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56|回复: 5

手机行业“智商税”配置:独立游戏芯片与卫星通话上榜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70

主题

19

回帖

78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0
发表于 2024-8-16 0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请使用中文注册

×
手机已成为当前消费者所能使用的功能最为复杂且集成度极高的产品,各类新颖功能与市场卖点层出不穷。

为了吸引消费者,手机厂商持续不断地引入新功能,然而,其中部分功能在本质上并未带来显著的实际价值,更多地是体现了其营销层面的意义。本文旨在详细列举并探讨这些功能。

功能概述(非必要功能):

1)独立显示芯片:具备独立显示处理能力的芯片。

2)卫星通信功能:支持通过卫星进行通话的通信技术。

3)内存融合技术:一种优化内存使用,提升系统流畅度的技术。

4)超大VC均热板:采用大面积VC(Vapor Chamber,真空腔均热板)技术的散热组件,用于高效散热。

5)高功率快速充电技术:支持高功率输入的快速充电技术,能够迅速为设备充电。

01,独立显示芯片

问题:感知能力较弱,而原生手机芯片已具备支持该功能的能力。

自2019年iQOO 3首次搭载独立显示芯片以来,此功能已成为众多主打性能与游戏体验手机的一个“标志性配置”。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一款手机额外配备独立显示芯片,听起来既高端又先进。然而,一旦亲身体验过,便会明了,独立显卡芯片对于整体体验的提升实际上是相当有限的。
20240816_034402_000.jpg


首先,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普遍认知中,多显卡的叠加可以实现“交火”的效果,这一技术有助于提升游戏的渲染性能,进而增强游戏的物理帧数表现。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手机上的独立显卡芯片与我们传统概念中的PC端独立显卡芯片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产品。

目前,独立显卡芯片并不直接参与画面的输出过程,而是专注于对已生成的画面进行“插帧”处理。

例如,游戏原本生成的帧率为30FPS,但通过插帧技术,其画面帧率能够提升至60FPS,这一效果听起来颇为可观,与N卡的DLSS技术的初步形态有所相似。

然而,他的不足之处实际上相当多,首要问题便是延迟现象,这是可以明显感知到的。不论手机制造商如何夸大其词,延迟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特别是在追求操作速度的竞技类游戏中,这一点尤为显著。

此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当前阶段的旗舰级处理器(如骁龙8系列、天玑9系列)均原生支持AI插帧技术,其效果丝毫不逊色于独立显卡的表现。例如,最新发布的真我GT6便原生支持这一所谓的AI插帧功能。
20240816_034402_001.jpg


既然处理器原生已支持相应功能,那么再额外增加成本,外挂一颗独立显卡芯片实属多余。此举不仅会增加功耗和总体成本,而且显得华而不实。对于此功能,大家未来可持观望态度,不必过分认真对待。

02,卫星通话

问题: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都不会使用到该产品,其成本高昂且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
20240816_034402_002.jpg


卫星通信的核心定位应当被确立为应急通信,即在传统通信手段无法运作时作为替代方案,这一功能极具价值。因此,我个人强烈支持手机设备均具备卫星通信(短报文)功能,并建议免费向用户提供一定数量的发送额度。

然而,与简单的卫星通信相比,卫星通话这一功能确实存在诸多限制。首先,它要求用户满足一系列前置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办理电信卡、提前开通相关套餐以及每月支付费用等。

那么问题就产生了,在如此众多前提条件的限制下,依赖它来进行紧急通话,是否可行?这两个前置条件缺一不可,您能否确保在关键时刻这两个前置条件都能得到满足?

除此之外,卫星通话的使用体验亦显平庸,其搜星过程耗时较长,且电力消耗显著。总体而言,卫星通话的实用性较为有限,呈现出华而不实的特征,个人认为无需过分关注此功能。

03,内存融合技术

20240816_034402_003.jpg

问题:几乎无感知且会降低CPU性能

内存融合技术近年来在安卓手机上备受推崇,成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功能。诸如“12G运存秒变16G”等宣传语层出不穷,彰显了这一技术在提升手机性能方面的潜力。

然而,对于许多经验丰富的用户而言,他们通常在获得该功能后会立即选择关闭它。由于此功能并非一项特别新颖的技术,它实际上是基于安卓系统内置的“SWAP”技术演变而来,该技术亦被称为“虚拟内存”技术。确实,它与Windows系统上的虚拟内存技术本质上是相同的,且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其本质是在闪存上划分出一块区域,随后将其视为“运行内存”来使用,以此实现扩展运行内存空间的目的。

然而,此功能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它对CPU性能有一定的消耗;其次,由于涉及复杂的分配逻辑,该功能往往还会增加手机系统的不稳定性。

此外,根据小白测评的测试结果,开启内存融合功能与未开启相比,对于后台应用程序的存活数量并未产生显著的正向提升。因此,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应谨慎对待此功能,切勿受其误导。

04,所谓超大VC均热板

问题:边际效应显著且缺乏实际价值
20240816_034402_004.jpg


当前阶段,手机厂商普遍热衷于宣传其所谓的VC均热板面积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然而,通过实际使用体验,不难发现,所谓VC均热板的面积对于手机散热性能的实际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即便采用了这项技术,手机在长时间使用或高负载运行时,依然可能出现过热现象,游戏性能也可能因此受到降频影响。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无论是石墨烯还是均热板,它们本质上都属于被动散热机制。它们的主要目标在于迅速地将热量传导至手机的边框,进而散发至空气中。尽管均热板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主动散热的潜力(通过液体形态的转化),但其核心仍侧重于被动散热的效能。然而,它并非真正的液冷散热系统,当热量达到饱和状态后,其功能将转变为被动散热。在此情况下,VC均热板的尺寸对于热转换效率的影响将显著降低。

因此,在现阶段,大家无需过分关注所谓的VC均热板面积,因为数据的价值往往超越了实际体验的直接感受。

05,过高的快充规格

该问题表现为无法达到预期的提升效果,并且会对电池容量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阶段,所谓超过120瓦快充技术的超高充电速率,往往存在华而不实的问题。由于它无法提供与数字相匹配的体验提升,原因在于快充技术仅在充电开始的前一至两分钟内能够维持满功率输出。随着功率的增高,维持满功率的时间会相应缩短。此前,我们曾测试过某款标称具备240W快充功能的手机,其峰值输出功率仅持续了不到二十秒的时间。
20240816_034402_005.jpg


因此,其在实际体验上的提升确实相当有限。此外,高规格的快充技术还存在一个显著的弊端,即“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功率的提升,必然要求在电池内部增加惰性材料的填充量,然而,过多的惰性材料会占据原本应属于储电材料的空间,进而导致电池容量的降低。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采用超高功率快充技术的机型,其电池容量往往相对较小。

此外,所谓的超高功率快充技术,多数基于私有协议,这导致一旦离开原配充电器,其与第三方快充设备的兼容性往往较差。

因此,相较于关注高功率的快充技术,更应重视这款手机所能支持的最大PD快充功率,这更为实际。就当前而言,60W以上的功率已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而120W快充则提供了更为出色的使用体验。

2

主题

187

回帖

520

积分

入门维修师

积分
520
发表于 2024-8-17 09: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此!

11

主题

1005

回帖

1337

积分

初级维修师

积分
1337
发表于 2024-8-17 18: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没卖点了   

11

主题

506

回帖

656

积分

入门维修师

积分
656
QQ
发表于 2024-8-17 19: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厂家在考虑卖点。。

0

主题

101

回帖

169

积分

维修入门

积分
169
发表于 2024-10-19 15: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赶脚。卫星通讯还是实用的。现在应该很多人有到大自然转转的爱好。碰到失误或者其他未曾意料的极限情况还是很有作用的

3

主题

30

回帖

146

积分

维修入门

积分
146
发表于 2024-10-19 19: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了      确实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4-30 20:27 , Processed in 0.2214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