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中央空调是户用中央空调的一个类型,俗称”一拖多”,指的是一台室外机通过配管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室外侧采用风冷换热形式、室内侧采用直接蒸发换热形式的一次制冷剂空调系统。 目前,多联机系统在中小型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安装与施工过程稍有不当,则会影响空调的使用效果,所以,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今天,小弟整理了多联机空调安装的十大步骤,让你的空调安装之路6起来。
现场材料堆放 材料堆放应整齐有序,两端必须封口,确保清洁。铜管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离地面300MM以上的架子上。
室外机安装 1、室外机安装位置选取 空调室外机离墙必须一米以上,保证散热,并且有足够维修空间、 2、基础制作 基础必须参照设备的安装尺寸制作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基础必须要水平。 3、室外机就位 吊机室外机时,要保持机器水平,机身与吊绳接触部位应加软垫以免磨损或刮花机器。 室外机在与基础接触的安装孔和受力点处垫上减震垫,用螺母固定。
室内机安装 1、吊码制作和选用 根据室内机吊装高度和楼面高度确定吊杆长度后切料。 2、室内机安装 采用红外线定位仪确定室内机吊杆安装位置,并做好记号,用电钻打孔。 室内机吊装位置应确保空调冷凝水能排出,风管安装方便且送风顺畅。 必须采用全螺纹吊杆,并用双螺母固定室内机,确保机器吊挂牢固。 室内机吊好后,一定要调水平。 节流部件安装时必须垂直向上水平安装,禁止倾斜、倒置,并且连接时注意连接方向。 室内机包裹防尘罩,防止大量灰尘进入机器内部,影响机器运行效果。 保证室内机周围有足够的安装和维修空间,合理的送回风气流组织。
冷媒管施工 1、支架安装 架距离不宜过大,安装好的支架必须排列整齐。 2、冷媒配管敷设安装 用割刀切割相应规格长度的铜管。 将端口处的毛刺、管内的铜管屑处理干净。 3、冷媒管保护 配管如不能及时与内外机相连,必须封口,防止灰尘、水分等侵入;配管穿墙时需加套管及时做封口保护。 4、分歧管安装 分歧管不能用三通代替,只能水平或垂直安装。铜管转弯处与相邻分歧管间的水平直管段≥1M;相邻两分歧管间的水平只管段距离≥1M;分歧管后连接室内机的水平直管段距离≥0.5M。 5、胀管连接 铜管径冷媒管连接,必须采用胀管方式,禁止用扩喇叭口方式连接。 6、扩喇叭口 (1).用扩口器扩喇叭口,管口应平整无毛刺,喇叭口应无变形和裂纹。 (2).螺母连接,必须采用两个活动扳手进行操作。 7、冷媒管充氮焊接 (1).为确保施工安全,氮气瓶需连接减压阀,焊接时氮气压力控制在0.2-0.3KGF/CM2。 (2).确定氮气路径,将氮气管插入到要实施焊接的冷媒管入口处并封口,打开氮气瓶阀门,通过减压阀调节好氮气的气流大小,最后实施焊接。 8、冷媒管气密性试验 将气液管连到一起,引出一接管压力表,且将此接口封焊好。R22使用28KG/CM氮气保压(R410A系统使用40KGF/CM2)。注意试压前后的压力修正,每+1°会有+0.1KGF/CM2的压力变化,试压时的温度和确认的温度都要做记录。 9、冷媒管吹污 原则上采用自上而下或水平吹污,吹污压力5KG/CM2,确保系统内没有杂质。 采用如下方法吹污: A、手持合适的封堵材料抵住室内机气侧主管管口; B、用氮气逐步向管内加压,当压力增加的无法抵住时,突然释放管口。 重复A、B步骤进行重复吹污 10、冷媒管道补保温 (1).用裁纸刀裁剪比缝隙的保温材料,保温管的端面需涂上胶水。 (2).将两端口拉开,嵌入保温材料,用胶水将接口处粘贴好。
冷凝水管安装 1.冷凝水管安装应保证1/100的坡度。 2.设置通气口时,必须加2个弯头,使排气口朝下,以免灰尘等污物落入管内,堵塞管道。 3.水平排水管必须避免对冲现象,以免出现排水不畅。 4.带提升泵的机型,其提升管高度不能超过设备所规定的最大值,且在提升段不能设置通气口。 5.水平管支撑间隔一般为0.8~1.2M,不宜过大,否则会产生桡曲而形成气袋。 6.积水盘排水口部位负压大的室内机,排水管必须做存水弯头。安装完成后,必须做好满水通水试验。
管道系统保温安装 1.冷媒管道保温材料应使用闭孔发泡保温材料,难燃B1级,耐热性超过120°C的材料。铜管外径D≤12.7MM时,保温层厚度﹠=15MM以上; 铜管外径D≥15.88MM时,保温层厚度﹠=20MM以上。 2.冷凝水管应采用难燃B1级橡塑保温筒保温,保温层厚度通常为10MM。 3.管道穿墙须套管。
信号线安装 1.必须设置专用电源线路,电源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10%;电源容量必须足够,电缆线径满足要求,有相应的断路保护装置;接地系统必须可靠,如空调外机装在建筑最高处应注意避雷处理; 2.信号线必须使用三芯屏蔽线,其中信号线屏蔽层必须与电控盒钣金接地连接。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