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扩音机破声的音效改善方法

2023-5-13 20:09|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69| 评论: 0

阅读字号:

摘要: !   低音发破和高、中音发毛、声音不圆润,常和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有关。当放大器存在5%以上的非线性失真时会有此听感。此现象多发生在放大系统中三极管工作点选择不当。放大器线性工作区过窄,开大音量产生 ...
    00000000000000


  某些电解电容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等效ESR由几百mΩ增大为几Ω,致使总阻抗随之增大。为了补偿ESR的增大。宁可用小容量电容并联应用,而不用单只大容量电解电容是有效措施之一,对降低100Hz以下信号频率的压降极为有效。另外,采用动态内阻更低的稳压电路,消除前级输入的信号成分,此为高档功放前级采用伺服稳压方式的重要原因。此种稳压方式既有较高的稳定度,也有极低的内阻,足以消除由dianyuan电源形成的信号反馈,可根据功放dianyuan电源总设计方案选择应用。
     如果放大器的前后级由同一组dianyuan电源供电,则选择伺服稳压器对前级供电是必需的。
  当前级供电由变压器另一次级绕组单独整流滤波供电时,两组电压间通过变压器电磁耦合,仍会有信号纹波反馈,但相对较弱,前级供电采用普通串联稳压方式尽可满足。            (2)劣质无源元件的影响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功率成正比,频率不同而同等强度的声强由于人耳听觉的等响度曲线特征,主观听感响度并不相同。1000Hz和20Hz如果听起来响度相同,则1000Hz的声压级只需lOdB.而20Hz低音则需75dB。实际上。音乐演奏的配器大体符合人耳听音规律。尽管各种乐器、声源发声功率相差极大。但入耳听到的响度并不与其成正比。女高音歌手的发声功率不过100mW。与之相比,小鼓的发声功率为13W,但人们并不感到小鼓声音比女高音歌声大一百多倍……由此原因,音响器材的重放声场如果高低音是平衡的,则低音的输出功率要大得多。所以,在晶体管放大器中最大驱动电流和最大输出电流。多发生于低音信号状态。而某些无源元件的制造缺陷使其在大电流冲击瞬间产生不稳定的非线性电阻,受其影响常使低音冲击瞬间产生冲击噪音,和附加破声破气的失真。
   此现象首推各种压接、铆接电极的各种电容器,而与其介质无关。极板材料为铜、银的电容器,即使未采用焊接引出方式,也优于铝极板的各种电容器。铝材料极易氧化,造成引出端与电极间有不可靠的接触。当信号电压极低时。铝氧化层可使信号阻断,信号电压稍高,又恢复导电性。与此同时,如果电流突然增大,可使导电处温升增大,形成新的氧化层。而且大电流使氧化层本已导电的特性受到电流冲击而破坏,此过程是随机的,不稳定的,因而形成发声低频哽咽、阻塞。导致此现象的电容器涉及滤波电容、耦合电容,而旁路电容、退耦电容则使小信号产生弱音失真。为此,近年来,国外开发了大量以铜、银为电极的高级音响用无极性电容器。介质大多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而一般铝电解电容引出方式尚无大的改观,故发烧友中流传一种说法。将电解电容器用绝缘物紧紧捆绑可改善音质,大约捆紧后使引出线接触更可靠之故。
  传统薄膜电阻。无论什么材质薄膜构成的导电体,蒸发于陶瓷基体之上,最后以机械热压合的形式和引出端的引出帽(或环状引出环)紧密结合,当焊接时受高温使热压合帽松动,如同时引出线因弯折、拉伸而受到外界应力。将使压合处产生不可恢复的接触不良,使电阻噪声增大。若为碳膜电阻。在铜一碳接触处产生二极管效应,金属膜也会增大不稳定的接触电阻。无论二极管效应还是接触电阻,都是不稳定的分布参数,对低频信号大电流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采用金属膜电阻,要求快速焊接,同时还应选用较大功率。因为大功率电阻比小功率电阻温升相对较慢,温升自然较低。上述影响对高音频小电流状态和低音频大电流状态的影响是不同的。音效不良的特点也有差异。
     (3)临界削波状态形成低音失真中低档音响功放总是在其输出功率、非线性失真指标上有不同程度的夸大。因而即使在输出额定功率的条件下。后级放大器也往往处于临界削波状态。而发烧友DIY的音响功放,大多照图施工。为了读者能顺利仿制,文章作者都会给出图中国外晶体管的代换表,殊不知各国晶体管三大指标BVceo、ICm、PCM的制定原则并不相同,以Icm而言,日@#本和国内产品是指晶体管的hFE降低到规定下限值时的集电极最大电流,而欧洲某些国家晶体管的IcM则指在此集电极电流时晶体管电极内部引线不被熔断的值。上述两类三极管如lcm作为同一使用标准显然不妥。
  123 / 3 页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8-21 08:59 , Processed in 0.2697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