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家电维修心得,欢迎大家指正!

2023-4-27 21:52|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176| 评论: 0

阅读字号:

摘要: 2007 年我开始至公司成立的xxx学校担任家电维修教师,主要负责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专业的学习指导教学及电工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学校任职期间,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自觉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并通过电工、家 ...
    家电维修心得体会

无论维修还是学习知识,都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去学习,还要有一份有毅力的心。做事毛毛躁躁的人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好地方,但也是无数找不到方向的学子的沟壑,全看自己怎么把握。     在家电维修的一年里,我不敢说我知识学了多少,会维修多少种电器,但是在这里我找到了我想要的东西,找到了大学要奋斗的方向,不至于碌碌无为而迷失在道路的分岔路口。家电维修小组,这是我们的家,我们已经对这里产生了感情,“家”已经有了另外一层含义,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分享,一起奋斗,一起...    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教会了我很多。从刚进来到现在,一直在一点一滴地学习。这里的工具是我们维修时的宝贝,所以平时应该对它们好好保护,防止发生因为不注意而破坏了宝贝,比如电烙铁,经常会发生长时间插在电源上,温度过高而烧坏一些东西;万用表量程选择不对而烧坏电子元器件;给别人修东西时不小心弄丢原件等等。还有,每次离开的时候,收拾一下是非常必要的,每次开会要准时等,这些的种种都在细节上反映着我们每个人。    修东西要修会,不但修好了还要了解它的原理,只有深切了解了电器的原理修起来才会简单顺利。特别在开始的阶段,每修一种东西就要学会了,不是今天修耳机没明白,明天又开始修台灯了,这样搞不懂就放下不想学了是永远都学不到真理的。而不管是一个星期学会了还是一个月学会的,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电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成功。    纳新了,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学弟学妹们应该都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方向,究竟谁会进入我们的家呢?好期待...                 多年的维修总结了点东西再来跟大家分享。因为,我们如果利用下面几个基本的,应付和处理棘手的疑难故障,还是觉得游刄有余的。
方法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我们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修机器也要讲计划。由于新技术层出不穷和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学习。预先去了解新的技术,新产品的功能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补足我们那块短木板。把平时离散的、零碎的、杂乱的、有如数字信号样的知识整理转变成有序的、条理性的、连贯性的、系统性的模拟式的知识。当我们维修到一种新机器的时候,由于对他知之甚少,往往有些心理畏惧,担心弄不好还搞烧机。这个时候我们先要去找资料,什么电路电路图纸啊,IC功能脚,原理方框图啊,然后与实物对照,了解机芯的设计布局,然后根据故障的表现和运用机器的一些功能来判断是那个部分,什么区域出了问题.进行诊断!然后就要结合我们的
维修经验,再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原理基础知识,再做具体的测量,得到了一手的资料.当然,到这里我们之前必须设立个参照.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是好的---正常的?他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等.一些电量参数,来做我们的参考.不知道也行,但要考验我们的硬工夫了.就是要运用我们的原理知识来进行分析、运算等。这样就耗费时间长,象在做研究了。那要想加快速度,提高一点效率,该如何维修了?这就回到我们有句老话: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里介绍我的方法,当碰到一个新机器的时候,在这个机器还是正常的状态下,我们就做了一手准备。找来原理方框图,把信号的节点(流入和流出点)和关键点的电压、波形和变量关系记下来。也可以根据原理图拿好机器来做些简单故障实验。然后在原理图上面一一记录下来。这样一来我们对新机器了解就更加深刻了。
方法2、 磨刀不误砍才工。当我们碰到收到其他维修同行的一台故障机器的时候,习惯性地去急于换零件,想一招制胜,一步到位。除非我们心理十拿九稳,否则我们还是要先去测一下几个关键点的电压记录下来,然后在排除故障后,再回头来测一下几个关键点的电压,拿来对比一下。或许得出更好的一个结论。这样一来,下次我们碰到同样或类似的故障机器,就有有力的判断依据。就更能鉴别故障的本质原因。能有效地提高我们对故障判断的准确性,系统归类故障表现为,从而提高我们的维修效率。这就无不印证了我们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才工。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34 / 4 页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5-26 07:14 , Processed in 0.1304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