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北京,华为在中国发布了麒麟970芯片,虽然有着自主首颗10nm SoC、全球首款移动AI计算平台、首发商用Mali G72 GPU(MP12、700MHz+)、全球首个商用的Cat.18 LTE基带等一系列光环加身,但华为却是罕见低调,似乎在暗示“强者用实力说话”。 那么作为又一颗10nm工艺的旗舰级产品,其肌肉到底硬不硬呢? 此前,笔者在谈到麒麟970时提到一个看法,它集成的55亿颗晶体管数量是骁龙835的1.77倍、是A11(43亿颗)的1.28倍,代表华为的芯片规划能力顶尖。 但也引来不少争议,有质疑华为牺牲芯片面积而狂堆晶体管,“胜之不武”。 恰逢TechInsights更新了对苹果A11的分析,其芯片封装为89.23mm2,事情一下变得明朗起来,那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晶体管密度。 麒麟970的100平方毫米来自柏林发布会的官方Spec宣传单,骁龙835的数据来自公开资料。 麒麟970的5500万颗/平方毫米不仅超越了苹果A11,更是两倍碾压骁龙835。虽说不能直接和性能划等号,但足以证明华为麒麟团队对台积电10nm工艺的超强把控和超一流的芯片规划能力。 看到这里,才部分体会余承东说麒麟970比Intel处理器还要复杂(当然笔者依然不一样意)的用意。 当然,最后还要强调两点—— ↑↑↑苹果A11 1、骁龙835和麒麟970都是在SoC中集成了基带单元,而苹果A11是外挂高通和Intel,所以加上这个原因,麒麟970的高超之处再次凸显。 2、本文中的晶体管密度算法非常的粗略,其实更精确的应该参照半导体大师Intel的公式,只是相关数据欠缺,也就无从深究了。 ↑↑↑Intel的参考公式 |
|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5-1 19:59 , Processed in 0.3293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