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请使用中文注册
×
2025 年央视3·15晚会的聚光灯下,国内最大的家电维修平台啄木鸟被曝光出惊人的行业黑幕。培训三天即上岗的维修师傅,只需打开客户未开的水龙头就能收取 100 元费用;用 91 元网购的塑料电机替换原装金属部件,却向消费者索要 659 元维修费…… 这些荒诞操作背后,是平台精心设计的 “盈利密码” 与消费者权益的双重沦陷。
一、套路化服务背后的利益链调查显示,啄木鸟的培训体系堪称 “营销速成班”。新员工仅需接受两天话术培训,就能跟着师傅上门服务。所谓 “维修秘笈”,实则是如何通过 “双簧戏” 稳住客户、虚构故障抬高收费。这种模式下,维修师傅的核心技能不是技术而是心理博弈 —— 黄师傅坦言:“心理素质好才能让客户乖乖掏钱。”更隐蔽的是平台的抽成机制。维修订单金额的 60% 被平台抽走,师傅为维持收入只能通过 “小病大修”“无病生灾” 来填补差额。数据显示,啄木鸟 2023 年毛利率高达 84.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招股书更直言:“订单收入占支付总金额约 40%。” 这种畸形的利益分配,本质上是将平台的逐利冲动转嫁为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二、平台整改的出路在哪里
行业顽疾与监管困局家电维修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由来已久。消费者面对专业术语和设备故障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啄木鸟平台的 “互联网 +” 模式本应通过透明化服务提升效率,但现实却是借助流量优势加剧行业乱象。其官网服务收费标准一栏长期空白,客观上纵容了线下乱收费行为。监管层面的滞后性同样不容忽视。尽管《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等法规早已出台,但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 “九龙治水” 的局面。据统计,某投诉平台上啄木鸟的投诉量超 6000 条,而监管部门往往依赖媒体曝光后的突击检查,未能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重庆市监局进驻调查的举措虽及时,但如何避免 “头痛医头” 的尴尬,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开个水龙头收费100元,这般离谱的价格,已然超越了正常商业行为的边界,成为了一种明目张胆的宰客行径。客户满心盼着专业维修,等来的却是被狠狠“宰”的结果。在啄木鸟家庭维修的操作中,维修师傅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刺客”,利用客户对家电故障的无知,肆意挥舞着收费的大刀。水龙头没打开导致洗衣机无法进水,明明只是举手之劳,却被包装成进水阀故障进行收费;燃气灶电池帽未抠掉不能打火,简单的问题被夸大为点火器损坏,高昂的维修费用背后,是对消费者智商的公然侮辱。
三,
现实中,类似的“刺客”现象绝非个例。旅游景区内,一瓶普通矿泉水售价十几元,一份简单的盒饭价格高达五六十元。某些美容美发店,打着免费体验的旗号,诱导顾客进店后,却以各种名目收取高额费用,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还有网络购物中,部分商家玩起文字游戏,商品描述与实际严重不符,消费者收到货后才发现被“坑”,退货还困难重重。这些现象,如同一个个毒瘤,侵蚀着市场的健康肌体,破坏着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
四,啄木鸟家庭维修能如此猖獗,背后离不开其扭曲的运营模式。所谓的培训,几乎不涉及家电维修的核心技能,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营销套路和话术上,教员工如何稳住客户、抬高收费。在这样的导向下,维修师傅们不再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而是挖空心思算计客户的钱包。不仅如此,更令人咋舌的是,平台利润分配机制严重失衡,维修师傅为了在微薄的分成中获取收入,不得不昧着良心漫天要价。这种将利益凌驾于服务质量之上的做法,无疑是在自毁长城。
五,当“啄木鸟”变成“吸血鸟”,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整个维修行业的信誉。家电维修本应是为人们解决生活困扰的服务行业,如今却因个别企业的不良行为,让消费者陷入了“维修恐惧”。人们在面对家电故障时,开始犹豫不决,担心遭遇“维修刺客”,宁愿电器带病工作,也不敢轻易找人维修。长此以往,正规、诚信的维修企业也会受到牵连,行业发展将陷入恶性循环。
六,面对如此乱象,相关部门必须拿出雷霆手段。一方面,要加强对维修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收费标准,对于违规企业严惩不贷;另一方面,要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让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处可诉、有法可依。而企业自身,也应深刻反思,重拾诚信经营的理念,将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生存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修复被破坏的信任,让“啄木鸟”重新变回为消费者排忧解难的“益鸟”,而非人人喊打的“吸血鸟”。
毕竟,在商业的苍穹之下,诚信乃是企业振翅高飞的强劲羽翼,一旦缺失,企业必将如断翼之鸟,坠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