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用上电动自行车的技术,不知道有何感想。但这不重要,技术跨界从来只在乎好不好用。那“小电驴”有什么技术值得借鉴,轮毂电机这项“新”技术,了解一下! “小电驴”的技术,100多年前就有! 没错,轮毂电机并不是什么新技术! 它的诞生时间,也就比汽车晚一点而已。发明者没有谁,正是大众经典车型甲壳虫的设计者,也是保时捷的创始人,费迪南德·波尔舍先生。 1896年,年轻的波尔舍先生已经发明了这项技术,并且在英国获得专利。接着,他又与专门生产马车车身的路德维希·洛纳合作,打造出纯电动车Lohner-Porsche。最初,它们将两个轮毂电机分别安装在两个前轮上,实现动力的输出。 后来,为了提高车速,波尔舍索性把剩下的两个后轮都加上了轮毂电机,车速甚至比当时一些内燃机动力的汽车都要快。但是,四台电机共同工作,续航里程就成为最大问题,当时使用的铅酸电池实在不给力,能量密度低,还大幅增加车重。最终只能增加内燃机发电,变成了“混合动力”。而这种不成熟的技术,也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不过,这种简单的技术,却在100多年后的电动自行车上广泛应用。由于对续航、车速要求比较低,因此用在结构非常简单的电动自行车上简直如鱼得水。只可惜,这种理想的出行方式由于严重缺乏监管,催生出各种交通、安全等问题,最后还各种乱甩锅,问题没解决。 从工作原理来看,纯电动车与电动自行车的原理非常接近,都是以动力电池为能源载体,然后靠电动机输出动力。所以,轮毂电机这项技术,被不少汽车企业视为为了纯电动车的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空间,什么都做得出来 从燃油汽车到纯电动车,整个动力布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所有电机、电池都可以摆放到车底部分,重心可以做得比传统燃油汽车更低,从而使车内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发展轮毂电机技术呢?因为它还没把布局玩到极致!目前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依然让不少人担忧,轮毂电机直接将电机挪到车轮上,原本放电机的位置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摆放电池,提升续航里程的目的就达到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