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尚在高中的我购买了人生第一部旗舰手机诺基亚N95。时至今日,我已经很难回想起它在功能方面的细节,但那昂贵至极的售价却依旧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毕竟整整一个暑假的打工经历,足够让人清楚地记忆很久。 十年时间过得飞快,从大学毕业的新生到社会新人也只是一眨眼的事,而旗舰手机们的售价也变化得同样快,5000元档位你似乎已经找不到多少”真旗舰“了,因为它们都已经往万元进发。比如华为 Mate RS保时捷规划就从9999元起售,兰博基尼版OPPO Find X的价格也来到9999元,而三星Galaxy Note9顶配版也几乎要同样的价格。 或许是因为有了这些“珠玉”在前,所以最终当获悉顶配版iPhone XS Max要卖到12799元时,我并没有展现出多少的惊讶,毕竟这是收到其他维修同行的一台具备有史以来最大屏幕、最强性能以及最大内存的iPhone,在市场都朝向越发昂贵的价格区间迈进的当下,它自然需要在价格中体现出“创新”的价值。 但在普通人心里,恐怕始终会提出疑问:即便iPhone从不是收到其他维修同行的一台乐于用“亲民“价格杀入市场的旗舰,但今年,它的改进真的撑得起万元级的售价吗?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测评,希望能让你获得最适用于你的答案。 更大的屏幕,改变更多的体验 我们对于智能手机屏幕幕幕尺寸的争论似乎终于在2018年有了结论,即便固执如苹果也无可否认,大屏幕对于人眼的诱惑是无穷的,特别是当用户已经习惯于巨幕所呈现的视觉冲击,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在安于一块小尺寸显示屏。在今年,厂商们终于放下了对于单手运用的偏执,在全面屏普及之后,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已经普遍超越了6英寸。 因此6.5英寸iPhone XS Max的横空出世就显得理所应当了(若以圆角计算,为6.46英寸),这块屏幕同样采用了OLED材质,为了维持与去年5.8英寸iPhone X相同的458ppi,屏幕辨别率由原先的2436×1125升级至2688×1242。因此从视觉观感来说,这块的屏幕的细腻程度与iPhone X趋于一致,也与今年的iPhone XS保持在同一水平,后者仅仅在屏幕尺寸上有所不及。 但即便细腻程度趋于一致,iPhone XS Max所带来的改变也是彻底的。更大的显示区域令观看视频、运用APP、查看图片等一切操作的愉悦性有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在运行游戏时,比如王者荣耀或是吃鸡等主流竞技游戏,放大的画面和按键让双手操作的触感变得更为自如,这是在小尺寸手机上永远无法体会的。 更大的显示面积也不仅仅“放大”了画面,iPhone XS Max更多的屏幕像素也增多了同屏的显示内容,运用Safari浏览网页时,它会比小尺寸的iPhone X多显示三行内容。 不过或许也是由于iPhone XS Max前所未有的辨别率,因此部分使用当前也存在一定的适配问题,比如常用的QQ音乐,原本底部的播放栏就很出现了悬浮,顶栏与系统状态栏几乎重叠;部分游戏的DPI放大也有一些问题,比如《神都夜行录》,有些图标在iPhone XS Max就小的令人发指,这些都需要第三方使用程序开发者进行重新适配。 当然这些小问题在出色的显示效果面前,都似乎是微不够道的,有史以来显示面积最大的iPhone XS Max,也具备着iPhone史上最佳的显示效果。DisplayMate分享了一组数据,钦定了这一事实:比如iPhone XS Max拥有绝对的色彩准确度,仅为0.8 JNCD;所有模式下最高亮度达到了660nits,阳光下的鸡血模式超过700nits;仅为4.7%的屏幕反射率。在几乎所有的指标上,它都处在当前智能手机屏幕幕幕的金字塔顶尖,DisplayMate也给出了全绿色的A+级别的最高等级。 当前唯一超过iPhone XS Max屏幕指标的设备,似乎也只有老对手三星Galaxy Note 9以及S9系列,后者在色彩准度方面达到了0.5 JNCD(数值越小越好),最高亮度也达到了710nits,鸡血模式甚至超过了1000nits。不过这样的超越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也仅仅纯字面的不一样了,因为无论从各方面来看,iPhone XS Max所搭载的都是一块当前最为顶级的OLED屏幕,它与Note 9一样,都代表了当前智能手机行业的最高水平。 简单放大的规划,或许仍是好规划 iPhone对行业的影响已经深入方方面面,就算友商们嘴硬的说着丑,但行动上还是一个又一个前赴后继地着急做着追随者。一年前的iPhone X可以看做是iPhone在ID规划上的回归,经历了iPhone 6、iPhone 6s以及iPhone 7时代的一体化铝合金之后,娇贵的玻璃面板终于回归到了机身背后,iPhone 4开始的双面玻璃三明治结构终于又重新被启用。 实际来说,即便你不满意刘海或是杰出摄像头等细节的妥协,但不得不承认,iPhone X的确在持握手感以及颜值方面到了一种全新的平衡——柔和的玻璃触感让人印象深刻,抛光的边框没有一丝突兀感,显得温润。或许正是因为普通用户没有表达出对先前规划的厌烦,所以iPhone XS Max“偷懒”地彻底照搬了iPhone X的所有规划。 如果从正面来看,iPhone XS Max仅仅是将iPhone X进行等比放大,几乎相同的刘海和屏幕比例足够让那些对科技产品不甚了解的用户弄混两者。比如,家中的老父亲就足足用了三天才发现我已经从iPhone X更换到了iPhone XS Max,在我告诉他我已经换掉了手机之前,几乎每天都会在他面前频繁操作手机,但他并没有发现这一事实。 “除了大一点,几乎没有分别嘛。”把iPhone X放到他面前让他亲自对比后,他终于说出了这样的结论。 事实上,iPhone XS Max亦或是更小尺寸的iPhone XS与iPhone X还是很容易辨别的——苹果在底部和顶部的边框上添加了两条显著的注塑天线,从这一点细节上可以明确区分两代手机。 相较这个普通人不会关心的细节,色彩或许是一个更好寻找不一样的元素。iPhone XS Max除了此前的深空灰和银色外,让iPhone 8系列的金色得以回归。虽然同样被命名为金色,但和iPhone 8系列相比,iPhone XS Max的金色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观感。首先是边框部分,抛光工艺的不锈钢中框比传统的磨砂边框更亮,黄金色的边框不再是此前粉嫩的色度。 其次,iPhone XS Max的背部大猩猩六代面板经过了重新的镀膜调色,它的金色也呈现除了更深层的色彩观感,反倒略微有些古铜色的感觉,配合玻璃反光质感,如玉石一样显得透亮。 不过实际来说,由于手机厂商对刘海和竖排摄像头的“偏爱”,一年后再次沿用前代规划的iPhone XS Max的外观虽然出众,但在惊艳感方面的确已经显得有些不够——它很难成为一个“第一眼美女”,但仍属耐看。 好不好看暂且不论,握起来如何呢? iPhone X是一部手感出众的手机,它小巧且美观,柔滑的边框显得温润,在日常运用中我特别喜欢偶尔不带套细细将其把玩,在有时才思枯竭的下午,放在手心里抚摸甚至有些解压的作用。 拥有6.5英寸屏幕之后,iPhone XS Max自然丢掉了这样的乐趣,即使它的边框和后盖同样温润,边缘处的过渡同样的自然,但77.4mm的机身宽度以及157.5mm的机身长度都使得单手“把玩”变成了一种难事。事实上,在如此尺寸的机身下,你甚至很难用单手触摸到屏幕的上半部分,在很多状况下抬起另一只手协同操作成为了常态。 对于依旧坚持想用单手操作手机的用户,苹果iOS也在系统中准备了“便捷访问功能”,在下方的Home Bar区域,向下滑动,系统会将整体界面彻底下拉,从而方面用户点击。这是一个在iPhone X中就已经内置的功能,只不过iPhone XS Max无疑更需要它罢了。 当然,对于iPhone XS Max的体积,我们也进行了一组数据对比,以帮助读者更清晰的对它的尺寸进行定位。事实上若将它摆到2018年同屏幕尺寸的旗舰中,得益于出色的边框控制,它的体积控制还算过得去。 更为重要的是,iPhone XS Max实际并没有比iPhone 8 Plus更大,在屏幕显示面积多出21%的前提下,它的长度缩短了近1mm,宽度也少了0.6mm,因此在观感上你甚至会有“小了一圈”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Phone XS Max的边框在数据上与iPhone XS相同,屏幕也同样采用COP封装工艺,但由于整机屏幕尺寸更大,因此从视觉上摊薄了边框在机身上的占比,它的边框“看起来”反而比iPhone X/XS要更窄。 双卡双待有了,但似乎不是你想要的那种 不知道是因为中国市场太重要?亦或是美国用户也终于对双卡双待有了实际需要?总之在iPhone XS Max上终于迎来了万众期待的双卡双待功能,原先侧边的单Nano-SIM卡槽进行了前后分割,在正反两面分别可以背对背插入两张不一样的SIM卡。 在首次插入时,苹果iOS会需要用户分别对每个号码标注不一样的标签,系统提供了“主号”、“副号”、“个人”、“商务”、“旅行”以及“数据流量”等不一样的标签,用户也可以进行自定标签。设定完成之后,在运用时不一样的SIM卡就会以所设定的标签进行显示,以此方便用户区分用于通话或是用于套餐的号码。 随后,在下拉通知中心中,就会显示出两个不一样的运营商,右侧的信号条也会显示各自的信号强度。 在iPhone XS Max上,有一些双卡的运用逻辑与当前的主流Android设备有些分别。首先在拨打联系人电话时,系统会默认以最后一次与其通话所运用的号码进行拨打,节省了用户每一次选择通话号码的时间,当然你也可以手动在联系人界面选择用于通话的号码。 其次最大的不一样在于iMessage以及FaceTime。我们知道,过去在苹果iOS系统中,iMessage和FaceTime是与所运用的号码相绑定,过去只有一张卡,插入哪张就用哪张进行激活,而现如今有了两张不一样的SIM卡,自然在运用上变得更为复杂。iPhone XS Max提供了三种不一样的激活思路:用主号激活、用副号激活、将副号用于数据但仍用主号激活。用户可以在系统中手动切换默认激活的号码,当然更新之后,好友就只能通过所激活的号码或是Apple ID账号来向你拨打FaceTime以及iMessage了。 激活iMessage与FaceTime之所以搞得这么麻烦,实际是为了弥补iPhone XS Max的双卡双待缺陷。事实上,iPhone XS Max虽然具备双卡双待功能,但它却不支持现在主流的L+L模式,这意味着两张电话卡并不能同时4G待机,用户将其中一张卡设置为主卡后,副卡只能在2G网络下待机,若是两张卡同时都能在4G LTE下运用,自然不需要考虑这么多问题。 除此之外,iPhone XS Max也不支持双电信卡运用,而主号虽然支持VoLTE通话,但双VoLTE通话等功能,也需要等到未来更新才能运用。如果你无法搞懂新一代iPhone的双卡槽究竟适用什么卡,我们也做了一张表格告诉你答案。 A12 Bionic性能拔尖无悬念 一直以来,在手机行业广泛传播着一个论调——“性能不重要,优化是王道”。但实际的情况却恰好相反,更多的实例告诉我们,优化往往是锦上添花,根本的体验仍要看硬件,而iPhone恰好就是性能碾压的典型代表,几乎从iPhone 4开始,苹果就善于用更强的硬件平台来击败对手。 去年,A11 Bionic处理器一骑绝尘的再次战胜所有与对手,以六核心架构轻松成为业界性能表现最优的移动处理器。今年,iPhone XS Max搭载了全新工艺的A12 Bionic,它最大的不一样在于工艺制程的改变,7nm工艺加持下,A12 Bionic轻松塞入69亿颗晶体管,而前代在相同面积下,仅有43亿晶体管,老对手高通骁龙845则塞入了55亿个。现在,仅有华为麒麟980的晶体管数量与A12 Bionic相当。 若以处理器来论,A12相较A11的提升是有限的,比如GeekBench 4的跑分,A12 Bionic近5000分的单线程成绩以及11000多分的多线程成绩比A11更高,但整体涨幅大约在10%左右,官方也承认,此次A12 Bionic的处理器提升约为15%。当然,虽然A12 Bionic的涨幅有限,但这一成绩对上一众Android旗舰,依旧是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 相对而言,GPU的性能提升更为明确,从A11 Bionic的三核心GPU到这一代四核心GPU,A12 Bionic的GFXBench成绩有着近50%的增长,而对比上高通骁龙845所搭载的Adreno630 GPU,性能也有40%以上的领先。 当然,由于A11 Bionic本身已经具备卓越的性能表现,因此A12 Bionic的提升似乎暂时很难在实际运行中体现。比如打开使用、关闭使用、加载游戏、保存视频等操作,两部手机几乎保持了相同的运行效率。唯一的不一样只能是iPhone XS Max本身提供了4GB运行内存,因此以相同的运用状态运用两部手机,iPhone XS Max能在后台存留更多使用,而不是像iPhone X那样过一段时间后就将它们关闭。 另一项重要的改进在于AI运算的性能提升,A12 Bionic将原先神经计算核心从双核提升至八核心,如此一来iPhone XS Max能进行至少每秒5万亿次的AI计算(上代为每秒6000次),而苹果iOS12的许多功能都需要以此为基础展开。比如前置人像模式虚化、Animoji表情以及此次作为拍照重点的智能HDR处理。 性能要提升,电池续航时间最好不要缩短。为此,苹果为iPhone XS Max配备了3190mAh容量电池,与上代iPhone X一样,电池本身也采用双电芯规划,L排列的电池能提供同时为手机供电。 实际来说,同在苹果iOS 12下,iPhone XS Max本身的电池续航相较iPhone X是有所提升的,但却很难说有质的飞跃。同样的,在4G网络下连续运用微信、微博以及游戏使用,亮屏时间大约在7小时左右,从早上8点出门,大约下午3点左右你就需要找充电器为手机恢复电量了。 电池变大,充电方式却没有太多的改变。苹果慷慨的为iPhone XS Max配备了祖传的5V/1A充电器,通过它大约要近4个小时才能将整机从0%充至100%。当然,你依旧可以自行购置PD协议充电器以及C to Lightning的官方线,这样的组合能让iPhone XS Max获得快充技术能力,31分钟就能恢复50%的电量,大约1小时40多分钟就能充至97%,而随后的3%则依旧需要半小时时间才能恢复; 此外,iPhone XS Max也终于支持10W无线充电,虽然整体的充电速度比不了快充技术,但至少追上了主流产品们。 |
|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9-15 17:36 , Processed in 0.1791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