远远小于CBB电容,价格也远小于CBB电容。在纯交流电压的环境内(例如功放的分频电容,工作在低频率的滤波器等),当需要大容量的电容时我们会想到使用电解电容。本文讨论在纯交流电压环境下使用的无极性电容。
如果将额定电压为25V的电解电容反接到20V直流电源上(即电容正极接电源负极)时,电容器很快热到烫手,这是因为“反接”破坏了电容铝箔极板上的氧化膜介质,极间绝缘电阻急剧变小的缘故。若将它接到峰值小于25V的纯交流电源时,也很快热到烫手,这是因为纯交流电压的极性是周期变化的,总存在“反接”的时间,其氧化膜介质也会遭到破坏。
如果将极性电容长期搁置不用,其氧化膜会受到一些损伤,重新使用时,其内部的泄漏电阻较小。我们将电容与电源正接(即电容正极接电源正极)时,发现漏电电流会从某一值逐渐减小到几乎为0。这表明“正接”时直流电压可以修复氧化膜的损伤。因此,极性电容可以用于直流电压或含有直流分量的交变电压。
如果极性电容需要在纯交流电压的环境下使用,必须用两个极性电容C1、C2组合成一个无极性电容,见图1。图中RX1、RX2分别为C1、C2内部的泄漏电阻,V1、V2分别为电容C1、C2的端电压。
QQ截图20230613172724.png

图1 电解电容组成无极电容(C1正接)
QQ截图20230613172738.png

图2 电解电容组成无极电容(C2正接)
当输入电压正半周的极性如图1所示时,C1的正极板连接电源的正端,C1属于“正接”,C2属于反接,则RX1大于RX2,C1两端的分压大于C2两端的分压,即V1正半周电压的振幅大于Vm/2(Vm为输入Vi的峰值)。输入电压负半周时,极性如图2所示时,C2属于“正接”,C1属于反接,则RX1小于RX2,故V1负半周电压的振幅小于Vm/2。图3为试验测试到的V1的电压波形。显然,V1的正、负电压幅度是不对称的,正电压的幅度明显大于负电压的幅度,即C1的正极板明显存在相对负极板为正的直流电压分量。
同理,C2的正极板也明显存在相对负极板为正的直流电压分量。
QQ截图20230613172753.png

图3 V1的波形(含直流分量)
参看图1或图2,两个电容的正极板经电源内部阻抗连接,因此这两个电解电容对直流而言是并联的。当电源内部直流电阻不为0时,C1、C2两端的直流电压分量可能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两个电容的实际容量不等、实际泄漏电阻不等。
图3的波形图证明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也可以用数字电压表的直流电压挡测试C1或C1两端的直流电压分量,发现正极板的电压为“+”、负极板的电压为“—”,属于“正接”的直流电压分量,正是这个自动生成的直流电压分量保护了氧化膜介质。
要特别提醒的是,图1中的每个电容的端电压都叠加了直流分量,使得电容的端电压峰值高于Um/2,选择电容的额定电压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现象。
通常组成无极电容的两个电解电容的容量应相等,均为C,因此组成的无极电容的等效电容容量为C/2。若它们的额定电压都为UN,则组成的无极电容的额定电压为单个电容的额定电压UN,而不是这两个电容串联后的额定电压2UN。
交流电流流过无极电容时,电流会在其内部的等效串联电阻上产生功耗。如果功耗过大,温升过高,电解液气化产生的压力会使电容爆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

GMT+8, 2024-6-17 13:35 , Processed in 0.1888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