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1875 3、电源电路 本机电源十分简单。左、右声道共用一只电源变压器和一组整流滤波网络。也许有发烧友认为,采用左、右独立电源效果更好。不过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简单,因为采用两组电源时,也常因地线处理比较复杂,不易确定的影响因素颇多,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机共用一组电源反而简单易于处理。如果处理得当,注意布线,效果也不错。为此希望注意以下各点。 首先,电源变压器二次侧绕组容量不小于AC 20V ×2/1A。从音质考虑本机实际使用24V ×2/2A的变压器,取其20V×2抽头使用。实际效果是8 Ω负载下(1kHz、双声道同时工作)可输出25W ×2功率。20Hz时也可达23W × 2。 整流二极管D101一般可取4A的桥堆,本机采用6A电流容量的。 滤波电容器选用4700 F/35V的已足够。当然,容量大,有利于提高低频输出功率。不过4700 F/35V的电解电容器的外形尺寸看起来显得小了些。出于心理作用,本机选用6800 F/35V的,看起来稍显“霸气”,令人信心十足。 还要注意一点,本机所用电源变压器二次侧两个绕组应该相互独立。换言之,其中心抽头应该在线包外可以分开的,这是为了适应本机地线布线的要求。 最后,在电源变压器一次侧安排了3个电源插座,这是为配合本机使用的其他音响设备提供交流电源所用。如果觉得3个过多,可以省去一二个,但切勿全部省去。这种布置在Hi-End功放中很常见,主要目的是减小音响设备之间的环路干扰。二、制作调试 如上所述,本机虽是一个功率并不大的小制作,但是制作中的“门道”并不少。以往这类IC功放, 电源和左、右声道功放一般是合用一块印刷电路板,有的甚至把保护电路也放在一起。本机从音质考虑共用4块印板(如图4、图5所示)。其中电源、保护电路各一块,左、右声道也各一块。放大部分印板为25mm×75mm,整流部分为50mm ×75mm,保护电路印板为45mm ×75mm。LM1875要安装带翼片的散热片,它的长度与印板长度相同,翼片的宽和高约为40mm (根据机箱大小尽量取大一些)。先设法把印板固定到散热片上,再把散热片固定到金属机箱的底板上,利用底板进一步加大散热面积, 本机接线主要是地线的布置十分重要,务必参照图3进行。本机有两个接地点。信号地安排在左、右声道信号输入端子处。为此,可在靠近输入端子之间安排一小接线支架,接线支架的固定螺丝与后面板之间用一铜箔垫片作为接地焊片,铜箔片与底板之间务必确保彻底清洁,然后用螺丝加以紧固。R501、C501、C502和R502就装在支架和接地片上。 12345 / 5 页下一页 |
|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8-14 18:21 , Processed in 0.1992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