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压力的概念 制冷系统压力是制冷剂(R22、410A等)在空调管路中循环到不同位置所对应的压力,由于制冷剂是在气液之间循环变化的,伴紧接着吸热和放热,所以外界环境的温度对其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高,压力值变大,环境温度低,压力值变小。 1、制冷系统在运行时可分高、低压两部分。 高压段为压缩机的排气口至节流阀前,这一段称为高压压力; 低压段为节流阀出口至压缩机的吸气口这一部分,这一段称为低压压力。 平衡压力是指压缩机不工作时,高低压平衡时的压力; 三个压力的测量都是在室外机气阀的维修口上,制冷运转时为低压压力;制热运转时为高压压力;不工作时为平衡压力。 2、R22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的对应关系
空调制冷设计的工况条件是:室外环温35℃,室内温度27度,蒸发温度+5℃,蒸发压力0.48MPa。所以空调标准制冷低压压力为0.48MPa。 在制冷状态下,空调制冷管路的相对压力(表压力,即低压压力)是平衡压力的一半,所以平衡压力为0.96MPa。空调采用空气冷凝时,冷凝温度为50℃,对应的高压压力为1.83MPa。由于空调工作环境通常满足不了工况条件以及湿度的影响,所以 夏季制冷状态下三个压力值大约为: (1)低压压力:0.5 MPa; (2)高压压力:1.8 MPa; (3)平衡压力:1 MPa。 注:在同等条件下新型制冷剂R410A与R32压力是R22压力的1.6倍。 空调在冬季制热的环境与制冷时相比,工况相差很大。冬季室外环境温度低,所以三个压力会有较大的变化,以空调室外环境温度5℃进行分析。 为达到理想的蒸发吸热效果,制冷设计空气作为载冷物质时,蒸发标准温差选取10℃,所以蒸发温度应为-5℃,对应压力为0.32 MPa。 由于室外机环境为5℃,其最佳蒸发温度为-5℃,而外机盘管化霜一般在-6℃左右,所以冬季越冷制热效果越差,为了最大限度在低温下吸收热量,通过制热辅助毛细管降低蒸发压力,从而降低蒸发温度,因此,制冷状态下的低压不再是平衡压力的一般了,而是偏小一点。 所以制热平衡压力大约为 0.7MPa。 空调制热时室内为冷凝器,冷凝温度受风速和室内温度的影响,空调室内温度低于28℃时为防冷风保护,高于56℃为制热过载保护或降频(变频机)。 室内最佳的冷凝温度选取设计值是50℃,对应的压力为1.83 MPa,所以 空调制热三个压力大约为: (1)低压压力:0.32 MPa; (2)高压压力:1.8 MPa; (3)平衡压力:0.7 MP。 注:在同等条件下新型制冷剂R410A与R32压力是R22压力的1.6倍。 二、低压压力变化制冷系统的影响 制冷系统运行时,低压压力与蒸发温度及其制冷剂的流量有着密切关系。对于用膨胀阀的系统而言,低压压力与膨胀阀的开启度、制冷剂充注量、压缩机的冷效率以及负荷大小有关。用毛细管的系统,低压压力与高压压力、制冷量、压缩机制冷效率以及负荷大小有关。在检查制冷系统时,应在三通截止阀上接上压力表,检测低压压力。 (1)低压压力低的原因 低压压力低于正常值,其因素有制冷量不足、冷负荷量小、膨胀阀开启度小、高压压力偏低(毛细管系统)以及干燥过滤器不畅通。 (2)低压压力高的原因 低压压力高于正常值,其因素有制冷剂过多、制冷负荷大、膨胀阀开启度大、高压压力高(毛细管系统)以及压缩机效率差等。 三、高压压力变化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1)高压压力高的因素 当高压压力高于正常值时,常见故障一般有冷却介质的流量小或冷却介质温度高、制冷剂充注量过多、冷负荷大以及膨胀开启大等。 以上因素会引起系统的循环流量增加,冷凝热负荷也相应增加。由于热量不能及时全部散出,引起冷凝温度上升,而所能检测到的是高压压力上升。在冷却介质流量低或冷却介质温度高的情况下,冷凝器的散热效率降低而使冷凝温度上升。在冷却介质流量低或冷却介质温度高的情况下,冷凝器的散热效率降低而使冷凝温度上升。对于制冷剂充注量过多的原因,是多余的制冷剂液占据了一部分冷凝管,使冷凝面积减少,引起冷凝温度上升。 (2)高压压力低的因素 高压压力低于正常值,其因素有压缩机效率低、制冷剂量不足、冷负荷小、膨胀阀开度小,过滤器不畅通,包括膨胀阀过滤网以及冷却介质温度低等。以上几种因素都会引起系统的制冷流量下降、冷凝负荷小,使冷凝温度下降。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