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请使用中文注册
×
当卢伟冰宣布米家空调实现家用与中央空调全品类10年免费包修,且2025年购机用户全部升级权益时,空调行业的"服务暗战"彻底走向台前。一边是格力"10年不用修才是实力"的暗讽,一边是市场"小米撑不过10年"的质疑,这场看似激进的承诺背后,藏着小米与传统巨头抗衡的底层逻辑。
底气一:从代工到自研自产的品质掌控力
曾几何时,"代工贴牌"是小米空调摆脱不掉的标签,四川长虹、TCL等代工厂支撑起早期产能。但如今的小米已完成制造体系的质变: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提前投运,2026年将实现600万产能的规模化生产,彻底迈入自研自产时代。这座搭载5G+工业互联网产线的工厂,将产品不良率控制在0.15%以下,为长周期包修奠定了品质基础。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更显决心:小米连续5年研发投入超营收5%,2025年Q2单季研发费用达64亿元,在空调领域积累专利超2300项。从全直流变频技术到电子膨胀阀的标配,再到AI智能诊断系统提前3个月预测故障的能力,技术迭代让产品耐用性显著提升。这种从"组装"到"智造"的跨越,正是10年包修的核心底气。
底气二:服务成本的精细化运营密码
"10年包修会拖垮小米"的论调,忽视了其服务模式的创新逻辑。不同于传统厂商的被动维修,小米通过AIoT平台构建了主动服务体系——9.89亿连接设备形成的大数据网络,能以92%的准确率预判压缩机故障,从源头降低维修频次。而"送新拆旧一体服务"将行业平均3.2次的上门次数压缩至1次,单次服务成本直降40%。
更关键的是服务生态的效率把控。小米通过授权体系规范售后市场,虽非包修范围的维修收费高于市场价,但精准筛选出真正的质量问题,避免了无效成本支出。这种"精准服务+成本控制"的组合,让长周期包修从"烧钱承诺"变为"可持续运营"。
底气三:市场根基与生态协同的双重支撑
激进的服务承诺需扎实的市场份额托底。2024年小米空调销量突破700万台,2025年7月线上市占率已超越格力跃居第二,Q2整体市占率达18.7%。庞大的用户基数摊薄了单位服务成本,750万用户升级权益看似让利15亿元,实则换来了极高的用户粘性。
智能家居生态的协同效应更不可忽视。空调作为家庭物联网的核心入口,10年包修形成的用户信任,会自然延伸至小米的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其他产品,形成"一次选择、长期绑定"的消费循环。这种生态赋能,是格力等传统厂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抗衡传统巨头: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升级
小米的底气,本质是家电行业竞争逻辑的迭代。传统厂商依赖线下渠道和品牌积淀,而小米以"品质+服务"重构了价值标准:当格力还在强调"十年不用修"的生产端优势时,小米已通过10年包修覆盖了用户全生命周期需求。这种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精准击中了年轻群体对"省心服务"的核心诉求——25-35岁用户占比达68%的数据便是最好证明。
这场服务革命已引发连锁反应:海尔将冰箱包修期延长至12年,美的推出"以换代修",行业平均包修期从5.8年升至8.3年。小米用10年承诺倒逼行业进阶,恰是其抗衡传统巨头的关键:不拼历史拼未来,不拼渠道拼体验。
结语:承诺的重量需时间验证
小米的10年包修绝非没有风险,三四线城市服务网点的短板、长期品控的稳定性,都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赌注已改写行业规则——它证明家电竞争不再是参数比拼,而是服务能力与用户信任的较量。
至于"企业做不了10年"的质疑,或许低估了科技企业的进化速度。从代工到自建工厂,从价格屠夫到服务标杆,小米用8年时间走完了传统厂商数十年的路。10年包修既是对当下品质的自信,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押注。而最终受益的,终将是在这场服务竞赛中获得更可靠保障的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