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3|回复: 1

[分享] 数码相机如何使用闪光灯

[复制链接]

初级技师

Rank: 7Rank: 7Rank: 7

回帖
1
主题
240
积分
93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8-19

推广活动勋章

发表于 2010-8-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没有了光线,摄影就成了无米之炊。遇到夜晚、光线不足或是在室内灯光昏暗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闪光灯了。闪光灯的价值也许只有闪过之后你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如果你熟悉相机闪光灯的特性,你就能很好地利用闪光灯来拍出优美的画面。

  闪光灯的闪光指数:指数的大小决定着外闪功率的大小,也就是说,指数越大的闪光灯发光强度越强。闪光指数的代号为GN,简称为指数,其定义是指用50mm镜头,光圈置为 F1.0时,仍能使被摄体曝光足够的最大照射距离,该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指数的计算通常是以ISO 100为基准来设定,可以用公式:

   GN=光圈F值×拍摄距离(米)

   来计算。一般135单反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指数约为12,如果用光圈F4来拍摄,也就是说有效闪光距离为12÷4=3米;同理,如果闪光灯指数一定、拍摄距离一定的条件下,为了让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光圈系数值的选择也同样需要满足公式:

   光圈F值= GN/拍摄距离(米)

   例如闪光灯指数32,拍摄距离为4米时,则光圈应设置为F8。在手动闪光灯曝光时,要牢记这一关系,而这一关系只适用于聚焦距离与闪光灯至被摄体之间距离相等时(即闪光灯插在相机的附件插座上)才有效。若是闪光灯离机使用,则要加以必要的修正。

   另外,如果所使用的ISO值增大,那么所等效的闪光指数也递增,同等光圈下的拍摄距离也增大,或者同等拍摄距离下的光圈也应缩小。在购买外置闪光灯的时候,除非在拍摄时多以ISO400 来拍摄,或大多拍特写照片,否则最好购买指数在25以上的闪光灯。如果经常要用到造型闪光或其他创意方式来拍照,那么就需要强力的闪光灯,不妨购买指数在40以上的闪光灯。

   覆盖范围:闪光灯的覆盖范围是指闪光灯的闪光束投射角度的大小 (又称射角)。投射角度大,光线覆盖范围大,则可适应广角镜头的拍摄;投射角度小时,光线覆盖范围小,若用广角镜头来拍摄时,边缘部分会因光线不足而发黑(简称遮角现象),所以只能配合长焦镜头使用。由于镜头的焦距与视角有着固定的关系,所以闪光灯的覆盖范围也用镜头焦距值来表示。如果用焦距为35mm的镜头拍摄时,所用闪光灯的覆盖范围也应当是35mm。实际使用中,闪光灯的覆盖范围应稍大于所用镜头的焦距值,以免出现遮角现象。当然,如果您的闪光灯的灯头是自动变焦的,那么您就不需要为这个担心了。

   闪光灯同步速度和同步方式:现代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为 1/1000秒~1/50000秒之间,由于焦点平面快门的固有特点,注定了在使用闪光灯时,快门速度不能过高。否则得出的照片就会出现一半正常曝光而另一半曝光不足的现象。

   对于135级别单反相机的纵走式焦点平面快门而言,由于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有限,所以要求在曝光时两层快门帘幕之间的宽度不能小于24mm(横走式焦点平面快门为36mm)。即第一帘幕收缩到头,而第二帘幕正要开始展开,闪光灯才点亮,此时对应的快门速度称为最高闪光灯同步快门速度,根据相机性能的不同,通常该速度在1/125秒~1/300秒之间。这种第一帘幕刚收缩到头就点燃闪光灯的方式称为前帘同步 (或第一帘同步、也就是通常相机所默认的闪光方式)。 若快门速度高于闪光灯同步速度,其帘幕之间的缝隙小于24mm,必然导致被第二帘幕挡住的那一部分曝光不足。所以使用闪光灯时,其快门速度不能高于最高闪光灯同步速度。

   考虑到这一点,通常情况下单反相机在使用闪光灯时,程序曝光和光圈优先的快门速度都会自动控制在相机的最高闪光灯同步速度之内。但是,当我们遇到不得不使用高速快门的情况下,闪光灯的高速同步功能可在这个时候帮助我们。高速同步功能需要人工在闪光灯上打开,打开后相机取景器的提示框里的闪光灯标志旁会多一个H字母,表示此时可以使用高速同步闪光功能。应该注意的是,为了能够适应高速快门,高速同步模式下闪光灯的最高输出指数会随着快门速度的提高而降低,例如在快门速度为1/500秒时,佳能550EX闪光灯的最大指数为全功率的1/3;而当快门速度为1/2000秒时,其最大指数为全功率的1/6。高速同步方式有助于使用大光圈闪光拍摄,可以获得背景虚化,主体突出的效果,在人像摄影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前帘同步方式外,还有后帘(第二帘)同步方式。它在第二帘幕开始展开前那一瞬间触发闪光灯,特别适合于夜景慢速曝光摄影。设想一下,夜间在马路上拍摄行驶的汽车,采用慢速曝光,使汽车的尾灯在底片上留下一道道光线,而又要使整个汽车被闪光灯所照亮。若采用前帘同步方式来触发闪光灯,则是闪光灯先将汽车照亮,然后再由汽车尾灯灯光在底片上曝光,得出的照片是汽车身和前方有一条由尾灯(红色)所划出的光线,很不自然;而用后帘同步方式,则是汽车在前,后面拖着条红色的光线,则会显得更为合情合理一些。后帘同步方式要与慢快门速度配合使用时才能生效,此时的快门速度一般要低于1/30秒。

   TTL闪光灯控制:TTL(通过镜头)闪光灯自动控制不仅要求闪光灯有这一功能,同时也要求照相机具有相应的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原理同自动调光式闪光灯类似,但测光是由照相机内的专用测光元件来完成,该测光元件或者独立于相机的测光元件或者与测光元件在一起。当今主流的闪光灯通常是在正式闪光前的零点几秒时间进行一次小功率预闪,通过相机的测光系统来测量该闪光的曝光量,决定最终输出的闪光量,闪光灯按照该参数输出闪光,同时快门开启,曝光操作完成。

   TTL闪光灯由于控制方式与照相机的“内测光”方式类似,更换镜头时,照相机的测光系统仍能测量出变化的光线,因此不会受镜头参数的影响,对闪光灯的控制较为准确。

  闪光灯有内置闪光灯:通常相机的内闪光灯的指数约为10左右。在一些顶级的单反相机中则没有内置闪光灯,例如尼康的D2X,佳能的1DS Mark II等。内置闪光灯因为指数较小,所以使用范围不是很广,笔者最常用到它的地方就是在人像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以及夜间拍摄时照明主体。

   外置闪光灯:相机厂商为相机专门定制的闪光灯。它有闪光指数大、适用场景多、使用灵活和操控性强的特点。通常这类闪光灯通过相机的热靴或专用闪光插座接入,没有热靴的则可以通过闪光同步接口接入。

   微距闪光灯:用于近摄或微距摄影,通常安装在镜头前端,可以通过更加贴近的视角来展现微距物体的魅力,通常这类闪光灯分为环形闪光灯和群组闪光灯,环形闪光灯可以提供无影的主体影像,而群组闪光灯则可根据创意安排闪光灯位置实现造型闪光。

   在实际使用中,如何让闪光灯心随所愿的发挥出创意的火花呢?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种闪光灯的常见应用方式。

   填充式闪光: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在光线不足时才能使用闪光灯。其实不然,在阳光明媚的大晴天照样可以使用闪光灯,而且还能拍摄出效果极佳的照片。这种控制方式也称补光式,当被摄画面的反差很强烈时 (如逆光),可以用闪光灯来填充阴暗的区域。
   填充式闪光的使用是在保证背景曝光正常的前提下,适当增强主体的亮度,使其细节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应按背景高亮处的测光值来设置曝光值。在程序曝光的模式下使用填充式闪光,要注意测光模式的选择,如果选择中央重点测光往往不能得到主体和背景相平衡的曝光,此时选择评价测光就非常地重要。如果自动测光的效果不能使你满意,那你可以尝试手动设定,大致做法如下:使用快门优先模式(使用闪光灯可以同步的快门速度),然后依照背景处测光并锁定(AEL)该曝光值,打开闪光灯,可以在自动闪光灯模式下将闪光补偿降低1EV左右,或者直接手动设定闪光输出量到刚好照射到拍摄主体的水平上(该距离可以在带有液晶屏幕的闪光灯上读取到)。填充式闪光的参数是较难掌握的,它像手动曝光选择曝光值一样,往往需要较丰富的经验才能准确设置,但新手可以先试拍几张,根据拍出照片的情况及时地调整参数来适应主体与背景的反差。

   慢同步闪光:在拍摄夜景人像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拍摄的人物主体和背景也得到均衡的曝光,但很多情况是拍摄的主体曝光准确,而背景却是漆黑一片,不知所表。我们不能够指望闪光灯把整个世界都照亮,闪光灯所能照顾到的仅仅只是离相机距离较近的拍摄主体,背景的曝光仅能靠其自身的光线来满足。

   这样的情况与使用填充式闪光的情况刚好相反,使用程序曝光时相对较高的快门速度往往只保证了主体的曝光而背景会曝光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在保证背景的同时对拍摄主体进行补光,具体就是延长曝光时间确保背景的充分曝光,而通过闪光灯的补光来照顾拍摄主体的曝光。使用者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TV),将快门设置到1/20秒或1/10秒,开启强制闪光,根据被摄主体与相机的距离调整闪光输出指数(闪光补偿)后即可。如果你的相机有慢速同步闪光(后帘同步闪光)模式的话,直接开启该模式即可。经验不多的用户可以反复调整闪光输出和快门速度,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拍摄设定。

   造型闪光:这是外置闪光灯最常用的拍摄方法,通过调整灯头的角度和方向来避免闪光直射拍摄主体,使主体变得苍白、生硬而平坦。使用造型闪光,可以将灯头指向一个能够反射闪光的平面上而不是将闪光直射到拍摄主体上,通过该平面的反光照射被摄主体来制造相对自然的闪光效果。这个反光面可以是反光板、镜面、墙面和天花板等。采用这样的方式,反射面的反射替代了直射,由于反射光并不与镜头平行,无论是画面的光照还是拍摄主体的阴影都会显得更加自然,经常被用于在室内摄影,以保留现场气氛。

   高速摄影:在夜间摄影时,若环境亮度很低,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慢的照相机也可以进行所谓的“高速摄影”,可以将一些高速运动的物体“凝结”在照片上。比如用1/60秒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由于背景环境亮度低,不会在底片上留下多少痕迹,到达底片上的亮度主要由闪光灯来提供, 若所用的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为1/10000秒,实际效果等同于用1/10000秒的快门速度进行曝光,这么高的快门速度自然可以将一些瞬间凝结下来,我们有不少用闪光灯拍摄的夜间照片比白天拍摄的要清晰 (假定以同样的快门速度曝光),其道理就在于此。

   频闪:频闪方式通常只出现在各个品牌闪光灯的顶级产品中,一般的闪光灯在每次触发时,只闪一次之后就停止了工作,而频闪方式则是闪光灯在每次触发时,不是一次将所有的能量全部释放,而是按照一定频率连续发光,这样就在一张底片上将动体的一连串动作同时记录下来。这种闪光方式也称作“连续闪光”。频闪模式下通常可以设定频闪的频率、输出闪光量以及闪光的次数等。在使用频闪方式摄影时,一般要用慢速快门,如 1/4秒或更慢,才能使其效果更明显。

   无线群组闪光:现在主流的日系闪光灯基本都支持无线群组闪光,也就是说,如果您手头有两只以上的闪光灯,您就可以尝试用它们来组织自己的摄影棚,而且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TTL测光自动进行的,并不需要测光表和复杂的计算。具体操作上需要将闪光灯的主闪和从闪分别设置好后并按照需要的位置进行布光,随后就是按照您的创意来拍摄了。

  再补充一个

  有许多影友都把闪光灯看作是室内摄影器材,或者是在自然光不足时才使用,所以一般在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都不会想到使用闪光灯。其实,即使是在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闪光灯也可以作为辅助光源使用,成为自然光的好帮手。比如:在强烈的日光下拍摄侧光或逆光的近景和特写人物时;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拍摄较大的场景时;景物明暗反差过大或光线不均匀时,都可以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在自然光中加用闪光灯,既可控制反差,又能调整色温,有时还可当造型光使用。这种用混合光摄取的影像,也显得格外细腻、柔和,能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

   
    在直射日光下拍摄侧光人像时,曝光可以面部强光为准,其明暗反差通过闪光灯补光,一般控制在1:3到1:4比较合适。如果使用自动闪光灯,要控制上述明暗反差的比例很简单,只要在选择闪光灯上的自动光圈级时,选用比相机上所用光圈大一级到一级半即可。倘若闪光灯上正好没有这个挡位,还可通过调整相机上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曝光组合来解决。如果使用手控闪光灯,则可采取调整闪光灯的功率装置,或闪光灯到被摄体的距离来进行调整。另外,也可以通过在闪光灯上加纱或滤纸等遮挡物的办法来控制闪光灯的输出强度。

    

初级研究师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回帖
1076
主题
21
积分
10061
在线时间
2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9-4
最后登录
2021-8-24
QQ
发表于 2017-10-25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门户地图|网站地图|家电维修|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16 川公网安备51102502000162号 )

GMT+8, 2025-4-30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