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章里面聊一聊键盘的事情吧。为什么题目有三个键盘呢。因为要讲三个关于键盘内容。 手机键盘依然要说,iPhone 是个分界线。分割里实体键盘和虚拟键盘。 而实体键盘来说,当年又有九宫格和全键盘的争辩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虚拟键盘的时代。 作为一个 87 后来说,第一个手机应该都是九空格的手机了,而且相当大的几率应该是一台诺基亚的手机。上学的时候甚至是可以使用手机进行盲打的。毕竟那时候的输入法还不是很智能的。 自己的第一个全键盘手机是一个二手的诺基亚 E61,伴随了我半年多的时间就换成了 E71,之后就是黑莓、Palm 之类的全键盘手机轮番上阵了。现在还留着几个手机作为收藏。 、 除了传统的全键盘之外,我还是很喜欢索尼爱立信的半全键盘设计。比如这款 M600。

当熟悉了虚拟键盘之后,有一天我拿出了当年的一款全键盘手机来,发现居然自己已经不会打字了。现在买手机也不会再去买全键盘的手机了吧。几年前三星还为了自己的旗舰手机推出过键盘保护壳,现在也销声匿迹了。
电脑键盘电脑键盘的变化不大,最初认识键盘并且打字的话应该是从一个打字机开始的。当时英语辅导班的老师有一个打字机,我还是很喜欢去玩的。上学时候主要用的都是学校的、网吧的电脑,对于键盘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除了都是油腻腻的感觉之外。我不玩游戏,所以说什么游戏键盘对我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大了。 用的最多的键盘还是 Mac 的键盘了。下面就说说对于 Mac 键盘的一些感受吧。 打油:这应该是材质的问题吧。好吧,也许这也是个人卫生习惯的问题。我用下来的每一款 Mac 键盘基本上不清理的话都会打油。侧面一看光亮亮的。 手感呢,笔记本电脑中最好手感的键盘应该是 ThinkPad 的了吧。但是我没有用过的。只是道听途说的。Mac 笔记本系列中的键盘手感是紧接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下降的。当年的「飞机」系列的 MacBook Pro 产品的键盘还是很好的,就是那种软软的感觉,我很是喜欢。之后 2009 年更换到一体成型机身的 MacBook Pro 之后,键盘手感就比之前下了一个档次,而且开始容易打油,是因为我变成了中年油腻青年的问题么。在之后换成了现在的「蝶式键盘」键盘之后,我终于踏上了寻找一个外接键盘的道路。 

TouchBar 到今年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但是 TouchBar 的「杀手级」的应用方式还没有出现,甚至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负担」。有一天我们的培训师问我:你用 TouchBar 么,来做什么?我说,你看,它显示歌词的时候是不是很好看? 假如从是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 TouchBar 的话,我觉得这个设计很失败,但是假如从培养用户习惯的角度来说,TouchBar 和 蝶式键盘都是在培养「下一代操作习惯」,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键盘、输入法、创造和消费我们现在的键盘布局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 我的第一节电脑课记得就是学习键盘的「指法」结果现在依然是「二指禅」。对于输入法来说,拼音是最早接触的。但是上学的时候都要求学习五笔,最讨厌的就是背字根。我现在依然不会五笔输入。 紧接着输入法越来越智能,网路词库的增加,拼音原本的重码率也慢慢不是使用拼音输入法的障碍了。 我之前说TouchBar 和 蝶式键盘都是在培养「下一代操作习惯」,TouchBar 是为了方便那些记不住快捷键的。而蝶式键盘是为了让人们逐渐适应在「玻璃上打字」的感觉。毕竟手机用一两个手指在玻璃上打字和键盘用九个手指打字还是不一样的感觉。 为什么很多人现在的第一台电脑实际上是一个 iPad 或者就是手机呢。因为那个大大的键盘和「高性能」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大多数人都是内容的消费者而不是创造者。 我们需要更大的屏幕去看,更好的音箱去听,更好的交互简单上手找到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手感更好的键盘,我需要的是把电脑键盘那部分都变成一个触摸的设备,根据不同的程序显示不同的控制方式。现在 Mac 把功能键做成触摸的了,把触控板的面积也增大了很多。终有一天键盘会消失了吧。 从看文字的 WAP 网站,到可以访问真正的互联网看图片,然后在线视频的观看,人们还是很懒的。还是会享受生活的。看长文章不如看微博的一句话,看微博的一句话不如看抖音的短视频。这也让人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急剧「上升」总能从一些文字中理解出原本不是作者意思的意思。 在这种获取资讯的情况下,其实实体键盘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少呢。 手机拍照越来越好,但是相机不会消失。虚拟键盘打字也很快,但是实体键盘不会消失。触摸板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用,但是鼠标不会消失。只是这些东西变成了「专业的设备」,只有少数人使用的设备。 创造内容的人需要更专业的设备,消费内容的人需要钱和不那么专业的设备就可以了。假如你也想开始做一些内容的分享话,慢慢的你也就开始购买这些「专业的设备」了。不只是硬件,软件也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