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型洗衣机分配器盒弹出不灵活
7. 1218型洗衣机分配器盒弹出不灵活 8.S16系列洗衣机烘千效果差 S16系列“太阳钻”洗衣机烘干效果差,选择烘干时间虽长但衣服却烘不干,主要原因是在烘干时用户未打开水龙头所致。烘干时,转动的筒内进热风,将筒内的湿衣物中的水转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水通过排水泵排出,从而实现千衣的功能。其中冷凝作用是靠进水阀进水,通过水流调节器的作用向冷凝器内喷洒雾状的水降温,进而使烘出的水蒸气凝结。因此若在烘干时关闭了该水阀,烘千效果就差。 假如滚筒运转,水阀也已打开,且热风正常,则应检查烘干进水阀是否损坏;无热风时一般为烘干加热器或鼓风泵损坏,此时就不是烘干效果差的问题,而是不烘干。 另外,还有因电路问题而造成的不烘干故障。带烘干功能洗衣机的烘干温度靠恒温器来控制,51216系列洗衣机还带特殊的感温检测功能,通过装在冷凝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温度超过700C,洗衣机停止烘干,同时烘干程序结束,以避免用户误操作造成衣物损坏。 当烘干40min后,冷凝器内温度达到70'C时,电脑板检测会认为是衣物已烘干而使程序停止,因而会出现用户选择了211的烘干程序,但只运行40min程序就结束了,这实际上不是故障,而是用户在烘干时关闭了水龙头的缘故。 9. AL600、RC600系列洗衣机洗棉织品时不甩干 此法适用于AL600;RC600,AL800,RC800、A628,QFB600A等型号洗衣机(采用4425,4725型程控器)棉织品不甩干故障的检修。 10. AL600TXBS型洗衣机刚通电电源即跳闸 11.S16系列、S18系列洗衣机外筒撞壳体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在洗衣机后背垫一块泡沫或纸壳,将洗衣机向后放倒,以免造成后背划伤,并注意不要让外三角架撞坏壳体。用套筒扳手拆下洗衣机的两个减震器总成,并将减震器支撑座从减震器总成上拆下。将减震器支撑座与120N拉拔力的减震器装配好,再用套筒扳手将减震器安装到箱体下加强件上和外筒的减震器固定板上(注意:减震器的紧固螺丝应涂271厌氧胶,紧固螺丝应紧固到位)。最后将洗衣机立还原,加负载通电通水,检测洗涤、脱水振动是否正常。 AB1100CTX,RC1000TXB等型号高转速洗衣机,如出现振动大故障,也可按上述方法检修。 12. BS08A系列、BS 1268系列、D系列洗衣机偏心不脱水 这些系列洗衣机具有智能偏心保护、故障智能报警功能。当筒内洗涤的衣物偏心较大时,洗衣机能自动感知衣物偏心而不起高速。若洗涤衣物分布不平衡,洗衣机自动以分布转速运行到结束,以防止因衣物偏心起高速而造成洗衣机振动大、移位或损伤洗衣机等现象。 在洗涤单件大衣物(特别是羊毛衫、羊绒衫等)时,衣物吸水后重量较大,在筒内分布时衣物集中在筒内某一处,容易被洗衣机检测为偏心而不脱水,这属于正常现象。虽然可以使用强制脱水程序或自检程序(5min自检程序中有I min脱水)对偏心衣物进行脱水,但若衣物大多,容易损伤洗衣机,建议人工将衣物均衡一下。 BS08A系列洗衣机自检程序的操作方法是:关闭水龙头(防止自检进水)和机门,接通电源,将程控器旋钮旋至“10”位置,按超净漂洗键两次,再按防皱浸泡键两次,然后按启动/暂停键,当显示器出现"8888"后,将程控器旋钮旋至"11"位置,洗衣机即开始执行自检程序。 BS1268系列洗衣机自检程序的操作方法是:关闭水龙头和机门,将程控器旋钮旋至1101,位置,通电后按住防皱浸泡键,将旋钮旋到任意位置,显示器显示"9999,洗衣机即开始执行自检程序。 D系列洗衣机在洗涤单件衣服不脱水时,用户可执行强制脱水程序,操作方法是:将机门关闭,同时按住免熨键及预约键不放、再接通电源,当显示器显示"1111"寸放开手,洗衣机即开始执行强制脱水程序。 13. AL系列、RC系列洗衣机机门打不开 14.“阳光丽人”烘千型洗衣机机门打不开 “阳光丽人”烘干型滚筒洗衣机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机门不能完全开启现象,这将对取放衣物产生影响。 该型洗衣机在设计上为了避免打开机门时,机门猛烈弹开而导致碰伤用户及产生噪声,故该机门开启采用“柔和开启”的设计(即将弹簧的扭矩设计到刚好能够将机门柔和地打开的限度)。但这样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有的机门能够稳稳地自动开启,有的机门由干部件之间的摩擦较大(尤其是新机时),就有可能不能完全开启,需要用手轻轻拨一下。 解决方法:用威士(WHIZ)牌“车保引擎抗磨剂”(汽车店有售)均匀涂到洗衣机的内筒大、小门内外侧的弹簧和旋轴上(较好的机油可代用),就可使开启不畅的机门顺利自动开门。 15.“小丽人”系列洗衣机甩干时外筒取衣口处漏水 该系列洗衣机外筒取衣口与外筒之间为压装后涂胶处理,若外筒框与外筒密封不严,在甩干时会出现渗漏水现象,检修方法是在渗漏水部位涂覆704硅胶,待24h后硅胶完全固化,再通水通电,加负载进水甩干,检验涂胶密封效果.若仍有渗漏水处,则再涂胶,直至完全不渗漏。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