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覆盖大法 格式化硬盘,然后放入满满新的无关文件,比如搞几百G的电影和音乐,反复两三次填满硬盘。
复杂指数★ 只要会玩电脑就会操作 安全指数★★★ 就比硬盘填零大法安全指数低一丢丢喔~ 速度指数★ 用时极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视硬盘写入速度时长而定,大约需要6-24小时不等…… 2.硬盘填0大法 填0的意思就是用磁盘编辑器全用0覆写一遍磁盘,填零后,就相当于用0覆盖了一遍数据,这种做法也是无法恢复哒,就连美国空军系统安全指令5020都规定,要4次覆盖擦除(这4次覆盖擦除,会选用全0,全1,任何字符的不同策略擦除)即为彻底销毁。
硬盘填0的话就涉及到使用软件,比如WinHex磁盘编辑器(留言可以获取官方下载链接)、victoria硬盘检测工具等,都支持硬盘填0。
这次我们用U盘举例,教你如何用WinHex填0,彻底清除数据,方法如下:
下载打开WinHex,点击Tools - Open disk,打开磁盘; 上面Logical Drive Letters是逻辑驱动器,下面的Physical Media物理驱动器,就是每个盘的内容,选择物理驱动器下面要清理数据的盘。 比如我们选择“可移动磁盘E”打开,然后Ctrl+A全选所有数据; 按Ctrl + L弹出数值填充页面,在十六进制数值填充内填写“00”(默认也是0); 点击确定,然后你会收到一系列提示,点击确定,最后出现填零的进度条,数据就会逐渐清零辣!
复杂指数★★★ 因为我用的是官方下载的软件,所以全英文有点费力。 安全指数★★★★ 硬盘扇区填零也是无法恢复数据的情况之一,并且是国家保密局确认哒,所以也很安全 速度指数★★★ 呃嗯……比覆盖数据快那么三四五六七八倍吧 数据销毁小科普: 二、手机清除数据 眼看着iPhone 8和iPhone X也出了,兜里的钱也准备好了,那么换完手机之后,被淘汰的手机不管是送人还是二手卖了,都要把个人隐私数据彻底清除才行,具体怎么操作呢,咱们继续看咯—— 1.Android数据清理大法: 由于Android手机具有开放性,所以对于用户而言先将手机加密,再恢复出厂重置才会有效。
对于Android6.0版本以上的手机,先在“设置-安全-加密手机”进行加密,加密完成后,直接恢复出厂重置就可以了(注意要在操作时连接电源喔!) 2.iOS数据清理大法: 在苹果设备清理数据之前,先进入设置 – iCloud ,关闭查找我的iPhone/iPad选项,删除Apple ID,然后在“设置-通用-还原”中,选择“抹掉所有内容和设置”即可。
以上两种方法假如不放心,都可以使用数据覆盖大法,清除数据后,用大的媒体文件,反复覆盖三四次,覆盖数据的方法可以说是屡试不爽啦!假如觉得覆盖数据速度太慢,也可以使用数据清除软件,如360清理大师、QQ管家、安卓清理大师等,做更深层的隐私清理。 三、固态硬盘数据清除 固态硬盘只要格式化和删除的数据都会在一定时间内清零,清零的数据就无法恢复啦~所以不需要我们过多操作,数据就很安全。
这是为什么呐?再次进入我们的科普时间: 固态硬盘与普通机械硬盘写入与删除资料不同,机械硬盘在删除数据时,只是把索引区的数据删除,但数据区的数据还在,只是标记为无人使用,所以,是可以恢复哒,只有在现有基础上,覆盖掉这些标记无人使用的数据,才算彻底删除。 而SSD不同,固态硬盘在删除和写入资料时,Trim指令直接让SSD硬盘清理腾地方,而不是像机械硬盘那样先存着,新数据进来再擦写覆盖,所以,只需要格式化掉固态硬盘,就算是彻底清理数据啦~ TRIM指令是微软联合各大SSD厂商所开发的一项技术,属于ATA8-ACS规范的技术指令。 TRIM是告诉NAND闪存固态存储设备要擦除哪些数据的SATA接口指令。当相关页面的数据可以被覆盖时,操作系统会发给SSD一个TRIM指令。SSD控制器等到主机开始删除和再次写入操作的时候,执行安全擦除操作。因为在写入操作过程中不用花时间去擦除原本的数据,写入速度要快得多。 来源:百度百科 Windows 7以上系统中默认状态下Trim指令是开启的,假如想查询目前的Trim指令状态,我们可以在管理员权限下,进入命令提示符界面: 输入“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 之后会得到相关查询状态的反馈。 提示为“DisableDeleteNotify = 0”即Trim指令已启用; 提示为“DisableDeleteNotify = 1”即为Trim指令未启用。 四、特别危险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清除 普通人是不会遇到这种状况哒!假如真的遇到了,要做到快速并且无法恢复的销毁数据,可以大火焚烧、磨成碎末、强酸溶解,或使用专业消磁工具。 假如只是单纯摔碎硬盘,专家可是分分钟就给你把数据恢复了喔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