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坛友好,小月近来一直潜水,也很少发贴了.今夜莫名奇妙失眠,索性不如上来发篇长贴,诉诉心声.胡乱说一通,不对的地方还请前辈高人指教 近日无事仔细研究了下耳机(一副HP800和一副森海MX500,配合ADI芯片+BBE音效)和音响之间的区别.发现音响系统(功放+音响)在音质上确实存在不少通性的缺陷. 对于一般DIY音响玩家来说,无非是打磨已经的中低档音响系统或制作胆机来达到自已的听音要求.粹的花高价买发烧器材的烧钱族相对还是少数的,也不符合DIY精神,所以我所针对的是中低档音响系统的研究评论,相信这样的想法大多朋友都会认同. 对常见的二分频,三分频音箱和常见的集成电路功放,分立件功放来说.基本上都有一些共性的通病.就是分频点附近的音质畸变、细节丢失和夹杂音染(包括整体失真度和音色偏移) 而音响系统的三大件:音源、功放、音响再加上听音室,之间搭配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最终音质的表现,这其中原因实在太复杂,我仅就针对性的说一些易发易见的缺陷和病症. 上面说了,分频点附近的音质畸变几乎没什么好的怎么修理,前端电子分频或许是个解决之道,然电子分频器本身的设计,用料方面,对普通DIY玩家来说就已经很难做好.好在分频点失真所影响的仅是分频点附近的一个频段内,这个只能通过正确的设计,结合功放输出的特性,人为的进行修饰了. 而夹杂音染的问题,解决起来则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问题的追查可能从功放一直要追到音源. 所谓的音染,和音质及音色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个人理解为,音质是指音响系统整体还原音乐媒体所能达到的一个指标.音色则是相对人耳来说,对频谱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的修改.而音染,则是整个频段内,渗入的一种个性,或者说是一种"失真","味道". 就音染来说,我和我身边几个喜欢音乐的朋友把音响系统的音染趣分了几个种类,在此不妨笑谈一下. 一:水晶类型的音染,或者说无音染,接近纯净的声音,完全的再现音源的音质,音乐载体是什么样,回放出来就是什么样.这是理想的系统. 二:钻石类音染,整体音质细节分明,清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听感轻松激进.高频清晰无比,低频弹性十足,中频非常平衡.仅常见于好的耳机系统= =! 三:金色音染,整体音质较软,低频丰富但偏松,中频华丽谐波丰富,回放人声磁性十足,高频稍暗不刺耳,久听也不会觉得疲累.仅常见于好的胆机系统 四:银色音染,整体音质与钻石类音染接近,仅中频稍暗,高频稍散,缺少些层次和细节.听感依然良好,一样久听不厌,适合听些轻音乐,钢琴吉它类,常见于好的芯片和分立件功放.其实以上只是戏谈,音染,音色实质上和音质还是密不可分的,音质统盖了一切. 回到所说的音响缺陷上,夹杂不良音染(垃圾音染)的机器多半设计或搭配的有问题,常在拾音,前级放大,和末级功放上出问题.这里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相对于现在的CD格式来说,CD机比DVD机更适合用来听音乐.DVD机的采样频率相比CD机要高的多,一些中低档DVD机读CD数据进行DA还原时,在高频频段上的数码味和冷硬感比CD机要强烈的多.至少我听过的常见的DVD机确实这样.怀疑是DVD机的解析能力远高于CD机,反而把CD格式的缺陷(44.1的采样和16位元的带宽)暴露的更清晰.从而产生更硬更冷的数码味.曾听说过创新某声卡因不同采样频率之间的转换导致音质变差,且不容易通过简单改造修正。由此可见该问题确实存在。 12 / 2 页下一页 |
|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5-1 13:00 , Processed in 0.1086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