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庆功宴会上,一位年轻的士兵在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前民主德国将军乌戴特的秃头上。士兵悚然,全场寂静,人们不禁为这个冒失的士兵担心。没想到将军拍了拍士兵的肩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让头发再生吗?”全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尴尬紧张的气氛因此得以化解。
关键时刻,一句关键的话,能消除危机、消解尴尬,甚至能让一个人的命运为之发生改变。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不懂说话艺术的人,是很难搞好团结、协调好各种关系、开展好各项工作的。然而,某些带兵人与战士相处,却总是放不下“架子”,嘴里少不了“棒子”,习惯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善于顾及别人的感受。说话习惯事事以“我”为中心,稍微感到不满意,就两唇一张,将长满“刺”的话倒出来扎伤别人。其结果,无形中拉开了官兵的距离,制造出交流屏障,伤害了下属的感情,降低了下属工作的积极性。相反,那些能换位思考,替下属着想的干部,注意说话方式方法,下属们在他们的领导下常常能心情愉快地干工作。这样的干部即使不施加权力影响,也能靠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拥戴。
掌握说话的艺术,做到说话有品位、有分量、有感染力,首要的是加强学习、提高修养。知识丰富了,修养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事物、表达思想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说出的话才能有水准、切中要害,才能让别人入脑入心。还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养成了勤于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说出话来,才会思维缜密,才不会言语偏激,伤害对方的感情。最后还要学会“剪辑”。话出口前先想一想,这样说能不能让别人接受,会不会给别人带来消极影响?经过大脑的过滤和剪辑,三思而后出口,这样说出的话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线带兵人,做的是人的工作,而人的思想是动态的,要把握好其变化规律,不断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沟通的技巧,学些说话的艺术,才能通过有效的语言交流与战士沟通思想、增加感情,从而让思想工作真正见实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