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技师
  
金币112 分
威望512 点
UID205313
好友1
记录0
回帖1
主题240
积分932
阅读权限40
注册时间2010-8-7
最后登录2010-8-19
在线时间0 小时
初级技师
  
- 回帖
- 1
- 主题
- 240
- 积分
- 932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8-7
- 最后登录
- 2010-8-19

|
DVD的周边设备无外乎音频设备(声音)和视频设备(显示)。这章内容涉及很多,从音响到电视到DVD机,凡是与DVD周边设备有关的都带了出来,以求得到全面而确实的概念,以助于理解下一章要谈的千变万化的D版DVD画质。
第一节 音响
DVD的音频标准支持AC3和DTS,在家庭影院系统中它们都是以5.1声道为基础的,所以要欣赏DVD最好用5.1声道以上的音响系统。
在DVD上,5.1声道是这样安排的:
左右两个前置音箱负责主要音乐与音响;
中置音箱负责语音对话;
后置两个环绕音箱负责背景声和方位声(比如海浪声、子弹落地声等)。
除了这五个音箱之外,还有一个低音音箱用来表现低频声音(比如恐龙的脚步、鼓点等),俗称“低音炮”,这就是5.1的“.1”。
这六个音箱每个都由一个独立声道来控制,各有各的用处,在AC3中用6CH(Channel)来表示,所以5.1声道也被称为六声道。
DVD机的背后都有这些声道的插孔――“左右主声道,左右环绕,中置,低音”,将DVD中的各声音分离开,并送到各声道去,这个过程被称为音频的“解码”。
一般影业公司出品的DVD碟片,至少有一个语言声道是AC3 6CH,其它的如翻译声道(比如中文配音)或者导演声道(评论声道),这些附加语言声道一般做成AC3 2CH,也就是普通的立体声,这样可以节省空间。
好的碟片另配有DTS的6CH。
一些劣质碟片原声道也只有2CH,效果自然不理想。
不要说枪版碟片,就是所谓的清晰版绝大部分也是2CH,这在DVD上播放时选择“语言”来切换声道便很容易看出。
请注意“语言声道”的“声道”与5.1声道的“声道”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包含着后者。简单地说,我们在以前提过DVD支持八个语言声道,每个语言声道可能是AC3的6CH(六声道),也可能是AC3的2CH(双声道立体声),也可能是DTS 5.1声道。由于空间限制,不可能同时放很多语言声道,所以在D版中最常见的只是一个AC3 6CH(原声)和一个AC3 2CH(翻译或者导演品评),俗称6+2。在D9中,有可能会有一条或以上的DTS。
系统、影院心理声学、家庭设备和数字控制处理领域,简单地说,可以说是一种质量认证标准。
质量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所以长了脑袋的厂商为了控制产品质量, 就要弄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是厂商要验证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对产品质量管用,并能使其让客户接受,是一个耗时耗钱的事。最经济的做法就是找一权威,给自己证明一下。这就是认证。质量体系是一个大工程,小的厂家根本搞不了,所以ISO给出一个标准的质量体系ISO9000族(9001,9002,9003,9004)。但各行业间仍嫌不够,又给出行业的标准的质量体系。如汽车行业的QS9000,VDA认证。
有些喜欢在电脑上看DVD的朋友,只注意了故事的内容,忽略了音频和视频的效果。在这里我还是奉劝一句,尽量配上外接的5.1音箱,然后将DVD的“语言”调到5.1原声道上,你才会知道在2.1音箱中丢掉了什么。如果我们的预算不够,可以买那种组合式免功放的有源音箱。
在个人家庭影院和电脑多媒体系统中,以5.1声道为基础,又出现了6.1、7.1甚至更多的音箱,其本质不过是在加减环绕或者中置等音箱数量而已,比如6.1声道是加了一个环绕中置,7.1声道将先置中置音箱增为左右两个声道,配上功放特殊的解析,以达到更细腻的表现效果。这个前题是你的DVD盘中有6CH的声道,如果是2CH的,用什么音响系统也白搭。
我们对于音频讨论就点到为止吧,其实以上简单常识对D版盘中的音频可以凑合应付,但要原汁原味的欣赏电影艺术为我们创造的声画幻境,音响的重要性一点都不逊色于画画的重要性,如果仅从投资上来说,音响设备的投资甚至大于画面设备的投资,好在,
音响的投资除了看电影,还可以听音乐,所以,白衣认为是值得的。
第二节 显示设备
DVD的显示设备有很多,只要有信号源能呈像的设备几乎都被DVD机支持,比如电视机、电脑显示器、投影仪等。
电脑显示器在显示设备中可以算是最清晰的,但是一来它的画面太小,二来亮度不够,三来微小的点距使得光点间没有辉度过度,画面过于精确没有模拟感,不符合自然的视觉习惯,用来欣赏电影不是最佳之选。
投影仪普及率太低,反射光的亮度更加不够,对周边光线有要求,也不是上佳之选。
所以电视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普通家庭影院的显示设备,尤其是在大画面的高清电视普及之后。因此电视机的显示好坏对DVD这种特殊的家庭影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那就先说电视机
传统的电视系统分为NTSC制和PAL制两套不同的标准,前者多用于美国、日本等地,后者多用于我国和欧洲等地。DVD在NTSC制的分辨率为720×480,每秒30帧(29.97fps),在PAL制的分辨率为720×576,每秒25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和传统电视的成像原理有关。
1、扫描方式
传统电视机是由电子枪显像管(CRT)显像的,显像管中的电子枪将电子流打在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亮点,电子枪以屏幕的左上角为原点,自左往右打一遍就会有一条横线的内容被显示出来(专业词汇叫电子束的水平偏转,听着就让俺头皮发紧),自上往下的将这动作重复(垂直偏转),一屏幕的内容就出现了,这就是其成像原理。
但是被电子束激亮的荧光点在屏幕上不可能长时间亮着,很快就会消失(衰减),为保持画面的完整和亮度,电子枪需要不断重复地打亮这些点,这个动作被称为扫描(scan),整屏幕的扫描被称为刷新。就好象杂技中一个转盘子的节目,在长长的桌子上摆上几十个盘子,演员从第一个开始转起,到最后一个时第一个盘子已经快停下来了,于是又从头到尾来一遍。
单就打点的过程很类似于针式或者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只不过一页结束时又回到了页首。于是就出现了两个较别扭的名词,水平扫描频率(Horizontal frequency)和垂直扫描频率(Vertical frequency),水平频率就是一秒能扫多少行,也被称为行频,垂直频率是一秒能扫多少屏,被称为场频。用场频乘以一屏的行数,自然就是行频。可是在过去,一秒扫多少屏并不如想象的简单。
2、隔行扫描
我们知道电影用每秒24帧的速度播放,使我们的人眼可以对物体有连续移动的错觉。电视同样也采用了类似的规格,NTSC(简称N制)的标准规定每秒需要30帧画面,每帧要有525行,在PAL制中规定每帧需要有625行,很明显PAL制比N制内容要多些,所以扫得速
度也就慢些,每秒规定要25帧画面。
不管什么制式总要每秒能扫出大于24帧才算合格,这要求有很快的速度。但是传统技术使得电视机来不及一次将五六百行的内容都刷新一遍,电子枪扫描到屏幕下面时,上面的内容已经衰减了。于是采用了奇偶行交替的补救办法。第一遍先刷新奇数行,第二遍再刷新偶数行,第三遍在奇数行刚开始衰减时电子枪又杀回来了,重新刷新奇数行,如此反复。这种扫描方式被称为“隔行扫描”(Interlace scan)。
隔行扫描一次虽然只能扫描一半屏幕,但毕竟不是上半部或者下半部,而是全屏,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会出现“行闪烁”,画面横向上像栅栏一样有稀疏感。因为成本低,效果也不错,所以被电视台广泛采用为电视播出信号,我们看惯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隔行CRT统治了将近半个世纪,这个惯性一直延伸到电脑的显示器领域。八卦一下,据说IBM三个字的商标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当时的隔行显示器,看一眼IBM的商标你就知道过去我们在看怎样的电视了――写到这里,白衣得意地低头看了看键盘,这是白衣拥有唯一的一件IBM设备。
电视机每扫描一遍被称为“一场”,N制每秒要有30帧内容,每帧要扫两场,那么每秒就是60场,所以N制的扫描频率是60HZ。标准的扫描线要求有525行,水平频率是30×525=15750Hz=15.75MHz,DVD只要求N制标准有480行就够了,也就是说真正在电视上显示
出来的只有标准扫描线数的92%左右,于是画面就要经过一些计算和修饰,只要前者大于等于后者,显示起来绰绰有余。当然两个数字越接近越不浪费扫描线,过去的VCD只要求有240线,为了配合4:3的比例,画面宽度只有320点,需要经过一些处理才能在电视上
“放大”满屏,这个过程使得画面损失了清晰度而变得模糊。
3、逐行扫描
顾名思义,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或者Non-interlace scan)一帧不再需要奇偶行两场扫,只需要一行接一行一次完成。
其实逐行扫描本身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电视标准制定之初就有过讨论,但在同等成本下,电子枪逐行扫描有点“来不及”,扫描频率只有30HZ,闪烁严重,还不如隔行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逐行扫描的频率提高了一倍也达到了60HZ,虽然逐行扫描不新鲜,但是能扫这么快的逐行才是新技术。现在的逐行已非隔行可比,这样的速度如果扫描隔行图像,可以比普通隔行多扫一倍的密度,也就是多出一倍的扫描线,也可以在相同扫描线密度下对画面进行逐行的两场扫描,使画面稳定不再闪烁。在密实与稳定之间,逐行可以任选其一。
逐行扫描在开始的生产成本很高,一直用在电脑领域,替代了以前的隔行显示器,字体的清晰度大大好转。不过电脑显示器的画面处理复杂程度远非电视可比,但是逐行扫描在电脑领域的成功还是刺激了电视制造商,他们尝试做出低成本的、简化的逐行电视机(比如低扫描频率、低精度、高点距等)。我国逐行电脑显示器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普及,而逐行电视的普及则是2000年后的事
情。所以也可以说逐行扫描是从电脑显示器上衍生出来的电视标准。
逐行扫描的电视相对于隔行,内容更加清晰,如果保持60HZ的刷新频率,那么行频可以达到31.5Khz,N制的525条扫描线是一次完成的。当然这是指真正意义上的逐行,如果信号源仍然是隔行信号(比如电视信号),那么就需要一个倍频转换器,实际效果等同于用隔行的方式模拟逐行,将同样的内容奇偶行复制,画面看起来密实了,但画面的真正细节并没有增加,从画质的角度来说,这种逐行被称为假逐行。因此要配合逐行的电视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有逐行的信号源,比如逐行DVD机、电脑显示卡或者数字高清信号。
所以,逐行扫描的电视机,是未来的消费方向,但在目前,很多周边设备不配套,电视台播出的普通电视节目也不配套,逐行电视有些大马拉小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