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液晶电视的发展历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是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假如把它加热会呈现透明状的液体状态,把它冷却则会出现结晶颗粒的混浊固体状态。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性,所以被称之为液晶(LiquidCrystal)。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分子结构排列类似细火柴棒,称为Nematic液晶,采用此类液晶制造的液晶显示器也就称为LCD(LiquidCrystalDisplay)。而液晶电视是在两张玻璃之间的液晶内,加入电压,通过分子排列变化及曲折变化再现画面,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制造画面并通过外部光线的透视反射来形成画面, 进入新世纪,中国液晶电视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总体销量达到134万台,比2004年增长452.3%,其中,零售市场销量达到127万台,比2004年增长480.3%;销售额达到126亿元,比2004年增长492.0%。 2006年,中国液晶电视销量达到380万台,同比增长200%,并占领了10.6%的彩电市场;销售额规模为365亿元,同比增长189%。从2006年初到年底,不同尺寸的液晶电视平均销售价格降幅都在30%以上,其中32英寸和42英寸降幅更是逼近40%。2007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达到7933万台,将近8000万台,较2006年大幅成长73%;出货金额则达到679亿美元,较2006年成长40%。市场需求带动了液晶电视产量的持续增长。高端平板电视中,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在国内彩电销售量中占到一半以上,在大城市的销量更是占到九成以上。 2008年,雪灾、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给液晶电视(LCD)市场带来不小的影响,2008年1-9月中国彩电零售量同比增长5.2%。其中,液晶电视零售量达878.2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72.0%,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从2007年的23.0%增至2008年的33.6%。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却有20%的下降。 就目前市场来看,液晶电视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多家中外电视厂商已经推出3D电视,并已形成市场销售。尽管3D电视进入市场主流仍有待时日,但无疑已成为时下电视领域最主要的流行趋势之一,将成为液晶电视市场新的增长点。 二 液晶电视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什么叫液晶电视?液晶电视也称为LCD电视,使用的是和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平板显示器相同的显示技术。其生动的画面是由一个造价不菲的特殊玻璃嵌板以及上面的晶体管生成的。不过这种电视价格昂贵,特别是超过40英寸的大尺 寸液晶电视。一些液晶电视在从侧面观看时,画面也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液晶电视主要以15-32英寸为主, 40英寸以上的超大液晶电视也有销售。 液晶电视时采用背光(backlight)的工作原理,使用灯管作为背光光源,通过辅助光学模组和液晶层对光线的控制来达到较为理想的显示效果。液晶是一种规则性排列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分子排列最适合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nematic细柱型液晶。液晶本身并不能构发光,它主要是通过因为电压的更改产生电场而使液晶分子排列产生变化来显示图像。 液晶面板主要是由两块无钠玻璃夹着一个由偏光板、液晶层和彩色虑光片构成的夹层所组成。液晶屏幕的表面看似一片坚固的黑色屏幕,其实在这层屏幕上厂商都会加上一层特殊的涂层。这层特殊涂层的主要功能就在于防止使用者在使用时所受到其它光源的反光以及炫光,同时加强液晶屏幕本身的色彩对比效果。不过因为各厂商所使用的这层镀膜材料也不尽相同,当然它的耐久程度也会因此有所差异。因此使用者在清洁时,千万不可随意用任何碱性溶液或化学溶液擦拭屏幕表面。 三 液晶电视机的基础知识 3.1 液晶的组成及分类 LCD使用的液晶,一般是指混和液晶,由多种液晶单体及手性剂混和而成. 下面就是一台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和所有的配件: PANEL(液晶屏);A/D驱动板;液晶驱屏线;高压板(又称升压板、高压条、INVERTER);高压板线材;电源适配器(外置 ,一般都用直流3A/12V),也有部分的显示器的开关电源部分内置在机内的,直接输入AC220V。 液晶电视按显示类型分:TN型液晶、STN型液晶、HTN型液晶; 按清亮点分:普通型液晶、宽温型液晶; 按阀值电压分:低阀值电压液晶、普通液晶、高阀值电压液晶。 3.2 液晶的特性 TN液晶一般分子链较短,特性参数调整较困难,所以特性差别比较明显.STN 液晶是通过STN显示数据模型,计算出所需的液晶分子长度,及其光学电学性能 参数,然后化工合成多种分子链结构类似的具有不同极性分子基团的单体,互相调配成一个特性相似的系列液晶.不同系列的STN液晶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链,因此,不同系列的STN液晶除非制造商说明可以互相调配外,不能互相调配. 液晶分子中有带极性基团的和不带极性基团的,带极性基团分子的液晶单体主要决定混和液晶的阀值电压参数,不带极性基团分子的液晶单体主要决定混和液晶的折射率和清亮点.液晶中带极性基团的单体与不带极性基团的单体在静置条件下会出现同性异构体层析现象。 为了增加机器本身的待机时间和增强液晶显示器的驱动能力,液晶厂商开发了能满足低电压和低频率条件下使用的低阀值电压液晶.它具有以下特性: 低阀值电压液晶中带极性基团的单体与不带极性基团的单体在静置条件下出现同性异构体层析现象的时间更短。 更多的带极性基团的单体组份,也意味着液晶更容易结合水分子以及其它带极性的游离离子,从而降低了液晶的容抗电阻,从而引起漏电流和功耗的增大。 当极性液晶单体的分子链在紫外线激化后,极性分子基团容易互相缠绕形成中性分子团,变成非层列错向状态,因而造成阀值电压升高,对导向层的锚定作用不敏感,失去低电压驱动能力。 3.3 影响液晶性能的主要参数 (1)响应时间: 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LCD屏幕上每个点由前一种色彩过渡到后一种色彩的变化,这会有一个时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响应时间。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3帧画面;12毫秒=1/0.012=每秒钟显示83帧画面。 目前有16MS、12MS、8MS、4M的。响应时间越快越好如4MS。不然玩游戏有拖影现象,看节奏场面快的影视也会出现拖影。 (2)对比度: 是指屏幕上同一点最亮时(白色)与最暗时(黑色)的亮度的比值,高的对比度意味着相对较高的亮度和呈现颜色的艳丽程度。如450:1,500:1,1500:1〔比值越高图像的清晰度、饱和度、层次感就越好〕 (3)亮度: 亮度是指画面的明亮程度,单位是堪德拉每平米(cd/m2)或称nits,也就是每平方公尺分之烛光。目前提高亮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LCD面板的光通过率;二是增加背景灯光的亮度,即增加灯管数量。 如270cd/m2就读作每平方270流明,300,350〔一般有两灯管和四灯管的。数字越大性能越好,色彩就艳丽〕。 (4)分辨率: 目前15英寸LCD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17~19英寸的最佳分辨率为1280×1024,更大尺寸拥有更大的最佳分辨率。由于现在相同尺寸的液晶显示器的最大分辨率通常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同尺寸的LCD的价格与分辨率基本没有关系。 (6)色彩数: 色彩数就是屏幕上最多显示多少种颜色的总数。对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来说,256种颜色要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即2的8次方,因此我们也把256色图形叫做8位图;假如每个像素的颜色用16位二进制数表示,我们就叫它16位图,它可以表达2的16次方即65536种颜色;还有24位彩色图,可以表达16,777,216种颜色。液晶显示器一般都支持24位真彩色。 (7)垂直扫描频率: 是显示器每秒刷新屏幕的次数,单位为Hz。场频越低,图像的闪烁、抖动越厉害,LCD显示器像素的亮灭状态只有在画面内容改变时才有变化,一般有60Hz就足够了,要求能够以较快的频率读取数据进行显示,要求液晶的刷新率能够达到70Hz甚至85Hz。 3.4 液晶的工厂自适应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电阻率: A、测试方法:用高阻计测试待测液晶的电阻值。 B、判定标准:测试结果在产品要求范围之内(本厂标准≥8X107)。 光电性能: A、测试方法:试灌产品,并测试其光电性能。 清亮点: A、测试方法:把待测液晶加热,测量其达到清亮点时的温度。 B、判定标准:测量结果温度与供应商提供的清亮点温度一致。 耐紫外线性能: A、测试方法:把待测液晶试作产品,平放在封口UV机下,按封口工艺规定的UV强度和时间照射两次,测试其照射前后的光电性能变化。 B、判定标准:经UV照射后,Voff值上升在0.1V以内(低电压液晶在0.15V以内),电流值变化在2倍以内,对比度下降不明显为合格。 可靠性: A、测试方法:把待测液晶试作产品并测试其可靠性性能。 B、判定标准:经可靠性试验后光电性能变化在产品要求范围之内。 3.5 液晶的选用规则及使用方法 根据客户要求的底色,选择合适的Δn值范围的液晶类别,再根据客户IC电路的资料,选择合适的电压范围的液晶类别,满足上述条件下的液晶,按合理比例调配后使用,就可以达到客户要求。 液晶在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后才能灌注使用,添加固体手性剂的液晶,要加热到摄氏六十度,再快速冷却到室温并充分搅拌.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静置时间过长.特别是低阀值电压液晶,由于低阈值电压液晶具有这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使用这些液晶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液晶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调配好的液晶应立即投入生产使用,尽量缩短静置存放时间,避免层析现象产生。 调配好的液晶要加盖遮光存入,并且尽量在一个班次(八小时)内使用完,用不完的液晶需要回收搅拌后重测电压再用.一般紧接着时间延长,驱动电压会增加. 液晶从原厂瓶取用后,原厂瓶要及时封盖遮光保存,减少敞开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一般暴露在空气中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