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zwhehehe 于 2014-9-22 15:48 编辑
目前市场上生产SSD的厂家已经超过了100家,眼花缭乱的各色产品中要挑选出一块靠谱的还真的难倒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
最简单的“诀窍” – 选择拥有闪存生产能力的厂商的产品,他们是三星,英特尔,东芝,美光,闪迪,海力士。
1、三星在SSD领域的起步比较早,而且一直是使用自主研发的主控和闪存,在早期的产品中,垃圾回收算法架构和Trim的支持一直是个大问题,当然那时候也没有真正支持Trim的操作系统。说的简单点就是,速度太慢但是很稳定,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这些稳定的前提是需要固件升级个2~3版。毫无疑问三星的经典产品属于830系列,它的速度合理,耐久度高,兼容性好,后来的840Pro和840甚至840Evo都只是销售需要造就的指标提升,没有明显的亮点。还有一个问题是三星如今的产品跑分高,速度体验却不一定强过其它品牌的固态硬盘产品,不相信的可以自己亲身去体验下。三星固态硬盘产品目前还有个缺点则是稳定态性能还是不行,并不适合高写入压力服务器场合的应用。道理很简单,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SandForce之类主控是从企业级一点点割下来再修修补补的,而三星的企业级产品线则是基于消费级的主控再一点点加了补加了补上去的。
2、英特尔和美光,只要记住一点就是英特尔是为了卖SSD而投资闪存,而美光是为了卖闪存而做SSD市场,就不难理解为何英特尔的SSD在价格,保修,稳定,性能都一直是那么高高在上的感觉。毫不夸张的说,是英特尔制造出了第一块稳定的消费级SSD X25-M。英特尔的早期的主控性能受限,在稳定态下性能较弱,因此在新主控开发期间,采取了SandForce 2系方案做为过渡方案,而SandForce 2系方案其实也是依靠着英特尔和金士顿这2金主才解决了绝大部分的bug,如今的DCS3500和DCS3700在稳定态下表现异常优秀,可以说是SATA 3接口的皇者无疑。美光的经典之作是C300系列-第一款SATA 3的消费级SSD,但是由于英特尔芯片组原生SATA 3支持和渠道方面的问题,直到C400/m4系列才真正一炮而红,新品M500打大容量低价牌反响也不错,在企业级市场则拥有P300,P400m/P410m照应。
3、东芝做为闪存发明者同时又拥有机械硬盘技术,很多人认为他们的产品稳定,其实也正是这样。它的早期产品性能平平,没有一丝的特点,但优点就是TMD稳定,当然了别想着稳定态性能,那个没可能好。现在的东芝,依靠着Marvell主控和自己的无外置缓存固件,一丝丝的在进步,不过总的来说,相比它的SSD产品,其实它的闪存技术更有亮点罢了。闪迪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做闪存卡的,进入SSD市场较晚,Marvell主控搭配自己的固件绝不输给东芝,但是相比来说颗粒品质则还是略输东芝一筹。
4、海力士做SSD应该是这几家里最晚的了,第一款产品还是SandForce的2281,后来收购了LAMD 才真正开始有点意思。海力士的问题一直是良品率赶不上新技术,造成了只有供给大厂例如苹果和自己的产品上才有可能有好颗粒,而给小公司的原片只能比较差了。这个行业很有意思,即便知道有问题但是也不能花太多精力去改进,而是要继续研发下一代技术,希望下一代的产品不要发生相同的缺陷,因为一旦你停下来去找问题,下一代产品跟不上其它厂商那就是死。现在知道企业级的好产品为何老喜欢用上一代的颗粒了么?因为消费级已经为他们做完了小白鼠,工艺成熟更稳定了。
上面这些闪存生产厂的SSD产品都是非常稳定的,但是唯独价格会高出个20~50%左右。这之间选择的先后顺序应该从保修,价格,性能上再一级级排下来。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第三方SSD制造商,这个市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要在这个市场里胜出唯一的做法就是杀价格。为了这个终极目标,这些厂商大多会使用第三方封装的颗粒来降低成本,但是要把价格真正杀到底的话,偷来的颗粒,U盘等级的颗粒,原厂筛选后丢弃的劣质颗粒,甚至损坏返修产品的拆机颗粒都可以不择手段的用上,君不见那么多回收废品SSD的广告满天飞么,这类奇葩产品只要通过主控的开卡程序就算交差了,结果是无谓增加了很多返工和返修,其实没有厂商愿意做这些事,但是却有大批贪便宜的消费者为此买单。现在大家利润都那么低,一般情况如果一款SSD产品相比同类产品便宜10%的你就应该提醒自己它可能是用了非原厂片,然后你要担心的是在这些非原厂片有没有测试过再做成产品,而如果便宜了25%以上的,恭喜你,买到返修拆机片和黑片的概率接近99.9%,我不想说100%是因为总是有些人认为有那么点机会厂商会亏的血本无归卖你极品原片的SSD。(原厂标算个屁,假钞都有人敢做,假标会没人敢打?)
最后那些所谓SandForce的黄金版固件(听说订单超过100万颗主控的客户才会给),浦科特的10万IOPS固件,三星的RAPID Mode 内存加速,Intel的SSD超频都是销售们捣鼓出来的市场策略,过几年当你再回头看看这些宣传攻势的时候,只会觉得好笑,真正的产品品质取决于内在,而不是这些哗众取宠的东西。
本文来自:量产吧论坛 http://bbs.liangchanb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