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今时代的笔记本电脑,外观愈加轻薄、便携。携带方便的另一层含义是,对电池续航的要求也将逐步加强。在这个追求长电池续航的时代,在轻薄笔记本上外挂之前沉重的9芯大电池已几无可能,于是,ThinkPad研究规划师们将过去的6芯、9芯电池一分为二,其中一块在机身内部,另一块则外插在机身外部的电池插槽中。为了能使两块电池能够协调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ThinkPad于2013年末~2014年初推出了双电池管理体系技术——PowerBridge(电池桥接)。 (一)PowerBridge的原理 在PowerBridge管理体系技术的控制中,会优先让内置电池有电。因此在放电情况下,优先让外置电池放电,当放到一定电量后开始让内置电池放电;在充电情况下,优先给内置电池充电,当充到一定电量后开始为外置电池放电。PowerBridge管理体系技术还可以在笔记本未连接电源适配器的状态下,在笔记本正在工作的情况下 拔出外置电池,笔记本依然可以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外置电池可热插拔,不会影响笔记本正常运行。 (二)具备PowerBridge技术的条件、使用场景 条件1:ThinkPad中凡配备内置电池 + 外置电池组合的产品均满足PowerBridge,有如下产品支持: T系列——T440、T440s、T450、T550、T450s、T460、T560、T470、T570 X系列——X240、X250、X260、X270 W系列——W550s P系列——P50s、P51s 条件2:上述产品中,由于内置电池是选配的一个选项,因此并非所有款型都可以热插拔外置电池。 条件3:如果确定自己用的产品是上述当中之一、并且具有内置电池,还要确保在拔外置电池前,内置电池具有一定的电量(最好预留10%以上的电量),否则会有因电量不够而导致笔记本断电的风险。 使用场景:无条件连接电源、临时更换大容量电池、或必须要拆卸外置电池的其他可能。可不必先关机再替换电池,节约时间成本。 (三)具体操作步骤 以T470为例,测验系统为Win10 1703—— ①首先进入Win10系统,确认系统当中已识别出两块电池。 ②如何辨别两块电池当中 哪一块是内置电池、哪一块是外置电池?如果已经安装了“联想设置中心”,可在此使用软件中查看: 我们会看到“主电池”在这款软件中标记为1号电池(即内置电池) “第二块电池”则标记为2号电池(即外置电池): 那么,“联想设置中心”当中所标记的1号、2号电池是否与Win10电源当中所显示的“电池1”、“电池2”一致呢?为了能将两块鲜明地区分开,傲雪特意将两块电池的停止充电的阈值设置为不一样的数值: “联想设置中心”当中的1号电池设定为85%停止充电,2号电池设定为95%停止充电,开始充电值均设置为70%。先将笔记本两块电池均放电至70%以下,然后连接适配器,结果如下: 惊奇地发现,在Win10系统当中的“电池2”电量,与“联想设置中心”当中的1号电池设定的阈值相符;而Win10系统当中的“电池1”电量,与“联想设置中心”当中的2号电池设定的阈值相符。因此不难得出结论: Win10系统下的电池2,对应联想设置中心当中的1号电池,即内置电池; Win10系统下的电池1,对应联想设置中心当中的2号电池,即外置电池。 ③好了,确定下来电池2就是内置电池后,下面开始拆卸外置电池。 首先把机器屏幕开合到大概40~45度之间: 当然,为了避免屏幕盖子忽然盖上,可事先在关闭盖子的功能设定为“不采取任何操作”,这样可以让笔记本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T470的外置电池,有两个卡扣,先拨动右侧的1号解锁扣: 然后按住的左侧2号弹簧扣,进而取出外置电池: 如下图,外置电池已经拔出,而笔记本依旧在运行: (四)流程图 为了能让大家对于PowerBridge的实现、操作易懂,傲雪特意画了一个流程图供大家参考: 最后,再次强调一些注意事项: ①PowerBridge外置电池热插拔 仅限于同时搭配有内置电池、外置电池的ThinkPad产品,纯外置电池的机型、纯内置电池的机型、不标配有内置电池的机型均无法适用于上述内容。 ②如果已经确定自己的ThinkPad笔记本同时搭配有内置电池和外置电池,在拔出外置电池前,务必先确认内置电池有电,最好确保内置电池的电量在10%~15%以上,否则会有笔记本断电而导致数据遗失或系统破坏的风险。 ③对于“联想设置中心”标注的1号电池、2号电池 与 Win10系统当中所识别的电池1、电池2的对应关系,这里傲雪是以Win10最新的1703版本测验的,而对于先前的Win10系统版本,对应关系可能存在不一样。因此这里傲雪建议,在热插拔外置电池前,先确认内置、外置电池各自对应的是几号。 |
|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9-2 09:26 , Processed in 0.2286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