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1123447253 于 2016-8-28 07:22 编辑
此帖内容 缅怀四十年前地震中遇难的爷爷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早晨天刚亮未婚妻急急忙忙来到我家,说爷爷住的房子倒塌了。我和父亲急忙奔向200米外爷爷和二伯家的住地,只见两间西厢房的屋顶已经落地,爷爷不幸遇难了。
爷爷生于1893年,这年虚岁84岁。
一 童、少年时期印象中的爷爷
我从5岁以后认识爷爷,是从当年那场“减轻城市负担 家属还乡”运动,我从出生地北京丰台迁至河北唐山后开始的。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爷爷不喜欢我、我也不知道喜欢爷爷。
当时的困难时期,爷爷因为有两个“高干”的儿子,生活水平是比较高的。在吃糠咽菜的年景,爷爷的厨子里从来没有断过点心,可就是从来没有给过我半块。等我上学后,不记得爷爷问过我的学习情况。
在农村三四年级就算大孩子了,我老家有《小子不吃十年闲饭》的说法,每天放学或星期天都要去拾柴捡粪,作业要等天黑后吃完饭在油灯下完成。放了学背起柴筐先去拾柴,拾满一筐太不容易了。空着柴筐回家父母会不高兴的,就学别的孩子弄虚作假。用草堵好筐眼,筐里搭几只树枝。然后表面放些柴草,满满一筐背回家“交差”。
我从小就喜欢和大孩子们玩耍,和他们学了不少“手艺”。做弹弓、削陀螺、编蝈蝈笼子,用高粱杆刻制鸟笼子。还学会了吹横笛儿,吹口琴、弹大众娱乐琴。几乎别人家男孩子会玩的我都要会。
我这么多的“工作和爱好”时间会不紧张吗,肯定要压缩干活的时间啊。久而久之还会有人喜欢我吗?我的“所作所为”首先不被爷爷接受,他喜欢拾柴捡粪多干农活的孙子。他可能认为我属于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吃不上饭的。和爷爷走个对面,他总是哼的一声。当时我还小不知道爷爷是啥意思?但我清楚这绝不是喜欢我的表现。
二 成年后心目中的爷爷
不知不觉的就长大了,心目中对爷爷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记得爷爷高高的身材,端庄英俊的面容。年轻时爷爷做过老师,人们很少提到他的大名,十里八村都称他为五老师(排行第五)。爷爷写得一手好字,远近闻名。据说民国时期为唐山某戏园子写匾,得到过终身免票看戏的待遇。爷爷文学功底不错、出口成章,生前做过好多诗词。遗憾的是他的儿女没有一人传承文笔,老人一气之下将文房四宝付之一炬。
关于爷爷的传说还有很多。有说爷爷力大无比,能搬起300斤的香炉。还有人见过爷爷能和少林寺的和尚一样,用双臂担水。还有人说爷爷会在阳光下念咒、画符,为孩子们治好腮腺炎。甚至有传说爷爷念好咒语,能将手掌伸进卖蝎子药的蝎子罐里......
当然了,这些都是传说我都未曾亲眼目睹。只记得刚上小学时得过腮腺炎,父亲逼着我去找爷爷。每天中午在阳光下爷爷念念有词、手指在我肿起的脸上滑来滑去,真的没打针没吃药就好了。我不认为是爷爷治好了我的病,因为这没有科学道理。腮腺炎好了,那可能是我的抵抗力强。
三 自己做了爷爷后才真正读懂了爷爷
从我认识爷爷开始,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的几句“口头禅”。经常在众人闲谈时重复这几句话: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3.和为贵,忍为高。4.比上不足,比下有余。5.老实人常在。当时年龄小,不知道老人家说的这些都是啥意思。到了《批林批孔》时期已经读高中了,才发现爷爷这是在向人们灌输“孔老二”的儒家思想。地震以后,娶妻生子。生活的重担落在肩上。几十年风风雨雨,历经无数坎坷和磨难,爷爷的几句话始终是我的座右铭。这些儒家之道对于自己一生的言行举止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谓受益匪浅。
四 缅怀爷爷 鞭策自己
爷爷遇难已经四十年了,童年时耳闻目睹的爷爷助人为乐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我家住在青龙河畔,宅院南北门口两条东西走向的路都与青龙河交叉。记得北门口东行行要走过一个长石板架成的《独石桥》,南门口则是一架土桥。就是用树木、柴草和黏土做成的桥。只要下过雨,就见爷爷带着锹镐修桥补路。一直到1976.7.28发生大地震,爷爷可以说是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如一、为大家的出行便捷默默地付出。
等我做了爷爷,不再工作了,一直想学爷爷为老家的相亲做点事情。当年爷爷修的桥已经震毁了,青龙河上的桥和门前的路有交通局在修。思来想去还是注册家电维修论坛,学点简单手艺。为父老乡亲“排忧解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爷爷未曾和我亲热过,是因为爷爷的孙子太多了,孙子孙女二十个。物以稀为贵,这么多孙子喜欢不过来(方言)呀!我小时候没吃过爷爷给我的一块点心,我现在已经不恨爷爷了。他老人家的几句“口头禅”已经成为我的精神财富或将受益终身。
我要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孙子没有忘记您的教诲,一生兢兢业业,忍辱负重。经过30年的努力,已经和老家的乡亲们一样基本实现小康。一家人四世同堂,幸福美满。
请您放心,孙子力争做父母的好儿子,儿子的好父亲,孙子的好爷爷。言传身教,将您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世代相传。
下帖内容:没有“货币交换”的“震后共产主义”生活
补充内容 (2016-8-28 17:21):
第四节的乡亲打成了相亲,不好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