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中三 于 2016-1-16 07:33 编辑
三端稳压器,这是最常见的稳压器,用法极其简单,输入输出均有一个聚酯电容和电解电容作为滤波使用,电容的规格型号完全一样。
最常见的就是78系列(正电压)和79系列(负电压),这些型号从5v-24v都有,电流都是1.5A,78(79)H系列电流为5A,78(79)L系列电流是0.5A。三端稳压器一般用在恒压电路中,电流随负载变化而变化,除L系列,其余都有散热片,要注意的是散热片并不都是接地的,78系列是散热片接地,但79系列是输出接地,因此,在设备上经常看到此类需要散热片的芯片与稳压器或者大功率三极管接触的地方都有类似塑料的东西隔离,这个隔离膜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证散热面积接触良好提高散热效率,另一个就是避免与地线短路。维修过程中不慎将隔离膜去掉或者丢失,就会造成短路,而无法开机。紧固螺栓有时候也要与芯片或者管子上的散热片金属部分隔离,否则也会短路。
三端稳压器可靠性很高,很少损坏,遇到炸开等损坏一般也都是后极电路严重短路造成的。
这里引出几个我们初中学过的物理课程,在这个时候我们学习了几个电路公式
U=IR,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如何应用这个公式呢,我们举例来说。一台设备通电就烧掉保险,有时候会烧掉电源上的保险,经常有人问是电源问题还是后面的线路板问题?很简单,拔下电源到后面板的插头,电源单独通电,测量电源输出看是否有正常的电压,如果电压正常,还不能断定电源就是好的,还要测量一下后面的板子,后面的板子对应的插头电阻是多少要测量一下,这样电压知道了,电阻也知道了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答案。例如,电源电压是5v,7805的三端稳压,那么我们就知道其电流最大也就是1.5A,R=U/I=3.33欧姆,这个电阻值就是正常的范围底线,如果你测量出后面的板子电阻有200欧姆那么后面的板子肯定没有问题,实际上没有人设计电路会把电源用到饱和的,一般设计成电源功率的一半甚至更低,目的就是保护电源,延长寿命,降低发热程度。上面的这个例子一般测量到的电阻都是几十欧姆甚至上百欧姆的。供电电压越高其连接板的电阻也就越高。后续板子电阻正常出现通电烧毁保险的问题,一般是电源本身的故障造成的,稳压效果变差,器件老化损坏等等都有可能。
有些电源仅提供功率和电压,那么功率的公式可以推导出很多,P(功率)=UI=U2/R=I2R,通过公式的套用就可以计算出是否正常。 一般维修当中很少测量电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流测量要将万用表串接到电路中,需要断开原来的线路,比较麻烦,二是电源都有过流保护,出现电流过大电源首先会保护无法测量。
三端稳压器不接散热器发热烫手是正常的,但不接散热器的情况下不能工作长时间,否则容易损坏,在接上散热器的情况下发热严重往往预示着电流过大,后续电路有问题。
还有的稳压器不是三端的,而是集成电路样子的封装,就是DIP封装的,8脚甚至更多,这些电源电路一般用于可调电源和恒流电路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