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数字处理电路在电视技术中的应用,电视机在性能和功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数字化的丽音接收电路、数字化的梳状亮色分熟电路及数字化画质改善电路等,都极大地改善了模拟电视的诸多不足。
现行的彩色电视机都采用隔行扫描方式,每幅图像由偶数场和奇数场均匀镶嵌而成,尽管场频为50Hz或60Hz,但每帧频率应为25Hz或30Hz,使屏幕上亮度较高的细节处产生行间闪烁,易使观众的眼睛产生疲劳。为了消除普通电视制式由于场频低带来的图像大面积闪烁,一些电视机生产厂开始引入了倍场频数字处理技术。
1.倍速扫描的提出
自从1948年英国的D.Gabor首先提出全息摄影原理,以及1962年美国的Leith和Upatnieks提出两光束全息摄影术以来,电视界一直为追求仿全息三维立体电视而努力。直至1985年日本松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了时分式立体电视,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使同步接收25场/s的奇数场和偶数场的左右图像变为现实。但是在现有50Hz或60Hz的电视制式场频下,由于隔行扫描,每幅立体图像由奇数场(L)和偶数场(R)图像组成,使左、右眼每秒钟各接收25场或30场图像,而普通电视左、右眼每秒钟同时接收50场或60场图像,因此,时分式立体电视较普通电视将产生很大的闪烁现象。而且,当图像的黑白反差太大,形成大的白本底图像时,闪烁更为严重,这就为时分式立体电视走向市场形成了一个极大的障碍。
为了解决立体电视中的图像闪烁现象,使之有与普通电视图像相当的感受,人们设想如果能将扫描场频增加一倍,即由50Hz或60Hz增加到100Hz或120Hz,那么时分式立体电视图像,对左(右)眼每秒将接收50场或60场图像,与普通电视毫无区别,从而可以有效地消除闪烁现象,使三维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
综上所述,倍速扫描是基于时分式立体电视的闪烁现象而提出的
2.场频的倍频转换
场扫描的倍频转换技术是一种数字式的场频转换技术,它把PAL/NTSC制式的50Hz/60Hz场频的信号,通过存入数字式的存储器DRAM,采用“慢存快取‘的办法,即读出捍钟频率是存入时钟频率的2倍,以实现信号场频的倍频转换,从而成为场频为100Hz/120Hz的视频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