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请使用中文注册
×
在中大功率应用中,常会遇到功放保护现象,有过热保护,过流保护。这些保护功能是在极端应用下,对芯片是自我保护。不能舍本逐末,甚至要求关闭保护功能。触发这些保护功能,最常遇到的就是PCB引起的问题。过流保护错误应用一:PVDD旁路电容距离芯片管脚太远理论都知道旁路电容距离PVDD管脚越近越好,实际上基于客观原因,工程师觉得稍微远一点没关系。还有关于PVDD,GND跟电容的回流路径也没有想法.实际上这个对于PVDD上的bouncing,芯片内部的过流检测都有着很大影响。下面是一些错误应用案例,案例之后有理论分析。案例1. PVDD电容摆放位置较远。特别对于ACM8629/3129这种散热片顶部的芯片,客户担心散热片跟电容短路,而将电容拉得较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选择散热片有镂空的散热片,留出电容高度的空间。而不能为了将就散热片而牺牲了芯片性能。
以上这种案例常常会引发过流保护。过流保护机制:芯片内部过流保护原理是输出管并联电流按比例镜像电流,与ref电流比较,判断是否触发过流保护。上管电流的检测会受到PVDD bouncing影响,下管电流检测受到GND bouncing影响。bouncing的来源可能是复杂的,例如芯片内部die到封装还有打线,这个打线带来的寄生电感,另外PCB距离影响,回路带来的寄生电感等都会带来较大的干扰,所以影响了检测理想性。内部die受到的的实际干扰,要远比管脚外部看到的干扰大。信号完整性的复杂度 信号干扰是复杂的,考虑芯片内部连接、芯片封装,PCB布局,走线,过孔等工艺过程,信号完整性考虑的问题主要有振铃(ringing)、串扰(crosstalk)、接地反弹、扭曲(skew)、信号损失和电源供应中的噪音。
优化对策:旁路电容/布局旁路电容紧靠PVDD管脚摆放,并且走线让PVDD和电容和GND形成最短回流路径。这个是行之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案。再次强调,对于散热片朝上的,一定要注意散热片的选择。
过热保护过热保护,也是常见的现象。关于布局:这个案例是用两颗ACM8625,8625P的Rdson是75毫欧,在业界已经属于非常低的了,也就是效率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这个案例中,两颗8625P老化播放会保护的问题。这个首先可以理解工程师的无奈,板子空间较小。但是功率器件是不能妥协的。两颗8625靠在一起,并且整体散热面积极小,热量没地方去,只能累积上升造成过温保护。另外,这个案例芯片和电感在不同层也是不可取的。这种面积小的情况,建议选择散热pad up的,例如2.1可以选择ACM8636; 2.0可以选择ACM8629、8689等;这种用散热片快速直接导出方式是有效的,但是需要注意的点是导热硅脂或者导热垫片,这个导热系数要注意下。另外就是布局上挤压其他面积,功率器件不要妥协。
重视top层散热:PCB TOP层散热速度远比通过过孔到底层快,因此建议芯片上下尽量留出散热方向和空间来。看到太多案例,红框内摆满了电阻电容,甚至一个大螺丝孔,完全断开了这两个方向的散热。
关于打孔:下面这个图是过孔(0.33mm)个数跟热阻的关系,过少的过孔会非常影响散热。原则上,增加孔径,增加镀层厚度,增加过孔数目都是强化Z向的导热。
对于TSSOP28封装推荐3X5过孔。
布局错误案例二:该案例中,只考虑了PVDD走线,而把芯片围堵之态势,热量无法传递出去,造成芯片过热。
规范的PCB是芯片的舞台,只有这个PCB环境是良好的,芯片才能大放异彩。以上抛砖引玉,更多细节讨论,可以私信或扫我微信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