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自然对流散热,散热器的翼片走向一定要与空气的流向保持一致,通常都要垂直放置,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如果由于散热器本身形状限制,或机箱结构限制,翼片不能垂直放置的话,那就必须考虑加装风扇,在布局上形成风道,以保证在高温环境和大动态工作时器材的安全。毕竟收到其他维修同行的一台功放造价不菲,如果因散热不利而烧毁元器件,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对DIY的热情和信心的打击。 安装之前的工作 1. 走线排布 功率走线(如dianyuan电源和输出等)需要使用粗壮的线材,小信号线要注意屏蔽,有条件可以选取双芯屏蔽线,两根芯线传送信号,外屏蔽层单端接地,对于干扰的屏蔽效果要强于单芯屏蔽线。 强、弱信号线路要拉开距离,对于强电流线如dianyuan电源和输出,可以紧密绞合,可以减少辐射和受干扰的机会。线路在机箱内的位置和固定方式都要提前考虑。所有的线路都应该分组捆扎,缩短线路的长度,减小回路的面积,合理进行固定,尽量避免振动。 在接地上要将一点接地和就近接地相结合,以信号流向最合理,干扰最小为宜。这个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才能找到最合理的方法。 2. 【温度wd】补偿 我们都知道晶体管是对【温度wd】很敏感的器件,在不同的工作【温度wd】下参数会有很大的变化。简单地说,晶体管的PN结具有约-2mV/℃的【温度wd】系数,即【温度wd】每升高1℃,PN结的导通电压就会降低2mV。末级功率管通常只加有很小的电流负反馈,射极电阻通常只有0.2Ω,而功率管从冷态到满功率时的工作【温度wd】相差很大,很容易达到50℃。如果不加【温度wd】补偿,静态电流的波动很容易超过500mA。而且更要命的是这种循环会以正反馈的方式进行,结果是静态电流和管温不断升高,最终导致晶体管热崩溃,即通常说的“烧管”、“放烟花”等。很多功放板在设计PCB时,【温度wd】补偿管子都是和末级管子并排放置,有的甚至距离较远。这并不是错误,但你若也简单地并排安装,那就犯了另一个基本错误。放置于一旁的温补管,由于散热器有很大的热惰性,并不能及时检测到末级电流管的【温度wd】变化,也就无法准确地进行【温度wd】补偿,这不仅对于功放的工作点稳定不利,而且还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这种简单的安装在乙类工作状态时可能看不出什么,但电流一旦调大也许就会放起烟花。 正确的安装是将温补管紧贴于功率管上(紧密的热耦合),连线引到PCB上。如果出现过补偿,可以在其射极加一个电阻或在接触面上加垫云母片作调整。对于整机来说,略微地过补偿是安全之举。对于场效应管,也不要因为所谓的“负【温度wd】”系数而大意,仍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见图5。 值得注意的是,末级静态电流可调电位器的接法,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在电位器失效的情况下功放仍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可调电位器失效通常是触点开路,电路设计和接法上要保证失效时温补管处于导通状态,将末级的工作状态限定在纯乙类。如果触点开路后,温补管处于截止状态(失去作用),则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图6所示的是一款功放电路,其中的VT1就是温补管。 在调整末级功率管静态电流时,应该逐渐增加,根据散热设计和使用负荷、听音表现,综合确定静态电流的大小。初级烧友通常迷信大电流会好声,其实调大静态电流,通常会增加功放的阻尼系数,使控制力有所增加;同时管温的升高,会使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变暖”,但并非一定有效。盲目增加静态电流,会增加功耗,使全机工作【温度wd】升高,影响稳定性,而且对于特定的电路来说,未必会有声音的改善,反而可能削弱声音的解析力,或使低音变软等。所以一定要结合电路特性和实际听音的感受来调整静态电流。 3. 小电容 除了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大水塘”(大电容器)外,功放电路中还有很多不太起眼的小容量电容器。有些作为稳压电路的输出储能,有些作为电路的局部退耦。这些电容虽然个头小,价格低,但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并不比“大水塘”小。稳压输出储能用的电容通常容量不大,但质量一定要高。电路中随处可见的退耦电容,可以改善局部电路的供电、旁路干扰、消除自激,对于功放的稳定性和音质表现都有很大的好处。单个的电容也许不能在听觉上反映出什么变化,但考虑到它们数量众多,积累起来的效果还是不可忽视的。 很多烧友不喜欢装pF级的小电容,认为会影响带宽和瞬态表现。我想说的是安全第一。要保证安全,限制放大器的带宽,控制相移是必要的安全措施,pF级的电容的作用正在于此。在没有相关测试仪器(如仅依靠万用表)调试时,更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曾装过收到其他维修同行的一台功放,听音没有问题,但用示波器可以看到寄生振荡,虽然幅度很小,但却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如接入复合负载)使放大器彻底变成振荡器。更何况去掉电容也未必就会好声。对待pF级小电容,应该先接上,再视情况作调整。 4. 跑线路与测元件 不少烧友是买套件进行组装或是买了PCB后自己备件来装。像这种情况,拿到PCB后,一定要对照原理图进行分析和检查,俗称“跑线路”或“跑板”,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在电路设计中可能会有微小的调整,造成原理图与PCB局部不完全相符,经过这样的检查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可以体会PCB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心设计、多版本改良的PCB,更要认真揣摩,仔细研究,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因此,在制作中不要急于安装,我们不当装配工,我们要从DIY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享受更多的乐趣。 测量元件也是一件必须要做的工作。新购的元件虽然极少会有质量问题,但也并非万无一失,尤其对于二手元件更要认真去做。对所有元件上机前进行测量,养成严谨的制作习惯,有百利而无一害,万一哪个元件有问题而上了PCB,加电很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就算没啥损失,你想把它找出来,恐怕就麻烦得多了。 整机的声音调整 不要迷信补品,很多补品有很强的声音个性,而理想的放大器应该是中性的表现,工作点的调整很多时候会比使用补品效果更好。 声音的调整应该在机器充分老化,声音表现稳定下来后再进行,应结合仪表和实际听音表现进行。波形好看未必声音好听,听 音时最好有高素质的参考器材进行参照对比进行,以避免主观判断出现较大的误差。 12友情提醒,本文章来自互联网收集,欢迎你到论坛技术交流请点击这里www.jdwx.cn 12 / 2 页 |
|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8-2 19:10 , Processed in 0.1968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