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0|回复: 0

显示器维修思路

[复制链接]

初级研究师

丐帮帮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回帖
1124
主题
234
积分
11179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4
最后登录
2011-5-1

热心会员常驻会员最佳人气勋章资料贡献勋章推广活动勋章杰出贡献勋章论坛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08-10-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电源部分
               显示器电源常见以  UC3482   TEA 1504, 1507 等为主控芯片的电源供电,以3842为例   3842 主要脚功能
               ⑦脚为芯片主供电脚   常用查主供芯片好坏,一般都是从芯片供电脚查起.  3842 ⑦脚  正常工作电压所需的17V左右   常见为正常的17V和不正常的低于17V  当是正常工作所学要的17V时  3842 的第⑧脚应该有正常的5V电压,当低于17V时有三中情况
               一:是完全没有电压  ,此时查3842的⑦脚 对地是否短路,电阻值是否过低.  以此判断是3842芯片 是 本身的问题,还是有⑦脚外供电电源出现问题所致,此时可以断开⑦脚, 如果7脚电阻对地为0,则为3842损坏.不为0则查 第⑦脚外电路,常见是为7脚供电的电阻变值或者是由开关管控制的供电电路部分 损坏
             二:有电压在不停的跳动,此种现象说明电源管理芯片3842内部的保护电路启动,  说明电源负载或电源本身有短路的情况存在或者3842本身损坏所致.   对这种情况可以分别以下几种分别排除故障:
             ①查主负载是否短路(包括行管,二次电源管,及各路整流二极管和行包(高压包)可以采用断开主供电部分, 在整流管正常的情况下接100V灯泡,看是否能正常工作,(既灯泡不发光)说明是其他供电支路有短路或电源本身有问题,如能正常发光,说明是断开点后面有问题,常见为行管,二次电源管,高压包等有短路.此时可以通过测电流是否过大来判断.
            ②查电源其他供电支路,看是否有短路情况,常见为哪路有问题,一般电阻值偏低,正常阻值为几千欧以上,灯丝供电除外,  灯丝供电一般为6.3V,对地阻值,不拔掉尾板的情况为0欧.判断此路供电好坏:只有通过拔掉尾板后再测(一般阻值在几千欧)不拔为0.   如线路阻值偏低,常见为该路整流,二极管短路或者其供电负载有短路情况.
           ③排除所有负载短路(既过载)的情况下,开始怀疑电源本身问题,导致电源自动保护,电源自动保护为3842的③脚外接过流检测电阻阻值变大  该电阻阻值常见为0.22欧  0.33欧  0.47欧等, 如阻值变大 则可能引起电源保护.同时要注意3842的⑥脚外围电源  常见为⑥脚外接的二极管击穿.  电阻值变大等,直接可以导致开路回激励不足而发热击穿.  所以当开关管击穿后 3842的 ③脚⑥脚⑦脚外围电路为必查部分
      2.二次电源部分
             二次电源只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升压型二次电源   长以IRF630.  634  为二次电源管  二是降压型二次电源 常以IRF9610.  9620   9630  为开关管
             升压型二次电源在显示器二次电源中占大多数,常见故障为二次电源管击穿,导致二次电源管击穿,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二次电源管本身因长期发热导致的击穿,此种情况可以直接更换  即可排除故障
             ②二次电源管后面,的二极管击穿或者电容失效常导致二次管击穿
             ③二次电源推动管性能不良,导致激励不足二击穿二次管
             ④有部分高压包行电流过大,也可能导致二次管击穿
            判断二次电源管是否正常工作,可以通过测试行管C极电压和一次电源电压进行比较,一般行管C极电压比一次电源电压高 5-50V左右 两点电压有电压差即表明二次电源在工作.  在排除一些故障时 我们可以直接把二次电源管拆掉不要即不让二次电源工作,从而只让一次电源和行电路进行工作,把故障范围缩小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博兴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不要为失败找理由  要为成功想办法------王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门户地图|网站地图|家电维修|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16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2号 )

GMT+8, 2025-5-29 01: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