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00000 于是感兴趣的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忽然听修理工道:“这邓丽君没有良心。” 我不知道修理工是什么时候开始在看电视的,忙转过头去看他,想知道他为什么忽然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转过头去,却看见他依然在专心的看那书,并没有抬起头来。我于是问了:“你怎么说她没有良心?” 他并没有抬头起来,眼光还是放在书上,嘴里却回答了我:“这人在中国赚了钱后,居然跑了外国去居住去了,应该是在哪里赚了钱,就在哪里消费。她赚了中国人的钱,却跑去帮外国人建设,所以没有良心。”他这句说出来的时候漫不惊心, 却说得是天经地义一般,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个连《成语故事》这样简单的读物也读得这样津津有味的人应该说出来的话吗?他的文化应该不高,否则对成语故事这样的书是应该不会有多大兴趣的,否则他应该找到一个更好多工作,而不会从事修理工这样一个低收入的工作。但就在这样一个低收入的人的口里,却说出了一个高知识高收入的人也无法认识到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简单的爱国问题。 爱国有文化界限吗?爱国有职业区别吗?爱国有层次高低吗?没有的,爱国只有一颗心,一颗真实而平淡的心。修理工也许并没有想到他的话已经在我心中掀起了波澜,他仍然只是在那里专注的看他的故事书。我却在这里想,什么是爱国?就以邓丽君来说,她唱歌好听,但这种好听,是谁在听她的歌,也就是当她的唱片出来后,是谁在买她的唱片?我想不会是外国人。因为从文化传统、语言习惯、艺术欣赏品位来说,外国人对她是不会有多感兴趣的,她最后定居的法国,也许知道邓丽君的人也并不多。但邓丽君在中国挣了钱,然后她跑法国定居去了,这样做并不是叛国,但是不是没有良心,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中国就不需要人来花钱了吗?她如果定居在中国,将她的钱花在中国,应该说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还是有作用的,但她没有,她跑到外国去花钱去了。 是的,她的钱是她挣的,她要把钱花在什么地方,原是她的自由,但她用歌迷们对她的崇拜,促使了她对国外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崇拜。由此我想到王致志,这个曾经是军人的校级干部,这位曾经被中国无数教练苦花了心血让他成长了的所谓球星, 他为了个人的一点小利,居然可以放弃为祖国出力的机会,而从此不再回来。他这样的人,与邓丽君这样在中国挣了钱却往外国跑的人,又有什么不同?也许爱国这个概念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已经根本消失在了他们的脑子里。如果当初华罗庚、钱三强,还有更多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像邓丽君、王郅志之流的人,那中国有今天这样发达吗?我想不会有的,如果中国人都是邓、王这样的人了,中国与鸦片战争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中国当代的教育,少了些什么?我觉得邓小平在98学潮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中国弱的不是文化的教育,而是弱在道德修养的教育。”是啊,要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面获奖,中国人并不缺,但如果要在全世界汉奸的比赛上角逐一番的话,中国人一定也能获奖的,因为历史上的汉奸从来就不是少数。像王郅志这类新汉奸,在中国毕竟也不少,而像邓丽君这样的传统汉奸,中国就更多了。所以我们的教育该以什么为重点,我们的教育改革该向什么方向去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长期的并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 123 / 3 页下一页 |
|Archiver|手机版|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9011473号-4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4号 )
GMT+8, 2025-5-20 08:11 , Processed in 0.1238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