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3333
手持式或移动式电动工具的临时电源,应使用装设有漏电保安器的放线盘。手持式或移动式电动工具,宜采用绝缘等级为Ⅱ类的双重绝缘工具。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场所应安装漏电保安器,如生产现场的检修电源、绝缘等级为Ⅰ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源等。 检修电源箱、变电站高压场地电源箱等应按照《电气设备装置安全设计导则》(GB4064—1983)、《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l3955—1992)、《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体颜色》(GB2681—1981)的规定来规范电源箱电气工用具的接地型式、导线颜色、主路和分路的电器配置,漏电保护器的使用以及负载接人方法,并使漏电保护器动作定值、熔断器定值与电气外壳带电时的人地泄漏电流及相向短路电流相匹配,以便可靠切除故障。电动机具原有的单相三线电源插头不能换为双线插头,也不能不接地线,电源开关箱应引入地线,确保使用者人身安全。 2.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不规范 一些单位的380V动力电源按TN-C系统接线,但在生产现场动力盘内有些负荷电缆却未从N母线上接线,这样就可能因施工的疏漏,使电机外壳没有接地或接零保护。 一般低压电机的外壳接地多以铜编织辫做为导体,将电机外壳与电缆管连接起来,但在两接头处不做特殊处理(如镀锡或用线鼻子压接然后钻孔,用螺栓紧固),而是直接在辫上穿眼紧螺丝,这样就造成接地线松脱,失去了作用。现场检查时有不少电机外壳接地都存在类似情况,有的以电缆屏蔽层接地线接在电机外壳,有的以接地引下线缠在铁管上。 还有部分检修电源箱未引入电源零线,以壳体充当回路零线,非常危险。类似的情况还有检修电焊机电源,利用启动分离器放水管、消防水管作永久接地;试验电源取自抽风机的三相电源刀闸,并以壳体作为电源回路的零线。检查现场使用的一些冷却用大型工业风扇也没有接地。风扇接地看似小问题,但就是这个小问题,在某电厂的检修班房里,工作人员在移动风扇时,因风扇漏电,已造成一人死亡。 为此建议:应重视电气设备接地的规范性,并对本单位动力盘、电机外壳接地情况进行普查,以消除接地接零保护的隐患。 要使有关作业人员对低压配电系统的构成、系统的接地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低压电气工机具按触电保护方式的分类等有足够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例如,某单位的380V/220V配电系统,从低压动力配电箱的装设看属于TT系统, Ⅰ类电气设备的外壳必须单独接地,现场发现一些属于Ⅰ类的移动式电气机具外壳并没有接地,电源又没有设置漏电保护器。一些属于Ⅰ类的固定式电气机具,它的外壳接地点在动力配电箱内,而这个点仅与箱体相通,并没有接地引下线。也就是说,一旦设备绝缘损坏,箱体以及与它紧贴的墙都带电。 380V/220V用电设备,若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用电设备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必须分开。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底座必须可靠接地。380V/220V动力、照明配电箱中提供给设备保护接地用的连接点必须确实可靠接地,禁止处于无接地的悬浮状态,以防引发人身触电。电力设备接地装置应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596—1996)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与试验。有些电机外壳接地,是接在电缆出线的铁护套上,应检查护套与地网有没有相连,确保设备可靠接地。 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中,当采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配电系统和TN—S接零保护系统时,变压器和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得大于4W;保护线PE每处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W;而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W。 保护零线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并在首、末端和中间处作不少于三处的重复接地,每处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W; (2) 保护零线仅作保护接零之用,不得与工作零线混用; (3) 保护零线上不得装设控制开关和熔断器; (4) 保护零线应为具有绿/黄双色标志的绝缘线; (5) 保护零线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架空敷设时,采用绝缘铜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2,采用绝缘铝线时,截面积应不小于16mm2;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线应为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多股绝缘铜线。 3. 施工现场临时电源管理混乱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