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请使用中文注册
×
5 电路原理
5.1 电路原理图
5.2 工作原理简介
在了解电路工作原理之前,首先简单介绍电流互感器CT1 的工作原理。电流互感器实际是一个线 性变压器。其输入电流(被检测电流)与输出电流跟它的内部线圈匝数成正比关系(均为交流电流量)。 这样我们开始叙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假如检测压缩机电流值为Ii,根据电流互感器固定的初级/次级线圈匝数比(常量)C,可确定输 出电流(为交流)Io=Ii/C;在选取负载电阻R6(通常为1KΩ 、1%)时,其阻值远远小于两分压电阻 值。这样,R6 的阻值约等于实际的负载电阻值。于是,R6 两端的电压Uo=R6*Io=R6*Ii/C;(注:此 为交流电压值)。 在经过整流二极管D10 半波整流后(由于MCU 的A/D 口所需输入电流很小,此处按严格的计 算关系),二极管D10 的负极与地之间的直流电压V1=1.414/2*Uo=0.707*R6*Ii/C;要减掉二极管上 的压降约0.5V。 直流电压V1 在分压电阻R14 和R13 上分压,得出该点的电压值V2=R13/(R13+R14)*V1=R13/ (R13+R14)*(0.707*R6*Ii/C-0.5),这就是最终输入到芯片检测口的压缩机电流参数模拟量(该值仍 需通过实验最终确定。电流互感器0057W 对应不同分压电阻R14 时输入到芯片检测口的电压参数表 见附录)。 直流电压V2 必须经过电解电容E6 平滑波形,成为较平稳的电压模拟量输入到芯片A/D 口。钳 位二极管D9 目的是确保输入到芯片口的模拟量不大于5V,以保证芯片的工作可靠性;电阻R12 和电容C8 滤除输入量的高频成分,减小其对MCU 的影响。 5.3 各元器件作用
电流互感器CT1——将要求检测的交流电流转化成电压信号(交流); 模拟负载电阻R6——主要是为CT1 的磁场转化提供一个偏置电阻,保证CT1 内部的转化磁场处 于非饱和状态; 整流二极管D10——将转化后的交流电压半波整流成直流电压; 电解电容E6——平滑整流后直流电压波形,分压后输入到芯片; 分压电阻R14和R13(16K)——用于调整A/D转换的参数,直接确定输入到芯片口的A/D参数; 钳位二极管D9——确保输入到芯片口的模拟量不大于5V,以免损坏芯片;若MCU的模拟量输入口有内置钳位二极管时,则D9可省略(如目前的东芝芯片均有内置钳位二极管) 电阻R12和电容C8——组成了RC滤波电路,对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防止高频干扰;同时C8用以补充AD口消耗的电量,防止采样电压下降,影响采样精度。 5.4 各元器件选型
CT1选用0057h、0057W、0057-35A,0057h适用电流范围0~15A,0057W适用范围0~25A,0057-35A适用范围0~35A,各电流互感器在其工作电流范围内,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基本成线性关系,超出其工作电流时,会出现磁饱和,此时输出电流变化不能线性反映输入电流的变化。因此选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工作范围; R6选用1KΩ 1%碳膜电阻,也可采用相应贴片电阻; D10选用IN4148; E6选用10uF或47uF电解电容,耐压值可选16V或25V,容值大小可根据压机工作电流大小及工作环境选择,一般分体机主控板可选择10uF,柜机大功率外机板选择47uF;由于单片机一般都存在AD转换误差,其精度一般为1.5个AD值,因此E6电容稳压后到芯片端口的电压纹波值应不大于0.03V。 R13选用16K 1/4W碳膜电阻,也可采用15.8K贴片电阻。 R14选用根据所用电流互感器的不同,有所不同,使用0057h时,选用1.4KΩ 1%电阻,使用0057W和0057-35A时,选用5.1KΩ 1%电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