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曾被称为平板电视的双胞胎。不过,经过几年的市场充分竞争,液晶电视无疑已成为市场的主流,而等离子电视则日渐萎缩。目前,双方的市场比例由2007年的2:8进一步萎缩到今年上半年的0.46:9.54。而在我市,销售10台液晶电视才有可能卖出1台等离子电视,我市等离子电视的前景不容乐观。
记者在我市家电市场了解到,目前我市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的销量比为10:1左右。据华丰家电彩电部销售经理李丹介绍,如果按销售比例来说,销售30台液晶电视的同时,等离子电视也就能销售3台-5台左右,从价格上来说,等离子也没有竞争优势,在今年世界杯掀起的彩电价格战上,夏普、索尼等多个合资品牌40英寸左右的液晶电视售价均低于5000元,国产品牌更是跌破4000元。而等离子电视均价在5000元左右,无优势可言。但由于世界杯期间购买电视的多数都是对运动画面要求较高的消费者,所以无拖尾现象的等离子电视的销售并不是一无是处。
李丹告诉记者,目前卖场中销售的等离子电视品牌只有松下、三星、长虹3个,远远低于液晶电视的16个品牌。据了解,等离子电视2003年前的阵容与液晶电视差不多。当年松下、三星、LG、先锋、日立等企业均设立等离子生产线。但随着市场和消费者最终选择液晶电视,2008年以来,等离子阵营中的先锋和日立先后退出了等离子面板生产,三星和LG也停止了新面板生产线的投资,仅剩下松下一家在苦苦支撑。在中国,只有四川长虹于2007年投资120亿元进军等离子生产线,而其他国产品牌均撤出该阵营。
记者在各大家电商场采访中了解到,等离子自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等离子仍然以37寸以上规格为主,和液晶从15英寸到55英寸形成全线覆盖截然不同,严重制约了销量。品牌少、销量小,等离子电视是不是到了退市的边缘呢?对此问题,很多经销商表示,等离子电视在3-5年内退市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仍有一些生产企业加大对等离子电视的研发,摆脱局限或许会为窘境中的等离子电视带来生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