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请使用中文注册
×
说到开关电路并不陌生,做硬件的基本都在用,一般应用在低功耗设计上,我们直接上图:
先简单说下原理:当MCU通过I/O口输出高电平时,即POWER_EN =3.3V(假设MCU供电为3.3V),则Q1 NMOS管VGS > 阈值电压,Q1的漏极和源极导通,由图可知Q1源极接地,故Q2栅极接地,故Q2 PMOS管VGS > 阈值电压,所以Q2的源极和漏极导通,故电源VBAT通过Q2从漏极输出电压。 当MCU通过I/O口输出低电平时或者配置为输入时,即POWER_EN = 0V,则Q1 NMOS管VGS < 阈值电压,Q1的漏极和源极截止,故Q2栅极被R3上拉为高电平,故Q2 PMOS管VSG < 阈值电压,所以Q2的源极和漏极截止,故电源VBAT和VOUT之间断开。 针对上述电路具体到电阻和MOS管我们再具体分析,这里我们选用的Q1为友台半导体的NMOS管,Q2为友台半导体的PMOS管,封装都为SOT23封装。 对于NMOS管由手册可知:阈值电压为VGS(th)典型值为1.1V,但是从0.7V左右开始导通; 我们观察手册,这里有3个电容,输入电容Ciss、输出电容Coss、反向传输电容Crss;这3个电容就是MOS管由于制造工艺和材料限制导致的寄生电容:
输入电容Ciss = Cgs + Cgd;
输出电容Coss = Cds + Cgd;
反向传输电容Crss = Cgd
我们可以看下实际MOS管模型:
因MOS管栅极内部构造为绝缘栅结构,输入电阻极高,相当于断路;一般我们知道MCU正常工作电压为3.3V,故加载到栅极电压为V = 3.3V*R2/(R1+R2) = 3.297V > VGS(th)
这里R1的作用是限流,具体限流原理如下:
当前级电路输入数字电平时,会给MOS管栅极电容充电,当输入电平拉低时,电容上电荷又会给前级放电。我们知道电容充电和放电瞬间会产生大电流,这个电流会损坏驱动电路,故需要串联一个限流电阻。
这个限流电阻阻值需要和栅极下拉电阻结合考虑。需要保证2者分压大于NMOS管的阈值电压。
当限流电阻R1=100Ω,R2 = 100kΩ,那么加载到栅极电压为V = 3.3V*R2/(R1+R2) = 3.297V > VGS(th);
当限流电阻R1=1kΩ,R2 = 100kΩ,那么加载到栅极电压为V = 3.3V*R2/(R1+R2) = 3.267V > VGS(th);
那么R2电阻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100k电阻?
1.确定初始状态。
在电路刚上电或者没有输入信号时,R2下拉电阻可以确保 NMOS 管处于截止状态。因为在没有信号输入时,下拉电阻会将栅极电压拉低,使得MOS管栅源电压小于阈值电压,从而保证 NMOS 管可靠截止。这对于一些时序逻辑电路很重要,比如在数字电路中的 CMOS 反相器电路,如果 NMOS 管的栅极没有下拉电阻,在上电瞬间,其状态可能不确定,会导致电路出现错误的逻辑输出。
2.电路消耗 假设R2=5k,输入电压为3.3V,R1我们先忽略,前级消耗电流I = 3.3V/5k = 0.66mA;
假设R2=20k,输入电压为3.3V,R1我们先忽略,前级消耗电流I = 3.3V/20k = 0.165mA;
假设R2=100k,输入电压为3.3V,R1我们先忽略,前级消耗电流I = 3.3V/100k = 33uA;
下拉电阻太小会使驱动电路提供更大的驱动电流,增加消耗。
那么又有疑问了,用MΩ不是更好么,说到这里我们再看上述提到的栅源之间的寄生电容,如果下拉电阻太大,栅源之间的寄生电容上的电荷在开关开闭后,得不到迅速释放,会影响MOS管的开关速度。这一点我们要牢记。
3.防止静电损坏 MOS 管的栅极是绝缘栅结构,输入电阻极高,很容易积累静电电荷。当静电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击穿栅极氧化层,导致 MOS 管损坏。连接一个下拉电阻可以在没有外部驱动信号时,将栅极电压拉到低电平,即接地。避免栅极浮空。例如,在一些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静电产生,下拉电阻就起到了保护 MOS 管的作用。
那么针对PMOS管的上拉电阻R3也是同理。
同时我们考虑过为啥开关电路要设计成一个NMOS管+一个PMOS管么?为啥不能用一个MOS管。我们来看:
1.场景一:MCU供电电压= VBAT
如下原理图,Q4为PMOS管,因为MCU供电为VBAT,故其I/O输出高电平也为VBAT。
当POWER_EN = VBAT,VSG = VBAT -VBAT = 0 < VSG(th),即PMOS管截止;
当POWER_EN = 0,VSG = VBAT -0 = VBAT > VSG(th),即PMOS管导通;
此时一个PMOS管也可实现开关功能。
2.场景二:MCU供电电压>VBAT
如下原理图,Q4为PMOS管,因为MCU供电>VBAT,故其I/O输出高电平>VBAT。
当POWER_EN > VBAT,VSG < 0 < VSG(th),即PMOS管截止;
当POWER_EN = 0,VSG > VBAT -0 = VBAT > VSG(th),即PMOS管导通;
此时一个PMOS管也可实现开关功能。
3.场景三:MCU供电电压 < VBAT
如下原理图,Q4为PMOS管,因为MCU供电<VBAT,故其I/O输出高电平<VBAT。
当POWER_EN < VBAT,VSG =VBAT- POWER_EN > 0;
如果VSG 值大于阈值电压,则PMOS管是导通的。
当POWER_EN = 0,VSG > VBAT -0 = VBAT > VSG(th),即PMOS管导通;
即不论输入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MOS管是一直导通的,即实现不了控制开关作用。
尤其是在锂电池用产品中,锂电池充满电压为4.2V,MCU电压一般为3.3V,就会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当然2个管子的电路则不用考虑。
故用一个PMOS管设计时要考虑清楚,NMOS+PMOS就杜绝此类问题发生,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符合要求的电路即可。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阅读,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