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技师
  
金币112 分
威望512 点
UID205313
好友1
记录0
回帖1
主题240
积分932
阅读权限40
注册时间2010-8-7
最后登录2010-8-19
在线时间0 小时
初级技师
  
- 回帖
- 1
- 主题
- 240
- 积分
- 932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8-7
- 最后登录
- 2010-8-19

|
4、看看电视厂商的宣传――100HZ与变频
这个名词在电视业非常流行,一问电视必是100HZ逐行。其实这是两个概念混用所致,很难注意到其中有N制与PAL制的区别。
对于逐行电视来说,“100HZ”与“逐行”这两种模式是不会同时出现的。
100HZ这个数字是来自于PAL制电视。前文说过现在的电视扫描技术提升了一倍,普通PAL制是50HZ的,一帧要扫两场,但是有“行闪烁”,画面不稳定,如果将频率提高一倍成为100HZ,那么行闪烁现象就被有效地控制住了,画面非常稳定,但扫描线还是有稀疏感。换成N制的话,逐行技术使得扫描线加倍,而频率依然保持在60HZ。也就是说,100HZ是PAL制隔行时的频率,而逐行是N制下的显示效果。简单推论是,要逐行就到不了100HZ,要100HZ就到成不了逐行,因此,所谓的逐行电视在PAL下是不能逐行的,这实在不为人所注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流行的电视采用了“变频”的技术,不管是N制还是PAL制,都经过数字芯片的处理,转化成60HZ或者75HZ的逐行。75HZ的逐行显示,其画面的密实度与稳定度已经很是可观,当然和显示器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因为显示器的指标更高。
我们普通的电脑逐行显示器一般在1024×768下能达到85HZ(扫描频率在够用的情况下不会无缘无故的加大),电视的指标则远远低于此(一般逐行都是以60HZ在显示,部分电视有逻辑优化至75HZ)。分辨率越高,屏幕上的点就越多,扫描一遍就越吃力,衰减也越厉害,所以要求有更高的扫描频率。当我们在用电脑显示器时,会看到最低分辨率640×480下,只有60HZ可以使用,这样低的分辨率不需要太快的刷新就可以应付。但如果调到800×600,就会出现72HZ、75HZ、85HZ之类的选择。如果再往高了调,只要你的显示器和显示卡可以承受,理论上二者的值是一起上升的。好的显示卡可以提升至120Hz以上的刷新率,可惜普通的显示器无法承受。所以这些高的参数只有在液晶显示器里才能试试,因为液晶用的显象原理与CRT根本不同,它的刷新率不过是摆摆样子为了与CRT兼容,
实际上你选什么频率对它都没有作用。
在电脑显示器领域,如果让画面稳定不闪烁,并没有一个特定的不闪频率,而是随着分辨率的提高而提高。如果85HZ在1024×768下不闪,那么在1600×1200下就难说了。而且眼睛因人而异,起初800×600下60HZ被定为稳定不闪的标准,后来根据调查发现有5%的人群对这一刷新频率仍然觉得闪烁,所以国际公认的不闪烁标准调整为800×600的模式下85HZ。
电视的技术规格远远小于显示器,一些电视机的广告中称“不闪的才是健康的”这话倒是不假,但100HZ的不闪与逐行是鱼与熊掌的关系,目前电视机在逐行状态下最高只支持到75HZ。逐行电视现在都开始支持VGA接口,VGA的分辨率当然越高越好,如果有电视
总在强调不闪和高频,其价格又是主流的话,有可能它支持的分辨率很低。
5、再看看电视厂商的宣传――高清电视的P与I
高清数字电视是新一代电视标准,这回的催生婆不是美国的电影大亨了,而是日本的电视网。
高清电视的最佳收视效果需要电视台信号与电视机的共同工作,我国号称2005年试播,2010年普及,大大小小那么多电视台要更换设备,无数家庭要更换电视机,想想就头疼,真是浩大的工程。
八大影业公司目前不会明确表态去支持一种电视规格,他们在观望下一代的光贮标准。虽然新一代DVD的战火已经燃起,但现在的DVD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比如五到十年)仍然会占据主流地位,这不是技术商的原因,而是内容商(影业公司)所致。如果你有
耐心了解一下DVD的制作过程,你就会明白制作DVD是多少不易的一件事,影业公司不会轻易更换这套已经有成熟配套技术和优良市场的摇钱树。但是下一代DVD的发展,甚至未来数码电影的发展,都会与高清电视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就目前来说高清电视机还属于超前消费,鉴于电视这种家电“大件”购买后是轻易不会更换的,这为提前选购高清提供了理由。
高清电视技术最有意思之处,一个是它以16:9为标准,另一个是它的兼容性。它几乎兼容所有的分辨率,从高清电视信号1920×1080,到1280×720,从电脑分辨率600×1200到640×480。
高清电视的标准分辨率支持到1280×720,最高分辨率为1920×1080,这是16:9的结果,同时还要兼顾电脑的4:3分辨率,所以高清电视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显示高清电视信号的分辨率,一个是显示电脑VGA信号的分辨率。VGA对我们来说是个通用的概念,指电脑的VGA接口。在电视业中,640×480的分辨率才被称为VGA,800×600是SVGA,1024×768是XVGA,之后再大的分辨率如1024×1024被称为XGA,还有1280×768的XXGA以及增强的UXGA 1600×1200等。隔行的英文是Interlace,用I来表示,逐行是Progressive,用P来表示。在逐行推行的初期,有些电视曾号称支持1280×720i,这是指在隔行扫描下能支持到720线,将它除以2的话,支持逐行的电脑分辨率时,640×480都显得很吃力。因此“i”是有水份的,1920×1080i听上去有很高的分辨率,其实是隔行1080线,只能对付电脑逐行的800×600,经过一些修饰算法最多到1024×768,效果无法与同分辨率的显示器相比。1920×1080i的真正涵义是,就算有最高分辨率的高清电视信号,它也能在隔行状态下支持,现在中低端的电视机都在宣传这个指标。真正逐行的标志是“P”,720×480P(简称480P,适用于DVD),1280×720P(简称720P),这才是货真价实的逐行扫描线数,一般1080i的电视可以支持到720P,并向下兼容480P,所以我们会看到一款高清数字电视参数有这样的写法“480P/720P/1080i”,而目前高清电视最高的分辨率是1920×1080p。
现在的HDTV已经把触角伸向了数字电影领域,由于放映面积的增大,其分辨率也会相应增加。更何况投影的技术对于图像放映有先天的优势,它的光斑更大,从而产生更强的辉度,使画面看起来更融为一体。在未来,电影与电视的界限将由于数字高清技术的运用而越来越模糊,其分别仅限于大家集中看大屏还是一人坐家里看小屏。家里的小屏也可以达到1080P,这个分辨率已经能在数平方米大型银幕上清晰表现,在普通电视上的效果号称是“五倍观看距离等同于实物”。它到底有多细腻呢?用电影胶片来作比较,因为是模拟信号所以在银幕播放时没有严格的分辨率规定,但电影一般都在4000线以上,那可是几十上百平米的银幕,在家用电视上若是能达到1080P,则拥有了相当高的分辨率。当然1080P的电视价格不菲,如果我们只用来看DVD、玩游戏,或者简单应付高清信号的话,用720P兼容1080i就可以了(1080i/720p),这是现在家用电视的主流产品。
6、你要追逐时尚吗――等离子与液晶
液晶与等离子用最新的技术展示给人们一种积极的电视显像思维。由于是板式平面成像,所以它们的厚度不但很薄,而且体积可以做到很大。目前厂家已经推出80英寸甚至更大的等离子电视。
液晶从技术上来说更成熟和先进,通过电流控制晶体的排列方向以改变光线,但由于点距过小、没有辉度、速度慢(慢的液晶屏有拖尾现象)、亮度失真等特点,在现阶段,并不适宜用来作DVD电影的显示设备,用作电脑显示器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说起大屏幕电视,其实现在高清背投电视的性价比是相当好的,五六十寸的超大屏幕也够爽,但是“辉度”有点过份了,图像没有了层次感,而且可视角度受限,亮度极差,包括比较新鲜的液晶背投也是如此(所谓液晶背投,究其实质还是背投,只是跟数码像机一样有了成像芯片的控制,亮度与色彩比普通背投要提高很多)。不过背投有个弥补的方法,就是“距离”,因为投射成像的原理,背投电视在与视者有足够的距离后会达到最佳效果,六十英寸的液晶背投要到五六米远的地方才能看出一些效果,其实是视觉忽略细节造成的,离得太近反而不行,连亮度都受影响,这正应了“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如果你家的客厅没有足够的径深,还是不选为妙,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电器商店里看中的背投,回家以后发现成像效果很差的原因。
当然,如果追求大屏幕又有足够预算的话,等离子是首选。它的辉度介乎于CRT与液晶之间,用来看DVD电影是绝佳选择。最初由于技术的原因,等离子的分辨率都不高,而且等离子屏在用一段时间后(两三万小时)会出现烧蚀现象,使得影像残留在屏上不能消去,寿命缩短,更何况价格高得吓人。现在极品等离子屏幕高清信号支持到1920×1080P,VGA分辨率达到1600×1200,画面通透感、色彩还原以及亮度都有很大提高,甚至超出了CRT的逐行电视效果,看这种等离子电视给人以很爽的视觉享受。当我们有一天拥有了等离子,并拿出自己收藏的几千张DVD光盘来享受时,人生啊,还有什么要求呢?
第三节 该说DVD播放机了
讨论完显示设备,还要说一下DVD碟机。
别看DVD的主控芯片只有少数厂家把持(索尼、松下),但是DVD被解码后的成像信号的修饰效果,各厂家有很大的不同。
DVD机目前市面上都是“逐行+双解码”的,如果一些名牌大厂的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在促销(比如三四百元),你一定要问一句是不是逐行的,这太重要了,许多厂家在甩淘汰了的库存。宝马配好鞍,高清逐行当然要配逐行DVD,否则效果反不如普通隔行电视。
有人看到MPEG2比MPEG1强大很多,所以从简单的序号关系认为MPEG4比MPEG2更优秀,许多商家也在这样宣传。MPEG4的正经名称是ISO/IEC 14496,在图像质量与压缩码率成为鱼与熊掌之势时,MPEG4舍鱼而取了熊掌,所以MPEG4的图像质量不如MPEG2,但是体积要小得多。虽然二者都是720×480分辨率,但就算用MPEG4的最大码率(4Mbps)来压缩,依然无法与MPEG2的高码率相比。但是MPEG2在码率低于3M后画质便开始急剧下降甚至惨不忍睹,而MPEG4在1M以下仍然表现适中,与2M时区别不大,在500K还能对付着看,效果与VCD不相上下。这就是MPEG4的本质,为低码率而存在。并非一些兜售压缩DVD的商家所言,MPEG4碟一张盘放五部电影,画质可媲美DVD,现在许多新标准都是这个路数。过去人们总习惯于用扫描线的多少来评价画质,这个时代在DVD到来时应该终结了。MPEG4与DVD同为480线,但总体画面质量差了很多。这就好象现在CPU只拼主频是没用的,AMD 64比同主频的INTEL要快很多,整体质量的考量才是根本。
8、那就说说MPEG4的故事
其实MPEG4在MPEG组织公布之初就被微软看中,把它做在了Windows里,支持AVI文件,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一开始MPEG4的V1与V2版效果并不好,经过微软V3版的改进后大有改观,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标准。但是微软的老毛病又犯了,将V3版只用来支持
ASF媒本流格式,并将代码封闭,专而利之。一直与微软战斗的资源共享派当然不干了,一些高手成立了DXN公司(DivX Networks),将V3的内核成功破出,独立开发了全新的MPEG4编解码器并免费流传,成为MPEG4的新一代利器,这便是DivX 3.11,它的来势汹汹 ,势头很快盖过了微软的MPEG4 V3。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微软要追究DIVX的责任,使得DXN公司不得不抛弃一些技术,尽最大的可能保留一些关键自主技术并申请了合法化。之后,为了弥补所抛弃的部分,DXN展开了一项OpenDivxCodec软件协作活动,完全开放的代码如同UNIX一样吸引了各地许多高手参与改进,终于有了Encore2版,DIVX完全摆脱了微软的阴影。此时的DIVX已经在MPEG4领域红透了半边天,DXN公司成名大振,盟主地位已现,就在桃子熟透时,DXN一抹脸儿突然改变初衷,像微软当年一样封闭了源代码,并信誓旦旦地拿出了当年的开放式软件条款,开放式软件有两种条款,GPL和LGPL协议,前者是完全开放的,后者是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化为私有的,DXN恰是使用了后者。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早就留下的陷井,各路软件高手大呼上当。紧接着DXN在Encore2的基础上开发了Divx 4系列,等到DivX 5出台时,已经要求严格的付款注册了。于是攻守之势再易,转瞬间“几度夕阳红”,新的对抗DIVX的组织成立,名字恰好相反,取名为XVID,誓与DIVX作战到底。在原来OpenDivxcodec的基础上,高手们不久便开发出了XVID,其性能与DIVX5不相上下,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但是不唯利是图的话,这样的红旗又能打多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