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现象 | 产生原因 | 维修方法 |
指示灯不亮 | 发热盘能热 | 指示灯与降压电阻接线松脱或损坏 | 检查焊接好接线或更换指示灯或降压电阻 |
发热盘不热 | 未接通电源 | 检查开关、插头、插座、保险丝、电源线是否完好 |
按键开关或保温器动、静触点不能闭合 | 检查并调整按键开关及保温器触点、弹簧片,并使其启动灵活、接触良好 |
发热盘不热 | 指示灯亮 | 超温保护器断路 | 更换超温保护器 |
发热盘损坏 | 更换发热盘 |
发热盘连接导线脱落,电源不通 | 重新焊好 |
发热盘引棒接线片氧化锈蚀,接触不良 | 清除锈蚀,重新接牢 |
煮焦饭 | 按键开关动作迟或不动作 | 内锅与磁钢限温器接触不良或弹簧拉力不够(或失去弹性) | 检查内锅有无变形或与发热盘间有无异物,更换拉力合适的弹簧或磁钢或全套限温器 |
限温器拉杆上、下移动受阻,活动不畅 | 用钳子调整,使之上、下活动自如 |
磁钢限温器失灵,断电温度过高 | 更换磁钢限温器或将限温器螺钉调整合适 |
按键开关连动机构变形 | 调整使之可灵活动作 |
磁钢限温器牵动开关失灵,动、静触点熔结 | 修磨触点 |
磁钢限温器内部受阻,电热盘通孔中有异物 | 清除异物 |
煮焦饭 | 按键开关已动,指示灯还亮 | 保温器调温过高 | 调整或更换保温器 |
开关两触点间绝缘损坏,击穿 | 更换开关零件 |
保温器的双金属片的支撑瓷柱脱落或损坏 | 重新装上瓷柱 |
保温器动、静触点熔结粘在一起,断不开电源 | 撬开,修磨触点或更换保温器 |
煮饭不熟或生熟不均匀(夹生) | 外壳比平日热,烫手 | 内锅与发热盘之间有异物 | 检查并清除 |
发热盘发热不均匀 | 一般需更换加热元件 |
内锅底变形 | 检查整理或更换内锅 |
内锅挂在外壳上,使内锅一边悬空 | 把内锅左右转动两三下,即可恢复正常 |
发热盘变形 | 轻微变形,或以用砂纸打磨,严重变形或凹陷的应更换 |
加水太少 | 适当加水 |
故障现象 | 产生原因 | 维修方法 |
不能自动保温 | 手摸锅盖无温热感 | 保温温度过低,双金属片控温器触头弹性减弱不能闭合或动、静触点氧化,电源不通 | 调整触头间距离或用细砂纸打磨触点或更换保温器 |
控温器螺钉松动或连接点松动脱落 | 重新调整螺钉,修复断残处 |
外壳漏电 | 有麻手感觉 | 使用或清洁不当,使电气部分受潮 | 检查维修,受潮的电气部分应作驱潮处理 |
自换插头接错线 | 检查插头,黄绿双色导线应接地。按规定,不允许自行将三线插头改为两线插头 |
插座或恒温器等处的绝缘材料损坏或积存污物 | 清除污物,更换绝缘材料或整个部件 |
电热盘发热元件封口绝缘材料老化 | 清除老化的绝缘材料,用室温硫化硅橡胶封口,12小时后再使用或直接更换电热盘 |
电路中裸露的金属件碰壳或周围有异物 | 清除异物,将金属件移离外壳,必要时作绝缘处理 |
煮饭不熟 | 煮饭过程中,指示灯熄灭,但按键开关未动 | 按键开关的动、静点接触不良 | 清除触点表面的氧化物,调整触点上的弹簧片,使动静触片压紧 |
触点上、下位置偏移,接触位置不恰当 | 把铝内锅放入电饭锅内,压紧限温器,然后调整触点位置,使之接触良好 |
感温软磁钢失效或硬磁钢退磁严重 | 更换感温软磁钢或硬磁钢 |
煮饭开关按下后琐不住 | 磁钢限温器内感温软磁钢碎裂 | 更换
|
开关拨杆变形,造成限温器磁钢不到位 | 修整变形 |
煮饭时间延长 | 锅底与电热盘产生黄黑色焦膜,使锅底与电热盘接触不良 | 用木片或塑料片刮去焦膜或用细砂纸擦拭 |
电源电压低 | 不需处理或使用交流调压器 |
保温不准或失灵 | 双金属片保温元件保温温度发生变化或失去作用 | 调整保温器上的螺钉,往下拧保温温度升高;往上拧,保温温度降低 |
保险丝熔断 | 接插件等受潮 | 进行干燥处理或更换 |
电源线、开头组件、电热盘、限温器和恒温器及各引出线碰线短路或损坏 | 修理或更换 |
批示灯或限流电阻击穿 | 更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