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美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当时美国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压榨,他们用各种手段迫使工人每天从事长达12—16小时的劳动。美国广大工人逐渐认识到,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必须起来进行斗争。
从1884年开始,美国先进的工人组织通过决议,要为实现“每天工作八小时”而战斗,并且决定展开广泛的斗争,争取在1886年5月1日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提出后,立即得到美国全国工人阶级的热烈支持和响应,许多城市数以千计的工人投入了这场斗争。罢工工人遭到美国当局的血腥镇压,很多工人被杀害和逮捕。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这场斗争震撼了整个美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的要求。美国工人的这次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五一”大罢工,显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力量,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劳动节的由来
值得我们讴歌的人
50年代劳模代表:“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详细]
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掏粪工人时传祥
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人,中****员,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详细]
50年代到70年代的劳模代表:张秉贵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在这个年代中,能成为全国劳模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1957年,“一抓准”张秉贵已是北京市的劳动模范了,但1979年国务院授予他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才是让他这一辈子感到最骄傲的事情。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排队,张师傅所在的糖果柜台也不例外。一次,有两个女顾客悄悄评价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于是,他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详细]
90年代的劳动模范:一心为乘客——李素丽
李素丽,北京市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先后在第一客运分公司60路、21路任售票员,1998年到总公司及“李素丽热线”工作。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被广大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详细]
更多人物>>
专题:最值得讴歌的是普通劳动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