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2016年乐视就发布了一款“超级手机2”,这是乐视企业首次采用CDLA音频标准的手机,也是全球第一款用Type-C CDLA取代3.5mm耳机孔的手机,算是开创了手机市场先河。 在之后的一年中,手机厂商似乎像预感到了什么一样,纷纷加入了取消3.5mm耳机孔的行列,转而用Type-C代替,而对此说法却大相径庭。有的厂商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水考虑,有的厂商则强调这样做无非是想呈现更好的音质,总之,当年所有的手机厂商总能找到一个“干掉耳机孔”的理由,纷至沓来的Type-C规格产品也正好迎合了这个即将崛起的市场。 但是,谁能想到Type-C耳机的命运就好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 和传统的3.5mm耳机不同,Type-C耳机的出现完全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取消了耳机孔从而快速衍生出的替代物,但它的命运并不像Type-C接口那样顺势成为主流,反而是以过客身份快速淡出市场而告终。 在我们感叹Type-C耳机命运前,不如深挖一下 为什么手机厂商要取消传统耳机孔 通常,手机厂商们在设计一款产品前总是要优先考虑两个问题: 我要怎么样做才能比竞品手机有特色? 我要做什么才能把市场潜在的利润挖掘出来? 2014年,知名手机厂商OPPO为了把手机厚度控制在4.85mm以内,决定在机身部分取消3.5mm耳机孔,而是通过一根Micro-USB转接线连接,保证了耳机功能的正常使用。2016年,市场对于手机的需求不断增加,除了纤薄机身之外,机身一体化和防尘防水功能也成为了竞争高点,因此“机身不开孔”成为了手机必要因素之一。 身处科技霸主地位的苹果公司顺势在新品手机iPhone 7上取消了耳机孔,同时推出了蓝牙耳机AirPods,而不少用户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另付1276元增购。 不得不说,苹果公司在用户心理调查方面简直神奇。
另一边的Android阵营也不甘示弱,纷纷在2016年前后开始了取消耳机孔的尝试,并在包装盒内附赠一条Type-C转3.5mm的转接线。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考倒了一众手机厂商:转接线丢失,造型设计不美观,相应配件购买渠道少,没有专业的耳机厂商助推,用户无法同时充电和听歌等等,这些糟糕的使用感受加上售价越来越低无线耳机,终于成为了压垮Type-C耳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耳机厂商们也非常机敏的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越来越多的蓝牙耳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当小米目前最贵的蓝牙耳机Air仅售399元时,我们就知道,是时候和Type-C耳机说再见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