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0|回复: 11

[分享]BT和迅雷到底伤不伤硬盘

[复制链接]

北网版主

洗衣机热水器版主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回帖
2423
主题
738
积分
8668
在线时间
4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3
最后登录
2019-2-13

最佳人气勋章论坛贡献勋章资料贡献勋章论坛功臣勋章杰出贡献勋章优秀版主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6-6-9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引用一下某人的话,有人认为BT和迅雷伤害硬盘:

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呢?
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读写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导至读写错误,高温还会使该区因热膨涨而使磁头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况下磁头和碟面只有几个微米,更近还得了?),而且也会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

任务繁多也会导至IDE硬盘过早损坏,由于IDE硬盘自身的不足,,过多任务请求是会使寻道失败率上升,导至磁头频繁复位(复位就是磁头回复到 0
磁道,以便重新寻道)加速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磨损。



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
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
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自以为是的家伙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的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
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件无关。

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

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


而硬盘的读写???
很遗憾,它的发热量可以忽略不记!!!!!!!!!!
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

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才会产生读写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


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

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磁道再重新出发。只要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生。


四。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盘体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

高级讲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回帖
1660
主题
134
积分
7649
在线时间
4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
最后登录
2017-1-24

热心会员常驻会员最佳人气勋章资料贡献勋章推广活动勋章论坛贡献勋章版主勋章杰出贡献勋章

QQ
发表于 2006-6-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可是广大BT友们所关心的问题,谢谢开心版主给我们带来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hengde72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9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初级研究师

技师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回帖
537
主题
131
积分
12745
在线时间
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6
最后登录
2018-10-12

版主勋章杰出贡献勋章

QQ
发表于 2006-6-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文章我们应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日月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1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中级维修师

Rank: 5Rank: 5

回帖
886
主题
185
积分
2398
在线时间
4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12
最后登录
2017-10-18

热心会员常驻会员

QQ
发表于 2006-6-1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wangbing21668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11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中级会员

Rank: 2

回帖
108
主题
3
积分
141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9
最后登录
2011-10-10
发表于 2006-6-11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横行天下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北网版主

维修专家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回帖
2874
主题
14
积分
5763
在线时间
4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22
最后登录
2025-2-20

最佳人气勋章论坛贡献勋章资料贡献勋章论坛功臣勋章杰出贡献勋章优秀版主勋章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06-6-3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回帖
385
主题
13
积分
447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13
最后登录
2013-9-22
QQ
发表于 2006-7-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北网超版

北网电工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回帖
5033
主题
260
积分
34988
在线时间
197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26
最后登录
2020-11-16

杰出贡献勋章论坛贡献勋章优秀版主勋章最佳人气勋章资料贡献勋章版主勋章常驻会员论坛功臣勋章

QQ
发表于 2006-7-6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太好了!让我们刚刚接触电脑的大开眼界,真的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门户地图|网站地图|家电维修|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16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2号 )

GMT+8, 2025-6-28 2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