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紧接着我们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公司将深耕消费互联网,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而掌上高铁项目正是高铁网与互联网的双网结合,也是消费互联网反哺产业升级,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项目。 做好掌上高铁项目也是检验wifi管家通过能力输出在垂直封闭场景的差异化能力。 项目背景 把WiFi管家既有的能力和公司强大的内容输出到高铁场景,打造垂直封闭场所的差异化WiFi能力。打造铁路互联网服务的开放合作平台,向旅客提供站车一体化、线上线下协同的一站式出行服务。我们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我们正在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公司将深耕消费互联网,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而掌上高铁项目正是高铁网与互联网的双网结合,也是消费互联网反哺产业升级,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项目。 以下是当时竞标时制作的动画短片,用于展示我们想要实现的愿景 设计挑战2018上半年通过团队的努力拿下了掌上高铁项目,但投标成功只是整个高铁项目的开始,不仅仅止步于此,接下来需要把产品落地,将项目标书中的愿景实现。作为团队中的设计师,需要完成整个产品0-1框架搭建并交付给正式的国铁的团队,并在后续支持他们的独立开发。在设计中会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 多方沟通项目前期由我们团队负责,之后将会交付给新成立的国铁吉讯公司,这是由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吉利、腾讯三方共同组建的公司。所以项目涉及到利益多方,各方领导层高度关注。在项目过程汇总沟通会更加复杂,每一个公司都有着不同的企业背景,沟通方式上会存在差异。作为中间环节的设计师,需要不断的去磨合和尝试。 场景特殊作为工具类软件的产品设计团队,我们团队虽然有着丰富的WiFi工具类设计经验,但是面对更加垂直封闭场所的高铁场景,我们却并不熟悉。 哪些是高铁用户?高铁场景下用户会产生哪些行为?以及该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是什么?如何去设计高铁场景下的连接和服务?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时间紧迫在短短不到2个月的设计时间里,需要完全从0开始设计一款全新的双系统应用;且设计人力有限,我们的设计团队需在满足原WiFi管家产品上去进行高铁项目设计。 并且由于是企业基因导向影响,要求一次性完全做完全部功能,他们看到的是在理想标书的愿景,与以往互联网MVP(最小可行化产品)概念完全不同,在预期内很难实现落地。 拆解分析由于面临着以上这些设计挑战,在动手设计前,需要明确产品定位,去着手下一步的设计和实现。为此我们针对每个设计难点对症下药,逐个解决。针对存在多方沟通问题我们采取了内部脑暴达成共识,针对特殊复杂的场景采用场景体验和问卷调研的方式找到设计痛点和机会点,针对前期时间紧迫我们采取案头研究、竞品分析来快速熟悉了解市场产品目标。 内部脑暴组织项目筹备组的三方对产品名称和定位的访谈与脑暴。通过大家脑暴APP名字,从而了解各方对这款APP想要达到的目的,也了解到各方对产品未来的期待和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 案头研究+竞品分析通过对标书的重新解读、高铁出行用户数据文献研究以及对铁路、出行相关产品的对标分析,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行业需求布局情况,找准产品定位,我们体验了20多个产品,并把他们分成了铁路购票、车载连接、地铁服务三个大类,统计出90多个功能点,转化成了10类主要功能。 了解到当前市面上产品实现的程度,对于优秀的我们可以借鉴参考,对于失败的我们可以吸取教许。由面到点,重建市场边界。找到相似类型的产品,每类产品功能点进行统计。不同产品功能构架和产品定位。从而了解到未来产品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确定产品定位。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